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丽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对云南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为例
杨南丽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国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应有之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是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和谐需求的新趋势。笔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了解、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提出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因此必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选择职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或持有的价值取向,它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1]是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影响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及行为,从表面上看,属于个人,但从深层次上看,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及影响。其积极的方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方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则起阻碍作用。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就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是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和谐需求的新趋势。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大学生消极的职业价值观念进行教育和引导意义重大。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如何,事关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而当今,我们面对的国内、国际环境、大学生自身特点等都有许多新的变化。如: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社会加速变迁、户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导致城乡之间、体制内外的社会工作岗位之间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差异等;国际上,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在国际激烈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据优势;西方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等等。当代大学生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如,重实际,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快,创新意识强;获取信息迅速、渠道多样,知识面广,主体意识强,愿意自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但他们也存在明显不足。如一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稳定,考虑个人利益较多,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较轻信、容易盲从、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等等。这些新形势和新特点,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变得复杂而艰巨,并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党和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又为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其中也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内容与新要求,对大学生寄予了深切厚望。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高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教育主体的角色责任和时代使命,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正确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为了较好地了解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课题组于2013年—2014年,分别对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昭通师范学院、云南曲靖师范学院、云南红河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等十余所高校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发放问卷总计31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2966份,有效率为95.7%;样本的特征为:(1)男生1137人,占38.3%,女生1829人,占61.7%;(2)大一学生944人,占31.8%;大二学生891人,占30.0%;大三学生826人,占27.8%;大四学生305人,占10.3%。调查问卷共分四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大部分了解被调查者职业态度的有关问题;第三大部分了解被调查者有关职业选择的标准等问题;第四大部分了解被调查者对大学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态度及建议。调查原始数据及资料均输入计算机,调查结果采用spss11.5系统进行资料处理与分析。综合调查数据的处理及分析,云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较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奉献意识弱化、忽视社会责任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主要反映在大学生要获得理想职业主要靠谁的问题上。受社会经济环境及个人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自我意识日渐增强。他们将有利于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择业的主要目标。
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一研究结果和本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调查中发现,87.9%的学生认为职业选择主要靠自己,依靠父母或亲戚朋友的学生仅为8.4%,2.6%的学生认为职业选择主要依靠学校,1.1%的学生认为职业选择靠除自己、学校、父母或亲戚朋友以外的因素。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主要不是依靠学校和他人的帮助,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和实现,有较强的职业选择的自主性。
此外,调查中列举了10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并请被调查者将这些选项按先后顺序排序(调查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将有利于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个人择业时非常重要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职业规划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依次是职业的发展前景、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的薪水和个人的性格。其占接受调查学生的百分比依次为64.5%、53.1%、52.7%、和51.3%。同时,接受调查的学生把“符合自己特长”排在第二位,把“单位发展前途大”排在第三位,这表明即便面对日益竞争的就业市场,大学生也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自我发展也是当今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社会贡献大”这一职业选择标准被接受调查的学生排在了第9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对社会奉献、社会责任的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规划
有目标,才有动力;有规划,才有可能成功。调查中发现,67.2%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做出过规划。其中有清楚规划的(7.8%);有一些规划的(59.4%)。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不太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这表现在,有25.2%的被调查者在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比较模糊,6.5%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规划过自己未来的职业。
大学阶段是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黄金时段,同时也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候。相对于初高中来说,大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大学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生都需要有自己的计划和规律,为了将来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明确、清晰的规划。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不仅为大学生创造了平等竞争机会,也给其创造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大学生择业自主性增强。而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理性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盲目求职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里面。在“有没有阅读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资料、书籍”这一项调查里显示:高达36.4%的学生从没阅读过这一方面的书籍,将近58.3%的学生偶尔会翻阅这一方面的书籍,仅有4.9%的同学会经常浏览相关书籍。由于一些不良思想的诱导,有些大学生以为考入了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忽然之间生活就没有了目标。有一些高三学生在填报专业的时候,甚至是“被填报志愿”,由父母出面帮填报志愿。调查显示,只有5.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是非常符合的。这些情况导致一些大学生混迹于校园,得过且过,部分学生刚开始信心满满,但由于目标不确定不系统,到后来就没有了动力。因此,大学生如果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在今后职业的选择上很容易导致盲目性。并且由于盲目,也很难把自己的优势与工作相结合,这会让大学生处于职场中的竞争劣势和尴尬境地,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的选择。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人才的后备军。但由于社会和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青年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或者在职业规划中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在大学生中对其进行职业规划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学生的迫切愿望。调查中,57%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36.4%的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而有97.4%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可见,大学生迫切希望学校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表1:大学生职业选择首选标准的排序及所占比例
(三)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矛盾化
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矛盾化。一方面,他们愿意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从事轻松、自在、工作环境好、薪水相对高的职业。
调查中发现,当今的大学生择业期望值偏高。接受调查学生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后愿意进入外企工作。众所周知,外资企业一般薪酬待遇都比较好,各方面的制度都比较完善,而且系统的培训制度能快速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就算将来离职进入其他企业,之前的工作经验对其找到理想的工作也非常的有利。约27%的大学生将来想进入国企工作。因为进入国企一般工作都比较稳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讲,国企的收入较高,而且新人接受培养的时间和机会较多,入职后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20%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想从事科研、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事业单位的工作相对来说竞争压力小,收入及社会保障等相对比较稳定。约17%的学生毕业后想考公务员。公务员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看来,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工作比较稳定,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小。同时,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回答“您认为工作环境舒适与否重要吗?”这一问题时候,有86.0%的学生认为工作环境舒适非常重要或者重要。可见,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和矛盾化的特点。
2013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而社会就业岗位数量却下降了15%。因而2013年被称为 “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727万。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将保持在7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就业信息不对称,高校扩招和社会供求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方面的因素等等。因此,大学生就业难不是数量上的,而是结构性的,是大学生追求高质量就业的结果。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其价值观形态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成为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因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价值的制约。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是教育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固有的基本价值目标。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的范围和强度较之社会教育更具有独立性和优越性。高等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何把握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而不是单凭简单的高压政策进行压制和枯燥无力的说教,倡导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结合调查分析所得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我们进行以下思考。
第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国家大量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中,核心价值观是居于统治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引导着社会的价值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又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一般价值观是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追求就会失去根本方向,而没有普通的、一般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就会失去基础。
党的十八大在强调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同时,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这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概括。
责任感主要指对人民、社会和国家负责的意识,实质就是不要只为己,更要为人民、利国家,当自己的利益同人民、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是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教育。广大群众只有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才能和谐,力量才能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才能振兴;大学生只有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超越个人狭隘的视野与眼前利益的追求,形成远大的理想信念,增强学习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3]
因此,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上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有效的形式贯彻落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帮助他们摆正自我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树立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价值观,并始终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加强集体主义基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核心的教育。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大胆追求个人利益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能够在职业选择时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相结合,防止个人利益至上的片面价值观,找到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第二,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大学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制订,它是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认识职业、专业、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后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发展计划及详细操作方案的过程。[4]
调查中我们也感觉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与迫切的愿望。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并委派专业的老师对同学进行指导培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分析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教会学生如何选择职业”;“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职业生涯系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帮助学生找到个人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个人特长与求职相匹配”,等等。
因此,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结合课程的内容为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就业形势,使学生掌握求职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并把对职业的社会认识与职业能力、兴趣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动机,确立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个人的职业价值目标。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大学生注重自己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成为既受社会欢迎,又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三,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多样性与有效性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实效性,就要坚持多管齐下,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并以此为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如,网站的开通。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意义越来越重要。因此,网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要通过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空间的同时,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手段。还要利用校园网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上的要求及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及服务,与此同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又如,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应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在广泛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自主创业的指导、勤工助学、爱心回报社会、社会实践和见习、实习等活动中,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及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这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以及职业认知能力和就业技能的提高。再如,设置包括职业咨询系统、职业心理咨询系统在内的高校咨询、辅导中心,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交友、择业成才、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心理及能力等等。
第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并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等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紧密配合、责任落实、工作分解、措施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并要采取切实措施,选拨一批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进人学生工作队伍,形成专兼职队伍的结合,并定期对这支队伍进行包含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培训,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方向。
[1]杜耿,王静.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3]郑永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6.
[4]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54.
Stud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Values Education——Based on a Survey of Yunnan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Yang Nanli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1)
The basic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in accordance with Socialist modernization,and to guide students in establishing correct world outlook,life outlook and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values education aims at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goal and solv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it is the useful way to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meet the demand of the new trend of social harmony.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we try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values,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w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strengthening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s;professional valu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1-5101(2015)02-0094-06
(责任编辑:丁忠甫)
2014-12-01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社会研究基金项目《云南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教育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3Z058)的研究成果。
杨南丽(1962-),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