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特色支部品牌活动的创新路径

2015-12-28 23:21周红
企业文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各支部核电支部

周红

企业特色支部品牌创建活动是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以服务企业员工为重点,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有较高的党员群众认同感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加强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性举措,对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新常态下,国企面临的形势和自身地位决定了党建工作必须走创新之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型中央企业的几家核电集团,是我国核电产业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其行业特殊性、体量较大、发展较快、面临国际化等方面的挑战,更应该严格按照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所属集团党组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建工作任务,尤其是通过特色党建活动创新企业党建工作。

核电行业对加强党建工作

提出新要求

和其他行业项目相比,核电行业的发展和诸多特性为核电企业做好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要求来自核电产业发展的特殊阶段。目前,我国核电呈现出较快发展的局面。这些新项目的开工建设也承载了我国调整电力供给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促进国产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培养核电人才、创新核电技术等诸多历史使命。根据中国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在运核电装机5 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3 000万千瓦的目标。为了保证这个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各核电企业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尤其应认真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党建方式,切实将党建工作抓实抓好,将党建工作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生产力。

新要求来自核电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核电业主公司肩负着安全高效发电、向股东提供合理的投资回报、培养人才等多重使命,建设核电站周期长、投资大、安全质量要求高。为了实现企业中心任务,核电企业应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实用性,不断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广大党员和职工的执行力,在推动企业和项目科学发展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新要求来自核电员工年轻化、思想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我国核工业历史悠久,除一些有数十年历史的老企业外,在近十几年的核电快速发展过程中,新成立的一批核电企业作为新核电项目建设和运营主体,已成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新的核电企业员工普遍年轻,年轻党员比例高,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新颖,艰苦奋斗意识、奉献精神和老一代核电人相比有所欠缺。因此有必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新颖活泼、体现时代主流价值特色的基层党建活动,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参与感。

核电企业创新党建工作

要探索新路径

作为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乃至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核电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在现实工作中,如何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把党建工作像钉钉子那样钉牢钉实,是广大党建工作者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应坚持针对性。企业可通过“党群干部走基层”、召开支部委员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展开深入调研,认真体察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央的高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了解当前面临的矛盾:比如企业党委抓好党建的意愿与党建工作机制制度缺失的矛盾;党支部抓党建工作与有效抓手缺失的矛盾;党员过组织生活强烈意愿与组织生活内容乏味的矛盾。此外,如何做好党员的教育服务管理、做好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发挥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等诸多问题和矛盾,都可能构成公司党建工作面临的核心困难和挑战。只要“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企业党建工作实效性就有了充分保证。

核电企业创新党建工作首先应针对企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心任务,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促进中心任务的部署和落实。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党建和中心工作要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要注重有机结合,避免两层皮、各行其是。可针对核电项目建设中的某个关键环节、重要抢修任务、某个特殊时点,比如机组装料、商运或大修、抢修等阶段性任务,开展周期相对短、目标更聚焦的特色党建活动,在短时间内将党员、员工的主要精力聚焦到某一项任务上,从而提升士气、凝聚共识,促进阶段性中心工作的推进;针对员工思想动态开展工作。核电企业作为典型的人才、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发展关键靠人,所以企业党委的党建工作方式要充分结合员工的心理特点,采取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想方设法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应把握几个关系。核电企业要根据企业历史、发展阶段、员工组成等特点,创新党建方式,使之成为思想基础牢固、形式丰富多样、党员乐于接受、结果符合预期的特色活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党建工作的创新要在从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二是坚持执行条规和积极创新的关系。创新要在《党章》、党中央颁布的《准则》《条例》及国资委和集团颁布的文件基础上的创新,要有章可循,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探索。三是注重理念创新和形式创新。首先,要坚持理念创新。企业在策划党建活动主题时,要善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听取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的意见,在坚持核心思想不动摇的基础上充分创新。其次,应注重形式的创新。针对企业党建工作普遍面临能否接地气的挑战,企业党委要充分从活动的创意、组织开展方式、党员群众如何参与、效果评估等多方面创新,增进党员、员工的参与度。同时可充分借助新媒体,丰富党建工作宣传方式。

核电企业开展特色支部

品牌活动的新尝试

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东北地区首个核电项目,也是中国广核集团走出大亚湾的首个异地项目,承载着我国核电产业规模发展的重要使命。作为一个成立9年的年轻公司,红沿河公司党委肩负着动员和带领全体员工建设好、运营好红沿河项目的历史使命,可谓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成为创新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红沿河公司党委一直探索和尝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并于2015年实施了“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该活动在策划、实施、评估过程中,始终坚持与公司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开拓了公司党委、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思路,激活了基层组织,动员了广大党员将党建工作转化为促进项目科学发展的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实现了党委、员工双受益,党建和项目发展双提高的良性工作格局。

“一支部一品牌”品牌活动的特点在于,首先,公司党委积极引导各基层党支部结合本部门、处室的主要工作,从本部门发展的战略角度考量党建工作,鼓励大家创建与行政工作紧密相关的党建活动。这些活动要有具体的内容,并且要与中心工作高度相关。其次,这些基层党建活动口号必须鲜明、响亮,能让大家叫得响、记得住、易传播。再次,充分动员,让支部所有党员、员工都有参与的兴趣和动力,切实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最后,建立必要的评估和总结机制,让支部品牌活动从管理角度形成闭环管理循环,并可持续改进。

在做好“一支部一品牌”活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公司党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支部品牌特色活动的通知。在各支部策划、提炼品牌特色活动过程中,公司党办工作人员与各支部保持实时沟通,及时解惑释疑,引导各支部的思维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接地气和创新是“一支部一品牌”活动成功的关键。伴随各支部各具特色的方案汇总,安全质保部支部结合自身主要工作特点,提出了“聚各方先锋队合力、创一体化品牌支部”的品牌口号,将工程总承包商、主要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力量凝聚为一体,形成安全管理一盘棋。生产计划处负责红沿河核电站的生产计划工作,该支部策划了“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通过个人晒业绩、团队打分等方式,评选出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评价好的优秀党员,并对其经验广泛传播,增强党员示范岗的示范传播作用。

在策划和实施支部品牌活动过程中,部分党支部创新活动方式,引入了很多时尚、新鲜的元素,让党支部活动变得轻松、活泼。物资供应党支部推出了“21天助力计划”支部品牌活动,将党员分为业务能力提升组、体育运动组和英语学习组三个小组,并仿效流行的“中国好声音”的运作模式,由各个成员宣讲自己的21天成长计划,并通过导师转身的方式选定学员,并在接下来的21天里监督、引导其实施21天成长计划。

通过汇总、分析发现,这些活动均能与本支部主要业务工作建立紧密的链接,让大家一看到这些口号、内容,自然就能联想到和哪个支部相对应。过去各支部都非常希望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但苦于缺乏创意,有了支部品牌活动这个崭新的载体,各支部活动便以一种跃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为了加强支部品牌活动的宣传推广,公司党办组织了支部品牌活动海报设计大赛。海报以各支部最具特色的亮点为重点,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浓的宣传氛围。同时,公司党办组织专业人士对各支部海报作品评选,通过公司官方微信账号等新媒体途径对优秀海报做了广泛宣传报道,进一步促进了支部品牌活动接地气。

由于支部品牌活动创建是一个长期活动,公司党办建立了长效跟踪和引导机制,定期下基层和各支部委员座谈,了解活动进展,帮助解决困难,并通过公司党建工作“一库一表”跟踪进展,定期向党委汇报活动情况,形成良性的跟踪手段,以避免该项活动成为一阵风。同时,召开“一先两优”评审会,每个支部晒支部品牌及日常党建工作成绩,评选出的优秀党支部在公司“七一”表彰会上做经验介绍,以加强经验反馈,推广良好做法,使活动中的一些优秀做法固化,促进长效发展机制的形成。

(作者单位: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郝幸田)

猜你喜欢
各支部核电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麻城实验高中:坚持月审常态化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核电链接
咸宁地税局:采取“4+”模式 深化“两学一做”
襄阳日报:办好“四个课堂”促“两学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