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玲
余杭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践与思考
吴佩玲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杭州市余杭区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一直走在杭州地区前列,财政补助资金保障充足,农民投入的热情也很高。据统计,2004-2014年余杭区共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 112.763万元,带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7 389.654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1 268台(套)。该政策的实施对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研究了余杭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政策的基本对策和建议,为各级政府完善、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表1 2004-2014年余杭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统计表
2004年,余杭区以出台下发《关于对大中型农业机械购置实行以奖代补的通知》为标志,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04-2005年余杭区实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06年起,浙江省被列入中央财政补贴省,余杭区被列入中央补贴实施县区,另外杭州市财政在中央与省级政策的基础上,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也予以补贴,区财政则对除中央财政以外的补贴资金实行配套补贴,基本构建起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联动的农机购置补贴财政支持体系[1]。
2004年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元年,当年只对购置大中型耕作机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三种机型实行补贴。随后几年补贴范围不断扩大,到2014年列入补贴范围的机具已有12大类35小类95品目,机型覆盖农业生产各个领域。2004年以来余杭区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并予以地方财政配套。2004-2014年余杭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统计如表1所示。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引导,农民的购机热情高涨,拉动了地方财政、农民自筹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大购买使用农机的力度,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政策拉动效果明显。从2004年到2010年,补贴农业机械数量大幅上升,2004年补贴机具仅为19台(套),2010年达到了2 354台(套),增长了近123倍,2010-2011年每年稳定在2 000余台 (套)。2012年起,由于取消了背负式植保机等小型机具的补贴,加大对先进高效农业机械的补贴,因此补贴机具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促进了农机装备的转型升级,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体现了政府资金的绩效导向。
2004-2014年余杭区补贴机具数量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14年补贴机具数量趋势图
余杭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推动作用,以较小的补贴资金吸引更多的地方投入和农民投入,进而带动农机总动力持续快速增加,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机化新技术加快推广使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2.1 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余杭区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余杭区农机总动力约50万kW。农机装备结构逐步优化,实现了由小型农机向大中型农机、由单项作业机械向复式作业机械的转变,农机装备结构呈现出高性能、高质量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实现了较快增长[2],政策实施11年来,余杭区新增轮式拖拉机196台(配套耕作机具425台),联合收割机161台;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得到加强,水稻插秧机、油菜收获机械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粮食机械烘干也逐步为农机大户和合作社所接受,这期间新增插秧机159台(机插相配套的育秧相关设备91台),油菜收割用联合收割机64台,粮食烘干机77台(配套清选设备5台)。余杭区粮油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此外,茶叶加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小型耕作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秸秆利用机械、畜牧废弃物处理设备、设施农业设备等新型机械设备不断涌现,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农机装备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的新局面。
2.2 加快了先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机械化作业水平
农机购置补贴持续激发农民用机积极性,农机作业面积持续增加,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有较大提高[3],尤其是粮油作物关键环节和经济作物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余杭区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为69.5%。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已被广大农户接受,粮食机械化烘干率达到70%左右。茶叶采摘、修剪及加工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期间新增茶叶修剪机械845台,采摘机械228台,除名优茶还需手采之外,基本上实现机械采摘;期间新增茶叶加工机械4 593台,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率在95%以上[4],而且茶叶加工机械朝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促进了茶叶机械的更新换代和茶叶加工技术的深入应用。植保机械方面,期间共新增机械2 260台,2012年起随着小型背负式喷雾机退出补贴范围,新增植保机械数量大幅回落,但新型植保机械不断被研发和推广,在推广应用推车式喷雾机的基础上,喷杆式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成为植保机械的发展方向。设施农业方面,保鲜冷库、喷滴灌、钢架大棚与玻璃温室等设施设备逐步应用到农业产业。农机作业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种植业向养殖业、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扩展,基本覆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2.3 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发了农业生产领域从农户传统分工向合作经营的转变[5],有效地促进了农机化服务主体的培育与壮大。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能手利用机具开展农业生产作业,并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一些农机(种粮)大户还牵头成立农机(农业)合作社,扩大经营面积,提高服务规模,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格局由原先的单一服务发展为向自营土地要效益为主、农机服务为辅。目前,余杭区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8个,合作社作业面积占全区农机作业总面积的2/3左右。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出亮点,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增强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
2.4 农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机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门路。一是农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增加了机手收入。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逐步增大,机手通过提供机耕、机插、机植保、机收、机烘等作业服务,大大增加了作业服务收入。二是种粮农户使用机械作业后,降低了用工成本,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行业,拓宽了增收渠道。三是机械作业还可以实现增产目标,比如:大型机械的应用,使深松整地生产技术得以普及,这种生产工艺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增加10%~15%;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插秧机的使用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375 kg/hm2以上[6]。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促进了该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1 农机维修服务跟不上农机化发展速度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十几年来,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余杭区农机存量和总动力快速增长,但农机的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目前全区仅有1家集销售与维修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店,正规农机修理店数量少、规模小,专业设备缺乏。纯粹的农机维修店经营效益不佳,导致技术人才匮乏,许多维修从业人员未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缺乏农机维修专业知识,仅仅依靠长期经验积累。维修店一般也只能解决通用类故障的维修和零配件的更换,且维修机具种类局限在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械等,凭经验已无法适应农机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部分高性能机具的维修还得依靠专业厂家的技术人员,但农机使用的季节性突出,农忙时节厂家技术人员可能调配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农机不能及时维修的情况屡有发生。
3.2 大中型机具购置与使用成本高企
2012年,浙江省试行全额购机,但由于多数农民自有资金欠缺,购买能力不足,特别是计划购置价格相对较高的大中型农机时,一次性付款压力巨大,加上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油、电、零配件、维修等成本,由此引发了农民对于购置农机的顾虑,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7]。
3.3 补贴定额方式有待改进
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对购置同一种类、同一档次的机具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补贴资金按不超过此档产品近3年平均销售价格的30%进行核定。这种补贴方式虽然操作简便,但是仅鼓励了低价竞争,有利于低价农机产品的销售,却不利于优质而价格相对较高的农机产品的推广与应用。
4.1 保持政策总体稳定
每年对补贴目录中的一些相对老式的农机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更新,增加那些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的农机产品进入补贴目录,实行补贴机具择优筛选制。除了对补贴机具进行筛选与确定补贴额度外,操作程序、补贴对象等政策内容要保持总体稳定,以保持政策的平稳延续。
4.2 完善金融支持农机化发展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目前,余杭区农机监督管理总站与农村商业银行研究制定了农业机械全价购置专项贷款管理办法,对购买补贴机具的农民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最高额度30万元(含)、为期2年(最长放宽至4年)基准利率的低息贷款。但是银行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回收风险,一般会对农户还款能力作评估,除了个人信用以外可能还需要农户提供抵押物和担保,对于经济状况不佳的农户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国家从每年的农机补贴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作为购机贷款担保基金,对农户购买机械提供担保;也可配套出台贴息贷款政策,切实解决农民资金困难。
4.3 加大农机应用方面的政策扶持,优化农机发展环境
加大对农机使用培训、修理维护、农用燃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优化农机发展环境。目前,农用燃油补贴纳入农资综合直补中,虽然操作简便、全农受惠,但是补贴了承包耕地的农民而非农机作业农民和组织,造成农机作业用油没有补贴、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对此政策进行调整。此外可进行农机零配件补贴等政策的试点与探索,进一步降低农机使用与维修成本,让农民买得起、用得起、有效益。
4.4 完善补贴额度核定方式,鼓励和支持优质高效产品的发展
补贴额度不能简单地按照近3年平均销售价格的30%予以核定,建议组织专家进行测算,去掉一个分档内的最高价与最低价再取平均值,或者在价格与质量中等及中上的范围内取平均值,并进一步讨论评估并确定。此外,补贴机具必须严格按支持推广目录入选的规定要求进行审查确定,并建立在充分的可行性、适用性、安全性试验与示范的基础上,坚决将可靠性差、售价低的机具排除在外,从根本上确保补贴机具质量可靠。同时严格执行补贴机具质量反馈机制,将集中反映的出现质量问题或性能、可靠性差的机具及时淘汰出补贴目录。
4.5 强化农机科研体系建设,促进农机工业振兴和农机技术发展
应高度重视农机科研与技术推广,对农机的科研、推广给予财政上的高度支持。支持农业机械的研发和自主创新,鼓励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投入到农机研发中来,同时还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农机科研院所与高校重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而企业重在实用技术的开发与创新。重视农机技术自主研发,对开展农机技术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促进农机国产化,有效提高农机生产、销售水平和农机零配件生产水平。
[1]王晓燕.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9(3):42-45
[2]牛永.“十一五”期间衡水市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河北农机,2011(4):44-46
[3]何万丽,朱瑞祥,黄玉祥,赵晓峰,马辉.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分析.农机化研究,2010,32(4):195-198
[4]金启明.机械化助推茶叶产业发展.现代农机,2011(6):4-6
[5]曹光乔.农机补贴对农户购机行为及作业服务需求的影响: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业的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
[6]朱志猛.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与优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7]周应堂,吴建苏,茅迎春,任晨.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现状与改革方向.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0):195-197
作者信息: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310058,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