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期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实践

2015-12-29 07:18王澍
中学化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高中苏教版化学

王澍

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期。在对笔者所在市市区的学情和教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问题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衔接期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化学素养,是我们思考尝试的重要方面。

最早提出化学素养概念的目的在于设计新的中学化学课程。国内普遍认同刘前树提出的化学素养四个内容维度。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首要目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教学建议。笔者在初高中衔接期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对提高学生化学素养进行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重视化学问题表征的“可视化”

表征是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表征有内在表征和外在表征两种形式,内在表征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外在表征则可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化学概念表征的外显,利于化学问题的解决。初高中衔接期的课堂教学,需要基于规律回归,实现化学问题表征的“可视化”,并通过多种评价终端了解学生在问题表征过程中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笔墨读书”,善用颜色标记、点线标记、项目编号;研读教材标题、插图、符号和栏目,让学生自主加工学习材料,理解核心概念中的关键词。教师科学运用操作策略,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小结反思”等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多通过小黑板、讨论卡,使用化学用语、图表、模型等书写分析,或者实物等外显的形式剖析概念、分析问题,并要求学生养成习惯。

比如,苏教版必修2《元素周期表及应用》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元素周期表(含A族和0族),请学生用剪刀按横行剪开,让学生分析一横行元素的共性;再让学生将每个横行继续剪成单个元素,通过组问竞赛,将单个元素拼接为元素周期表(含A族和0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思维过程,自然形成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观察和认识。

二、落实对真生活的认识

学生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信息,是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标准之一。初高中衔接期的教学设计,要坚持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对生活的认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应用化学学科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化学素养提升的过程。

如,苏教版必修1《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和已有知识,归纳铁、铜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自学展示中学生指出铁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Fe3+”,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Fe2+“,自然引出“如何区别铁盐和亚铁盐”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后,明确显色法在灵敏度、准确性方面的优势,为后续问题奠定基础。在交流展示中,学生很自然的想到“Fe2+“、Fe3+之间如何相互转化”,教师引导“从氧化还原角度去思考”,使学生明确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学科方法。学科内分析之后,请学生设计方案,检验市售的补铁剂中的铁元素是+2价铁还是+3价铁,并提出相应营养学建议。

三、重视化学学科观念的形成与运用

化学学科观念是在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形成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核心认识架构。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根本目的是形成从化学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即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分类、模型、实验和定量等基本化学观念,对必修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比如,苏教版必修1《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的教学中,学生总感觉二氧化硅的性质较难理解。在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可以将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类比,指出二氧化硅属酸性氧化物,问题顿时得到解决。再如,《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分类、特性和氧化还原性等多角度整合学习:二氧化硫属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漂白性是二氧化硫的特性;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为+4价,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与氧气、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反应。又如,苏教版必修二《离子键》一课,更加体现对化学观念的运用:以学生分组实验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能量观、微粒观和变化观。

四、充分彰显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衔接期的化学课堂教学,尤其需要通过化学实验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努力提高课堂中的化学实验的“出场率”,增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出场效果”,彰显实验的教学和学习功能。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学习化学,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本质和规律;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分析过程,呈现设计方案设计和研究结论等。衔接期的课堂实验教学中,蕴藏着大量优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比如,苏教版必修1《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一课,可以通过百合花变色的趣味实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微型实验,帮助学生认识铵盐与碱反应的性质;通过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物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认识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学生分组实验——微型化的喷泉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针对学生观察、交流展示出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科学思维。

五、重点关注化学学科态度、化学价值观

长期以来,学生化学情感的现状使我们很担忧。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往往和“有毒”、“污染”、“灾难”联系起来。衔接期的课堂中,让学生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呈现,各抒己见,百家争鸣,逐渐转变并形成正确的学科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批判地认识到物质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最终明确化学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规律,趋利避害地使用物质,造福人类。

猜你喜欢
初高中苏教版化学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奇妙的化学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