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坤 林冬冬
摘 要:随着贸易保护势力的抬头,各国对我国茶叶进入国际市场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使得我国在解决贸易纠纷、促进出口面临更大的困难。通过以茶叶为例,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并提出促进茶叶出口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茶叶;出口现状;绿色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34-02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环境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进行贸易的措施。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各国。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同时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一些国家经常使用质量技术、卫生检疫、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措施来抵制我国产品出口。
整体上茶叶国际出口市场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使得进口国在贸易中占据优势。绿色壁垒产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被发达国家所利用,充当了贸易保护的工具,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但是从其产生的根源来看,它强调的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旨在客观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双面影响,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分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茶叶产量占据总产量的80%以上,主要产茶国有印度、中国、肯尼亚和斯里兰卡。2013年我国茶园面积2 468 840公顷,茶叶总产量1 924 457吨,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的39.3%,茶叶出口量332 416吨,占世界出口量的17.9%,由此可见,我国是产茶大国,但并不是产茶强国,茶叶出口具体情况见图1。此外,我国出口茶叶的出口均价远低于其他主要茶叶出口国,出口利润偏低。
(一)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方向过于集中
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超过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1个:摩洛哥5.9万吨、多哥1.7万吨、乌兹别克斯坦1.6万吨、美国1.53万吨、阿尔及利亚1.5万吨、日本1.46万吨、毛里塔尼亚1.4万吨、俄罗斯1.39万吨、塞内加尔1.3万吨、德国1.25万吨、中国香港1万吨。
这1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66.5%,并且摩洛哥长期稳居首位,占中国茶叶出口20%。我国茶叶出口以西北非国家传统市场为主,非洲国家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54%。因此,我国的茶叶出口市场有待拓展。
(二)我国茶叶出口的产品结构单一
我国茶叶出口以大宗散装原料茶为主,2014年茶叶总出口30.1万吨,其中绿茶出口24.9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80%以上。其次是红茶出口2.8万吨,乌龙茶出口1.5万吨,花茶出口5 782吨,普洱出口2 285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各类茶类出口全面下降,创多年新低。
从价格上看,普洱茶出口的价格最高,其次是花茶,最低的是红茶,而国际市场上以红茶消费为主。在出口的茶叶中,我国茶叶出口中红茶、绿茶以低档茶叶为主。
(三)我国茶叶检测标准落后
我国最新农药残留检查标准是2014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标准》(GB2763-2014),该标准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已制定限量标准的有1 999项,其中只有1 811项国家标准等同于或者严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占90.6%。
我国企业的茶叶多来自分散的茶农,多数采取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茶农生态意识的缺乏和未能及时根据国际新标准调整农药使用,使得茶叶的农残超标。生产和检测标准的相对落使得我国茶叶的出口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四)我国茶叶缺乏品牌效应
我国茶叶经营企业规模都极为有限,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导致资金、设备、技术的落后,再加上受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使得我国茶叶出口以初级加工茶产品为主,未能在世界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根本无法同世界上知名的茶叶企业,如立顿、三得利、朝日饮料等抗衡。
据浙江大学“CARD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得出的成果,我国茶叶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前五位分别是西湖龙井56.53亿,安溪铁观音56.16亿,信阳毛尖52.10亿,洞庭山碧螺春34.23亿。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积极影响
1.促进我国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被废除。但是,无形的非关税壁垒成了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并且严重影响着我国茶叶产品的出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口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不断设置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强调茶叶的质量和卫生检疫的保障。健康且安全的食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促进茶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适应国际茶叶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变化,农业主管部门等相关机构积极引导茶叶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的结构,扩大有市场竞争力并且资源有着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目前茶叶市场普通红茶和中档红茶的销售量继续下降,与此同时高档红茶有着很大的市场;绿茶贸易量快速增长;花茶总量正在逐渐减少;有名茶种和乌龙茶的发展较快;保健茶生产量逐步增长。传统茶叶的创新速度加快,茶叶产品结构正在朝着优质、廉价、有机和特色的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深入优化。
3.促进我国茶叶行业标准体系的健全
绿色贸易壁垒让我国的茶叶出口受阻,同时,促進了我国茶叶行业的标准体系健全,同时推动了有机茶的生产和消费。另外,根据农业部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92.6%以上的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系数达到或者超过《无公害食品茶叶类》的具体要求。绿色茶叶和有机茶叶的发展由于国际市场对茶叶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政府正在努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茶叶生产标准,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标准。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
1.增加我国茶叶产品出口的成本
为了达到茶叶进口国的标准,我国很多茶叶厂商积极开展无公害茶认证。无公害茶的认证涉及茶叶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等环节,并牵扯到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人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初审到获得证书一般需要4个月的时间,无公害认证证书的有效期限为两年。第二年后每一年都要重新申请、检查和审议。因此,与普通茶叶相比,无公害茶的生产成本较高且效益也就相对降低。
2.抑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速度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于长期忽视环保方面的提高,再加之我国产品的绿色化生产发展较晚,与国际先进的标准有很大差距。农产品的绿色检验检疫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与此同时,进口国的高要求使我国很多农业产品都由于农药残留、化肥使用过多等问题出口受阻。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出口速度明显放缓。
3.削弱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倚借较低的劳动成本,但伴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我国的企业为了达到相关要求,势必在生产、运输和加工等各个环节均增加额外的费用,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就将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将是农产品成本的大幅提高,进而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这势必会削弱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促进我国茶叶出口的对策措施
(一)政府层面的措施
从短期措施来说,政府一方面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以符合进口国的评定程序。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茶园的改造,茶厂的改建,更新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增强企业的规模效应,进而为品牌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从长期措施来说,政府应该完善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加强绿色环保的宣传,普及绿色贸易壁垒的知识,增强对茶叶绿色生态种茶观念;组织强有力的研究机构,研究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制度以及绿色贸易壁垒运作的方式,完善我国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规划茶行业发展,改变分散的现状,营造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测量标准体系以及环境标志制度,完善相应的综合配套机制。
(二)行业组织层面的措施
行业组织机构需要集中发力为茶叶出口赢得增长的机会,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一系列行业自律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维护提高中国茶叶品质形象。在对外经济贸易的活动中,应对外国的绿色贸易壁垒,行业协会和进口商会等中介组织有着政府和单个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应该尽快改善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的局面,通过行业组织实现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同时有效促进出口企业的良性合作。茶叶行业协会应有效指导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了解和公布国外市场供求信息。通过协调出口价格,维护茶叶出口经营秩序。
(三)企业层面的措施
中国茶叶的生产加工和外贸企业是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主体,是直接承受绿色壁垒带来冲击的主要对象。要努力提高产品的生产标准并且努力与国际标准相适应。使茶叶的产品质量从第一道采摘工序到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出口整个环节做到绿色安全。保证茶叶卫生安全,并取得国际认可的绿色标志产品认证、有机茶认证等等。创建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通过树立品牌意识,经营品牌茶叶,提高茶叶出口的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开发新品种茶,以功能茶和健康茶为方向丰富茶叶出口品种,增强企业竞争力。最后,要深入研究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运用世贸规则维护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相关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加强对茶叶出口企业的指导。争取为我国茶叶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维护我国茶农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李今中.跨越绿色壁垒 促进茶叶出口贸易[J].植物检疫,2005(5).
[2]周路.茶叶出口中的绿色壁垒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4).
[3]吴克烈.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J].國际贸易问题,2002(5).
[4]金祥荣,陆菁.现行绿色贸易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J].浙江社会科学,1999(1).
[5]金国华.绿色贸易壁垒与环境保护[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