基于晋商商业伦理的现代企业管理伦理体系构建

2015-12-30 08:19王延平广东培正学院广州51083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3期
关键词:晋商商业伦理

■ 王延平(广东培正学院 广州 510830)

引言

跨国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公司主席尼古拉斯·穆尔说:“伦理价值观是将高度分散的组织聚在一起的粘合剂”。明清晋商称雄国内商界500多年,长期执掌国内外贸易之牛耳,以雄财善贾而饮誉海内外,其成功的根本就在于建立了一套以诚实守信、利以义取、信誉第一、修身正己、勤俭自律、互惠互利等伦理价值观为内容,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商业伦理道德体系。当代中国处于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罔顾管理伦理道德、漠视企业社会责任、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因此企业管理伦理道德的建设非常迫切。继承和发扬晋商商业伦理的优秀成果,挖掘其价值规范和要义精髓,必将推动现代企业管理伦理建设的深入开展。

晋商商业伦理体系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在众多研究晋商商业伦理的著述中,关于晋商伦理精神的内容大多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诚实守信,信誉至上;二是利以义取,和气生财;三是修身正己,勤俭自律;四是群体共赢,互惠互利。本文综合各家所见,认为是“诚”、“义”、“信”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了晋商商业伦理的完整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中可以看出,晋商商业伦理的“诚”、“义”、“信”三方面不仅揭示了“天理”、“事理”、“人理”等人与自然存在的客观规律,而且,把三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完美结合。这种囊括人与自然内在机理的商业伦理体系“合乎民心”、“顺乎天意”,遵循这种商业伦理规范的晋商,才得以在其商业经营活动中广纳财源、富甲天下,不仅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而且兴盛昌隆长达500年之久。具体说来:

“诚”,指的是万事万物的客观存在,《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四书集注·中庸注》)。叶适则把“诚”解释为客观诚然的规律。可以说“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它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做到“诚”,是对“天理”的一种认知,即知道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商品经营中,知道自己经营的什么商品,质量好坏,价格高低,进而买卖公平,不做坑蒙拐骗的违法犯罪勾当。晋商在商业活动中对“诚”非常重视,这可从很多票号的名字都带有“诚”字中看出。诸如志诚信、协诚乾、乾诚亨、协诚干、天诚亨等。他们并不隐晦自己的经商意图,但原则是“诚以待人”。对待顾客,无论大小,都应以诚相待,童叟无欺。如发现货质低劣,“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如祁县乔家在包头的复盛油房从内蒙古运送胡麻油往山西销售,经手伙友贪图厚利,竟在油中掺假,此事被掌柜发现后,立即决定换装纯净好油运出。虽说商号暂时受到经济损失,但诚实不欺的经营作风则赢得了人们的肯定和赞誉。

“义”,指的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是大义、道义,是各种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及相互关系,它解决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做事有怎样的程序、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也就是做事要知道怎样做才公正合理,要明白“事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利观是商业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晋商认为:“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李梦阳《空洞集》卷44)。晋商讲求见利思义、生财有道、不发不义之财。“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在其伦理观念中,经商虽然是以“利”为目的,但凡事又应以道德信义为标准,“利以义取,信誉至上”、“义利双行,诚信为本”,“买卖不成仁义在”。

表1 晋商商业伦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信”指的是诚实可靠,不欺骗。主要解决人们之间“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资源实现人们的生活目标。人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洞悉“人理”,才能更好地认知天地万物间的各种客观规律,并能把各种事物的运作了然于心、协调一致,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晋商强调为人之道要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反对以卑劣手段骗取钱财。他们主张用儒意通商,用人唯贤是举,重视勤劳节俭,强调晋商所肩负的社会期待与责任,艰苦创业敢于冒险,重视发挥群体的力量,讲求互惠互利。比如榆次天亨玉商号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时,著名的大盛魁商号不但未拆其台,反而借给银三四万两,帮助其渡过难关。大盛魁商号的这一做法,使其名声大振,在商界威望更高。后来,大盛魁商号发生危机时,天亨玉不忘旧事,在经济上、业务上大力支持大盛魁,帮助它渡过难关。

在“诚”、“义”、“信”三者之中,“诚”和“义”是基础、是前提,有诚有义才能做到“信”,“信”是保障,有“信”才能赢得人心、赢得市场,才能最终获得丰厚的经营效益。晋商遵循“诚”、“义”、“信”的伦理道德规范,实质上就是做到了认知“天理”、明白“事理”、洞悉“人理”,正是由于晋商塑造了诚实笃信、义孚天下的儒商形象,才能从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谱写了雄峙天下的辉煌乐章。

现代管理伦理规范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我国著名管理学家成思危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则可以说21世纪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企业,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其特征就是注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成功的驱动力量。美国著名企业伦理学家唐玛丽·德里斯科尔和迈克·霍夫曼说:“价值观是形成态度和促发行为的重要信念,价值观能在身边无人或无人知道怎么做时教你如何作为”,“伦理是我们在对与错之间作出选择,或者更典型地说,员工在两种权利之间做出选择时所进行的思维过程的体现。”但是,两者又是携手并进、密切联系的,“单有价值观而不作伦理决策显得空洞而抽象,而缺乏价值观引导的伦理决策犹如蒙住眼睛行事。价值观使我们明白伦理决策的重要性;遵照伦理行事有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一)现代企业管理伦理规范缺失的具体表现

管理伦理也称商业伦理、企业伦理,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或准则,它主要解决组织的决策行为和政策的对错问题并提出一些基本原理和指导,以帮助人们在决策中更好地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社会,当企业的产品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管理伦理也就成为整个社会伦理最直接、最一般的实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后,企业的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们对管理伦理的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但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管理伦理建设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相反,以公司欺诈及堕落为象征的美国“安然事件”为开端,爆发了一系列严重背离管理伦理规范的重大案例,人们为了赚钱发财采取了大量非伦理乃至反伦理的手段,造成管理伦理规范的普遍缺失,给市场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的道德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在资本的驱动下,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规模、利润,忽略道德约束。一段时间以来,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回锅油、塑化剂、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使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诚惶诚恐;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等没有任何良知的不道德行为层出不穷;有的企业利用虚假的资信证明,骗取银行贷款,或者以高息为诱惑,非法集资;出尔反尔、毁约、违约、欺诈签约、恶意骗约的商业流氓行为屡见不鲜;贿赂、胁迫、欺骗、偷窃和不公平歧视现象十分突出;大部分管理主体对管理伦理规范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多,自律能力不强,商业诚信精神匮乏,不知道提高道德素质对增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此外,我国当代管理伦理规范缺失还表现在欺行霸市、虚假的广告宣传、无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等方面。凡此种种,都对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经济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的损害,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严重问题。

(二)现代企业管理伦理规范缺失的原因分析

我国当前出现管理伦理规范缺失的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企业管理主体对管理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我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虽然逐步形成了管理伦理建设的外在压力,但企业管理主体本质上的牟利性,往往使其忽略利他的社会责任,只看到利己的一面,甚至把企业经营和伦理道德对立起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重视物质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经营方式方法的提高,从根本上忽视管理伦理建设。另外,企业管理主体对伦理道德建设不重视,与他们对管理伦理规范的内容不甚了解,看不到其对企业经营的巨大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对伦理教育注重更多的是概念性的爱国誓言性的忠诚,过于政治化和理想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培养公民的公德心和行为规范。如传统的儒家管理伦理过于强调内圣,难以转向外王,德治思想无法落实于管理过程,它所宣扬的道德理性主义难以制约人们的恶念和恶行,尤其难以制约管理者的私欲和贪戾。对道德伦理的过分张扬使人们看到的只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是奉献而不是利益,这样道德理性反而变成了不道德的实践活动。

体制转型造成管理伦理规范被破坏。每一种道德伦理的根本精神,都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时代生产力水平及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必然催生和孕育与之相应的道德伦理精神。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新的商业伦理精神,还处在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企业行为与体制之间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适应。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的经济人,本能地要以投入产出作为自己选择市场行为的衡量依据,当讲道德地合法经营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时,他们就会遵循绕道原则,采取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手段从坑蒙拐骗中获取高额利润、谋取利益最大化。法治的不健全,也给企业违背商业道德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惩罚力度不到位,使得法律的威慑力大打折扣,从而使企业的伦理缺失行为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日趋习惯化普遍化。同时,传统商业伦理精神在新的社会思潮冲击下支离破碎,如我国传统的重义轻利的经营思想、建国初期奉献型的价值观、以国家集体利益为上的道德责任感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使管理伦理规范出现缺位,造成不理性、不道德的企业行为失去有效的约束,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随处可见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事情发生。

权力寻租导致官场与市场的结合。权力寻租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即通过具体的政府权力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改变公平分配的目的和意志,以浪费社会资源为代价来实现非生产性利益的腐败行为。商业领域的准入条件比较低,获利较为丰厚,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常常成为权力寻租的首选行业。由于权力进入市场,市场竞争并不完全依照优胜劣汰的法则运行,而是按照权力规定的方式来进行。如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等,常常成为企业不道德行为的保护伞,在企业不道德的经商活动中推波助澜,导致企业间相互拆台、互不信任,把公平竞争、诚信不欺、积极进取的商业伦理精神抛之脑后,而热衷于走后门、拉关系、钻空子,争不当之利,赚不义之财。

以“诚、义、信”为核心构建现代管理伦理体系

企业管理要成功,必须进行以价值观的批判与建构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即以价值观指导经营管理活动、驱动管理行为,以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乎伦理。科学的现代管理伦理体系要求管理者必须能够明晰管理伦理的本质,理顺经营管理的脉络,构建和谐的人伦关系。即:要认知“天理”,明白“事理”,洞悉“人理”。

(一)以“诚”为基础加强对管理伦理体系建设的认知

不诚无物,有了“诚”,人们才能以诚实不欺的态度客观地认知万事万物的本然存在。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知其知。企业领导只有以诚实的态度正确认识管理伦理规范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摆正经济利益和伦理道德、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管理伦理观念。晋商以诚待人,诚召天下客,其成功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他们因诚信而成功,因成功而更加诚信。企业诚信,不仅是社会和消费者对企业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立业之本。企业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并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得到不断积累和升华,其能量最终会在未来的市场经营中逐渐释放。企业努力遵守管理伦理,不仅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赢。

(二)以“义”为基础理顺管理伦理与经营效益的义利关系

“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人们处理义利关系时的不同伦理选择,企业管理伦理建设也面临对这一伦理观念的取舍问题。晋商的成功表明:“利以义取,义利并重”才合乎科学的管理伦理观念的要求,遵从“义利并重”的原则才能明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项事理。只有“义利并重”,企业管理主体才能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把对利益的追求纳入伦理道德的轨道,不取不义之财,不谋不义之利,实现功利与道义的完满结合,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只有“义利并重”,才能建立起规范的企业伦理规章制度,防止权力部门的寻租活动和搭便车行为,并通过制定权利责任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企业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与手段获取正当利益,使不义的无良企业不但无利可图而且付出沉重代价。

(三)以“信”为基础打造“诚信为本”的企业信用文化

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即守承诺、讲信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信”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践行行为。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正所谓“无信不立”。“信用”是企业处理自身利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基石。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提出“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政府和环境的责任,获得企业、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除了技术资金设备等硬件条件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企业信用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谋求长足的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诚为本、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高原则,打造“诚信为本”的企业信用文化必须将管理伦理的原则和要求纳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一方面促进管理主体不断加强自我修炼,全面提升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职工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实践者,也需要通过道德教育促进其伦理意识的自我觉醒,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承担社会使命的过程中,以诚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通过塑造市场认同、社会赞誉、适应社会要求的良好企业形象,终会在和谐的信用文化氛围中持久地繁荣发展。

结论

综上,晋商商业伦理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晋商在其经商历程中构筑了一套指导其商业实践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商业伦理体系,其“诚信至上,义利合一”的商业行为原则;“德法并举,学而优则贾”的商业管理规范;“克勤克俭,共存共荣”的商业道德价值诉求等商业伦理观念,在晋商的兴起、发展、辉煌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造就晋商在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史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商界奇迹。企业管理伦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在要求,加强企业管理伦理建设,有利于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处理好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效益。以晋商商业伦理为基础对现代企业管理伦理进行研究,既有利于对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更好地借鉴传统商业伦理道德构建现代企业的管理伦理体系。

1.[美]唐玛丽·德里斯科尔,迈克·霍夫曼.价值观驱动管理[M].徐大建,郝云,张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龚天平.价值驱动:当代企业管理伦理实现的重要方法[J].伦理学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晋商商业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