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成长性关系实证研究

2015-12-29 00:58:43安锦,汤云鹏
财经理论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成长性技术创新中小企业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成长性关系实证研究

安锦,汤云鹏

(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包括大企业、跨国公司,更应该有中小企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速其成长对于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回顾了中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以2011-2013年75家上市中小企业发布的年报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成长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主要受到该企业研发技改投入和技术人员数量影响,企业研发技改投入量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成长性越好。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的重要性。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长性

[收稿日期]2014-08-03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JL097)

[作者简介]安锦(1978-),男,山西大同人,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从事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劳动经济与产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6.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趋势。带动这种转移趋势的是具有强大的内部化优势的跨国公司和具有特定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两种对外投资主体。我们在招商引资中,一直秉承着吸引世界著名、经济实力强和影响力强的跨国公司的投资,重视大投资、大项目,尤其是世界500强的投资,而忽视了中小企业或对引进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实际上,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部分,特别是近些年,中小企业发展异常迅猛。根据现行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来划分,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共计5000多万家,占总企业单位数的98%,资产总计达40多万亿元,占整个社会总资产的51%,缴纳50%的财政税收,且提供近80%的科技创新和80%的社会就业岗位。可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是推动我国技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与此同时,国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企业协作配套,提高各个行业发展,从而促进国家整体经济增长。

一、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

国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与成长性之间关系意见不一。Bottazzi(2001)通过研究世界150强的生物制药公司发现,该行业长期发展的增长率是高度自相关的,不同发展模式的企业产品创新也不同,因此技术创新对公司发展没有影响。而Stam(2009)在其发表的《The roles of R&D in new firm growth》中表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企业创新政策中R&D的投入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快速发展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国内学者都持有较为统一的观点,即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有正相关关系。陈晓红和彭子晟(2008)通过研究中国126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发现,技术创新力强的中小企业普遍都具有技术人员多、研发费用支出大、创新转换效率高等特点。但是企业技术创新却与该企业的成长性没有相关关系。曹兴和陈琦(2010)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是由技术核心能力、经营结构以及企业规模3个主要方面推动的。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绝对支配地位,它决定另外两个方面。需要通过正确运用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3条途径来不断优化企业结构,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陈晓红和马鸿烈(2012)通过对414家中小上市公司的年报分析得出,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其成长性呈现正相关关系,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显著。具体说来,公司的人力资本投入大、专利多、创新环境好、研发费用支出大,则该企业创新能力强,公司发展也就越突出。徐维爽和张庭发(2012)认为创业板公司技术含量及其技术成果转化率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

(一)人力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的研究

Lee(2009)研究发现,拥有高技术水平员工的公司对市场具有积极响应,会加剧市场竞争压力,拥有核心竞争力。Subrahmanya(2011)通过研究印度157家中小企业发现增加技术人员的数量可以提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应,这个结论对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尤为明显。朱少英和徐渝(2003)认为只有企业与技术人员具有同一共同利益目标,并且企业具有一个组合激励机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李华晶和张玉利(2006)通过对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研发人员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所占比例大小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影响巨大,他们在企业技术研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毛荐其(2007)从技术的交配、遗传、选择、嫁接、变异等方面说明技术创新不是随意发生的,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的,从而说明企业中技术人员的投入对该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十分重要。支军和王忠辉(2007)认为企业的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比、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体员工比等,其中企业科技人员数量是创新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因素,管理团队中拥有高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见,随着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也随之提高。

(二)研发技改投入与技术创新的研究

Scheirer和Mansfield从技术活动投入和产出的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得出R&D投入量是测量技术创新水平重要指标之一的结论,且它与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最终得出企业发明(P)与R&D投入(I)之间的数学估计式,即P=a+bI+cx。Mansfield(1962)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会影响企业规模结构,还与企业增长率呈现正相关关系。Ranslcy和Rogers(1994)从企业最佳R&D实践角度研究技术创新能力,发现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有效性、技术人员数量、技术策略、项目的选择和管理、外部意识以及技术转化的能力这7个方面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很大影响。Baptista(2011)通过研究不同创新效率对就业人数变化的影响发现,基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企业要优于一般类型的企业,且在市场占有率上高于其他一般类型的企业。Paulo Macas Nunes(2012)研究高科技和非高科技中小企业中研发投入与企业发展之间关系时发现,研发投入增加会限制刚起步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当企业在较高发展水平时,研发投入增加又有利于企业规模增加,而对于非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研究投入会限制企业发展。国内学者也对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曹崇延和王淮学(1998)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可以分为7个方面,分别为:R&D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和产品能力,并为这7个能力分别建立指标体系。苏越良和罗剑宏(2002)通过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现:产品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技术投入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营销能力,这6个指标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十分重要。张维迎和周黎安(2006)通过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数据得出,企业技术效率和研发费用支出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杨蕙馨和王嵩(2013)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短期内与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关系,但在长期对企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综上可见,企业研发技改投入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三)模型构建

由上述文献回顾可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T源于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TN,中小企业研发技改投入RD,所以可通过数学函数表达以上关系:

T=F(TN,RD)

(1)

其中,T,TN,RD均是时间t的函数,此处为了简便省略对应的函数式。由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将等式两边求微分,并同时除以T,可得:

(2)

令α1=F1′,α2=F2′,分别表示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对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以及中小企业研发技改投入对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则(2)式变为:

(3)

(4)

T=A1T+A2T

(5)

上面式子表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人员贡献与研发技改投入贡献共同组成。

二、成长性的理论基础

(一)成长性的研究

Penrose(1955)认为融资困难可能成为企业不能成长或失败的原因,但人为作用在经济或技术上的变革同样可以解释企业规模的扩张。他(1959)在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中从企业内部管理约束的角度去诠释企业的成长性,并认为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且企业的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均是来自于该企业的创新能力。Alfred D. Chandler(1977)在其出版的《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中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论证了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其根本来自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企业市场占有的不断增加。C.K.Prahalad和G.Hamel(1990)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通过对比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短期内来源于企业产品的性价比,长期则来自于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时间和低成本。相比于国外学者研究,国内学者也做了相关分析。徐全军(2009)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企业所处的历史性环境与企业成长密切相关。李东红(2011)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云南28家上市公司发现,企业的成长性能够较为全面反映企业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还包括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资产管理效率等其他方面。

(二)模型构建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下简称C-D生产函数)是由美国数学家C.W.Cobb和经济学家Paul H. Douglas共同创建,该函数在研究产出与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基础上加入了技术水平这一因素。一般来说它是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即宏观层面的经济数学模型。但也有学者认为C-D函数同样适用于微观层面,即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的分析也可以使用C-D函数。Farrell(1957)首次将生产函数应用到企业技术创新中,他通过边际生产函数将技术和生产的配置效率区分开来。在给定技术水平下,技术创新能够在企业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使要素投入达到最小。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增加企业投资现金流。孙旭东(2007)通过使用C-D生产函数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杨嵘和杨行美(2010)使用技术创新生产函数并运用回归分析法发现三资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般的生产函数表达式为:

Y=F(K,L)

(6)

有技术创新的C-D生产函数:

Y=A(t)L1-εKε

(7)

上式中的Y表示企业生产产出量,A(t)表示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它是时间的函数,说明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L表示企业中劳动力数量,K表示企业的资本投入量,ε表示企业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而1-ε表示企业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L,可得:

(8)

(9)

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是与单位劳动力的产出量和单位劳动力的资本装备程度有关,可将单位劳动力的产出量和单位劳动力的资本装备程度看作企业成长性。设技术进步速率为ω,则技术创新水平可以写作:

A(t)=a0(1+ω)t

(10)

其中a0表示第0期的技术创新水平,即基期的技术创新水平,t表示时间年度,即第几年(t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将(10)带入(9)可得:

g(Y)=a0(1+ω)t

(11)

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lng(Y)=lna0+tln(1+ω)

(12)

(13)

通过上式建立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能够分析企业成长性与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研究

(一)前提假设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和模型的建立,可以提出以下3个假设前提条件:

1.中小企业中科技人员数量越多则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高;

2.中小企业中研发技改投入的资金越大则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高;

3.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与企业的成长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的中小板块中企业所公布的年报和2012年和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原始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是:标准化指标数据=(原始指标数据-该指标数据的最小值)÷(该指标数据的最大值-该指标数据的最小值)。通过筛选共选取了75个样本数据。

(三)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总结相关文献以及所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建立如表1的指标体系。

表1

指标体系

(四)因子分析

1.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选取4个指标使用SPSS16.0版本软件对这些所选中小企业的指标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KMO统计量为0.596。由Gorsuch(1983)的观点,在做因子分析法时要求样本数与变量数的比例应大于等于5:1,总样本量不得少于100,KMO值应不低于0.5。因此所得结果可以接受。

由表2可以发现技术人员和研发占主营业务比提取后公因子方差均在0.5至0.6之间,说明这两个指标损失了一定的信息,而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提取后公因子方差均大于0.8,说明这两个指标的信息损失得很小。

表2

因子分析初始解

对技术人员、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比、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这4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由表3发现,由于要选择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因此可以提取2个主因子,共计能够解释总方差的71.65%。由于本文中选取的企业分布在各个行业,因此对总方差近72%的贡献率说明因子可以很好地代表原始数据。

表3

全部解释方差

表4

旋转后的因子复合矩阵

由表4可以看出,旋转之后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在第一主因子上有较高载荷,可以将这第一主因子解释为研发资金投入;技术人员和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比在第二主因子上有较高载荷,可以将这第二主因子解释为研发人力投入。

本文以上面提取的2个主因子对总方差的相对贡献率作为函数中的相应系数,可以得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解释函数,即:

TF=0.433×F1+0.253×F2

由此解释函数可见,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状态下,企业的研发资金力度和研发人力投入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433和0.253。说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对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影响较大,而人力资本投入较资金投入来说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相对较小,这就验证了假设1和假设2。并且由此解释函数可以解释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

2.成长性能力因子分析

选取7个指标使用SPSS16.0版本软件对这些所选中小企业的指标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KMO统计量为0.517。因此所得结果可以接受。

表5

因子分析初始解

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毛利率、净资产倍率、资金周转率、资产总额、资产收益率,这7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由表6发现,要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可以提取2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9.92%。

表6

全部解释方差

表7

旋转后的因子复合矩阵

再由表7来看,旋转之后主营业务毛利率、资金周转率、资产收益率在第一主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以将这第一主因子解释为当下运营情况;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倍率、资产总额在第二主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以将这第二主因子解释为基础实力。

本文以上面提取的2个主因子对总方差的相对贡献率作为函数中的系数,可以得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的解释函数,即:

GF=0.285×F1+0.214×F2

由此解释函数可见,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企业的当下运营情况和基础实力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285和0.214。并且由此解释函数可以计算出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综合得分。

(五)回归分析

将上面得到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得分和成长性得分分别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绘制技术创新水平为横坐标,成长性为纵坐标的散点图,所做图形见图1。

图1 散点图

由图1可见中小企业的分布较散。为了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它们作线性回归分析,其中以企业成长性为纵坐标,技术创新水平为横坐标。

图2 回归分析图

由回归分析图来看,有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与成长性有正相关关系,部分企业成长性和技术创新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从回归结果来看,由于很小整体拟合优度不高,且F统计量的概率大于0.01。因此,假设3无法得到相应的验证,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该企业成长性未必越高。

表8

线性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主要受到该企业研发技改投入和技术人员数量影响,其中研发技改投入较技术人员来说对技术创新水平影响更大。说明企业研发技改投入量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

2.实证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与成长性的相关关系在短期内关系并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应该呈正相关关系。

3.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与成长性关系不太明显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虽然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增加,但研发周期长,无法在短期内增加企业收益;二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转化率较低,导致新的研发项目或产品无法完全投入市场,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三是本文选取的样本空间来自于上市的中小企业,所涵盖的行业众多,无法很好地反映出行业特征,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二者关系可能强,而服务性行业的二者关系可能弱;四是本文选取数据的时间跨度较短(不超过三年),代表性较差,而技术创新水平对成长性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政策建议

1.西部地区应该高度重视承接中小企业。20世纪90年代初,西欧的中小跨国公司占世界中小跨国公司总数的60%左右,其中德国最多,瑞典次之,这些中小企业中约有70%是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或有技术专长的,具备了较强的所有权优势,成为西欧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台湾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也以中小企业为主,占70%左右。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也是中小企业,但与西欧的中小企业不同,它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和营销以及原有的贸易网络。目前,我国已成为吸收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重心已从过去的“南下”移到“北上”,即由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以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核心的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转移扩散。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转变思路,要加快承接中小企业的步伐。

2. 国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以促使其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研究显示,企业研发技改投入量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其成长性长期来看也就越强。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就是幼稚产业或“幼稚企业”,中小企业的成本往往高于大型企业,技术水平往往达不到大型企业的水平,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要高于大型企业,因此,对中小企业加以扶持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也是维护自由市场秩序的需要。国家必须在财政支出、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促使其尽快成长。

3.引进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仍有广泛的投资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要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必须要有良好的硬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要给中西部地区应有的动力支撑。首先就是要做好交通、信息和人才基础配套设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缺口,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而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另外,要加强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软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预测,1998,(2):66-68.

[2]曹兴,陈琦,郭然.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重构及实现方式[J].管理学报,2010,7(4):570-576.

[3]陈晓红,马鸿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成长性影响——科技型企业不同于非科技型企业[J].科学学研究,2012,(11):1749-1760.

[4]陈晓红,彭子晟,韩文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成长性的关系研究[J].北京:科学学研究,2008,(5):1098-1104.

[5]徐宁,任天龙.高管股权激励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基于双重代理成本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4,(4):55-63.

[6]毛荐其.技术创新进化过程与复杂性[J].科学学研究,2007,(1):168-172.

[7]苏越良,罗剑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0-122.

[8]康秀梅.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创业模式选择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4,(1):91-97.

[9]徐全军.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状况分析[J].山东经济,2009,(9):54-63.

[10]徐维爽,张庭发,宋永鹏.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及技术创新贡献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1):63-68.

[11]杨蕙馨,王嵩.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以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东岳论丛,2013,(2):19.

[12]杨嵘,杨行美.高技术产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三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对比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生产函数的分析[J].财政监督,2010,(6):74-75.

[13]张维迎,周黎安,顾全林.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及其影响因素:分位回归模型的一个应用[J].管理世界,2006,(10):94-101.

[14]支军,王忠辉.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理论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管理世界,2007,(5):168-169.

[15]朱少英,徐渝.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与科技人员互动[J].科学管理研究,2003,(1):19-22.

[16]Autio E, Lumme A. Does the innovator role affect the perceived potential for growth? Analysis of four types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8, 10(1): 41-55.

[17]Baptista R, Preto M T. New firm formation and employment growth: regional and business dynamic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1, 36(4): 419-442.

[18]Bottazzi G, Dosi G, Lippi M, et al.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drug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1, 19(7): 1161-1187.

[19]Chandler A D.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20]Farrel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1957: 253-290.

[21]Kaufmann A, Tödtling F. How effective is innovation support for SMEs?An analysis of the region of Upper Austria[J].Technovation, 2002, 22(3): 147-159.

[22]Lee C Y. Competition favors the prepared firm: Firms’ R&D responses to competitive market pressure[J].Research Policy, 2009, 38(5): 861-870.

[23]Mansfield E. Entry, Gibrat’s law, innovation, and the growth of firm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2: 1023-1051.

[24]Nunes P M, Serrasqueiro Z, Leitão J. Is there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intensity and growth? Empirical evidence of non-high-tech vs. high-tech SMEs[J].Research Policy, 2012, 41(1): 36-53.

[25]Penrose E. Limits to the Growth and Size of 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5, 45(2): 531-543.

[26]Penrose E T.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7]Prahalad C 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Boston (MA), 1990: 235-256.

[28]Stam E, Wennberg K. The roles of R&D in new firm growth[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9, 33(1): 77-89.

[29]Subrahmanya M 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SMEs: Determinants and Outcomes[J]. ASCI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41(1).

[责任编辑:张晓娟]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s Tech-Innovation and Grow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N Jin,TANG Yun-peng

( School of Finance and Taxation,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ohhot 01007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results,the annual data published by the 2011-2013 75 listed enterprises as sample,using SPSS factor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M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owth relationship.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number of R&D technical input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of which R&D investment in technological reform more technicians for technical innovation level greater influence.The R&D investment in technological reform is larger,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SMEs; tech-innovation; growth

猜你喜欢
成长性技术创新中小企业
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
上海企业(2018年9期)2018-12-07 11:47:36
矿井探放水工程技术创新研究
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探讨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4:08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