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武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的可行性及疗效
张成武
【摘要】目的分析对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应用腔内支架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患者进行入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均优于照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前踝肱指数和跛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应用腔内支架成形术创伤小、疗效明显,安全性强,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腔内支架成形术髂股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中比较多见,经常累及至髂骨动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传统临床中主要采用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或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但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1,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皮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治疗技术的成熟,腔内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笔者以我院收治的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患者为对象进行入组研究,探究腔内支架成形术在其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情况整理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本项研究于2012年1月开展至2014年12月结束,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该时期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5.89±10.23岁;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最大83岁,年龄最小52岁,平均年龄66.23±10.44岁。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信息差异不明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临床中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操作严格按照标准手术程序[3]进行,术中坚持无菌操作原则[4]。观察组患者临床中采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3~5天起进行氢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410)和拜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20236)口服治疗,剂量分别为75mg/日、100mg/日。手术操作根据CT血管造影结果入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者一般进行股动脉顺行穿刺,髂动脉闭塞者行对侧逆行穿刺股动脉。穿刺后放置动脉鞘(6F)并进行肝素静脉推注,剂量为60U/kg,随后进行肝素继续追加,1000U/小时。经超滑导丝引导将Cobra导管或单弯导管送入闭塞段血管近侧,通过导管进行远端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血管具体病变位置、狭窄或闭塞的范围和长度,应用路图技术在导丝、导管的配合下逐渐通过闭塞段,直至导管达至闭塞远端血管部位,在造影检查下明确导管处于真腔。保证手术操作动作轻柔,以尽量降低血管破裂、斑块脱落的发生。植入支架前应根据其血管条件判断是否进行球囊预扩张处理,以便于通过支架输送装置。保证支架两端大于闭塞血管1cm左右,若放置2枚以上支架应保证支架间保持1cm左右的重叠。植入支架后进行血管造影,对膨胀不良情况进行球囊后扩张,尽量选用与支架长度相近长度的球囊。
1.3疗效评价治疗后患者无静息痛、肢体温暖,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恢复搏动,为明显好转;治疗后患者的肢体温度改善,静息痛改善,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恢复搏动优于治疗前,为好转;治疗后患者的肢体温度下降,溃疡、静息痛严重,胫后动脉搏动、足背动脉无好转,为无效[5]。有效率=明显好转+好转。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经治疗,观察组明显好转50例,好转3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明显好转36例,好转35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分析(±s)
2.3踝肱指数和跛行距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和跛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踝肱指数和跛行距离比较(±s)
3.讨论
髂股动脉闭塞是导致下肢缺血的常见因素,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其发生率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TASC(2007年)[6]指南中建议对髂股动脉长段狭窄和闭塞患者首选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治疗,但是其实践操作较为复杂。首选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疾病情况呈现弥漫性,例如股浅动脉闭塞的疾病情况经常会累及股浅动脉的全程,若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经常不存在足够长度的自体静脉进行搭桥手术,若改为人工血管治疗,则不能达到良好的中远期通常效果,若长段闭塞动脉远端不存在良好的流出道,进行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则更具困难[7]。同时,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经常合并脑血管、心血管疾病,手术治疗的耐受力不佳,手术风险性较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中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取得显著进步。其优势主要表现为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等,其手术操作中应充分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正确手术入路是保证成功治疗的关键,应尽量选择操作路径较短的入路方式以提高其可控制性;第二,保证导管、导丝经过闭塞段进入至远侧血管中,并确定真腔,对较软的硬化斑块选用超滑J型导丝及单弯导管,可在闭塞真腔中前进,术中应在进入导丝的同时跟进导管,并同步手推造影剂保证未进入夹层[8]。对于难以通过的较硬病变,可应用单弯导管和直头导丝配合,使导管与闭塞近端紧靠,使用导管支撑导丝并缓慢钻入[9],钻入过程中应及时调整导管的方向,保证动作轻柔并及时造影以免穿破血管壁或进入夹层[10]。本项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中采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临床疗效、ABI指数及术后跛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在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应用腔内支架成形术创伤小、疗效明显,安全性强,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龙海灯,殷世武,项廷淼,等.股动脉顺行穿刺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6):17-20.
2马韬,马杰,陆清声,等.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11):893-895.
3马杰,马韬,王刃,等.两种非传统解剖外旁路手术治疗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4):306-309.
4朱文峰,方建强,程莉莉,等.彩超在主-髂股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9):831-834.
5陈宇,刘昌伟,刘志丽,等.Reekross球囊导管在治疗长段髂股动脉闭塞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0-43.
6李天润,李选,董国祥,等.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长段髂动脉闭塞病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0):922-924.
7周敏,刘昭,刘晨,等.髂动脉支架联合股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多节段髂股动脉闭塞症[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3):240-243.
8殷利军,谢岩青,胡志鹏,等.腔内治疗髂股动脉闭塞症30例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68-70.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介入科455000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5.04.037
收稿日期:201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