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北线节点吉林省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2015-12-28 09:03张辛雨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蒙俄基尼系数区位

张辛雨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管理系,吉林 长春 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8;3.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28)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

(一)“中蒙俄”互补性突出,经济依存与战略契合度高

中国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作区域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韩国、日本、朝鲜地区。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目前存在中蒙俄合作与中日韩合作“双轮驱动”的互动关系。在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中蒙俄合作,并以此促进中日韩合作。从周边地区形势来看,中蒙俄合作的条件趋于有利,应当顺势而上。[1]

蒙古国矿产资源禀赋优越,开发潜力巨大,但自身矿产开发基础设施薄弱,技术相对落后,制约蒙古矿产产业的发展。中蒙边境线长达4 710公里,俄蒙边境线长达3 543公里,地缘战略合作是三国关系稳定的重要前提。蒙古国是典型的内陆国家,不具备入海通道,两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分别是“中央铁路”和“乔巴山铁路”,可以到达东部出海圈,即“俄罗斯酶纳霍德卡港”与“中国的天津港”。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中蒙俄经过磋商,为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向高层次推进决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互联互通,开辟三方统一市场。形成集资金保障、矿产开发、成品销售为一体的市场链条。三方解决交通障碍,形成“中蒙俄经济走廊”。以此打通亚欧大通道,区位效应明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意义重大,必将推动区域内外资源与市场的发展。

中俄对改变合作模式已经达成共识,由传统经济合作模式蜕变为大多领域创新性的合作模式,中俄投资合作战略已经逐步取代原来的商品贸易交易。俄罗斯经济体系是以重化工产业为支撑的,沿袭了前苏联时期的产业结构特点,重工业优势突出,轻工业表现滞后。结果造成能源产业产能过盛,航空航天产业世界领先,武器装备、核工业实力强大且有国际竞争力,机械制造与金属加工等原材料产业占比较高。但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二产业、轻工产业应用型发展相对滞后,表现为纺织服装、鞋帽皮革、家用电器、塑料造纸,以及毛皮制品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能力薄弱。俄罗斯东部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领土接壤,陆路相连,为在这一地区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各国经济极差明显,梯度结构互补性强

中蒙俄合作各国经济极差明显,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使用国,中俄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高峰期”。第一大机会在于作为中蒙经济关系主体的矿能合作潜力,蒙古国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在煤炭、铜、有色金属、内陆石油等方面与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契合度高。中国有开发加工装备优势和技术优势,超越传统的简单粗放开发模式,中蒙间易形成最强劲的互惠共赢纽带。中蒙俄地缘政治生态相互作用,战略合作由来已久。科技、能源、军事和政治等领域是中蒙俄彼此契合度高的合作领域。中蒙俄三方形成多层次的合作范围,不只局限于亚欧区域,不同政治生态领域以及复杂的国际领域也有相关体现。在共赢互惠理念的驱动下,合作关系日益具有持续性、彼此默契度高等特点,超过预期,为国际社会多元化、多极化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二、吉林省产业集聚分析对融入“一带一路”具有积极意义

20世纪90年代,Krugman、Fujitan等学者开创了新经济地理学,将空间因素纳入到经济分析之中,考查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填补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空白。Krugman认为产业集聚就是大量产业的集中,而产业集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2]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群聚能够提高生产率,给改革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有利于新企业的诞生,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3]在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和日益成熟的同时,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区域产业集聚的测度指标很多,本文选择产业区位熵来衡量吉林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用产业区位基尼系数来衡量集聚的平均水平。区位熵的测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Ei代表某区域i产业相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qi、Ii分别为某区域行业的有关指标和所占份额;Qi、Pi分别为高层次区域行业的有关指标和所占份额。Ei值越大,表示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代表了产业集聚的规模指标。

产业区位基尼系数是借用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衡量产业在空间分布均衡性的指标。将某地区产业区位熵按照由低到高排序,相应得到某区域产业份额与高层次区域产业份额的数组,据此可计算出洛仑兹曲线上所有离散点的数值:

其中,MK为某区域各产业份额的累积百分比,对应于洛仑兹曲线的横轴;Wk为高层次区域各产业份额的累积百分比,对应于纵轴。本文采用面积计算法来测算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公式如下所示:

G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于1则说明区域产业分布越不均匀,区域内少数几个产业的集中程度较高,代表了区域内产业集聚的平均指标。

本文采用工业总产值测算吉林省制造业区位熵和区位基尼系数。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数据来自1996—2014年《吉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期为1995—2013年,共计算了吉林省29个制造业行业的区位熵和区位基尼系数。

表1 1995—2013年吉林省制造业主要行业区位熵变化情况

表1列出了本文计算的吉林省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区位熵。1995年吉林省有9个制造业行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居于前两位;到2013年主要集聚产业减少到7个,交通设备制造业和木材加工业居于前两位,其中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为新增加集聚产业,而原有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逐渐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吉林省制造业总产值12 981.46亿元,比1995年翻了11.4倍,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85%提高到89%,制造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支撑了吉林省工业的快速发展。

1995年吉林省制造业产业区位基尼系数为0.4585;2003年提高到0.6714,以此为拐点开始逐年下降;到2010年则降低到0.5689;此后趋于平稳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0.6127。样本区间内所有年份的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均在0.4以上。根据联合国规定的收入基尼系数国际标准类推,吉林省制造业产业内部集聚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工业产值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十大产业。

图1 1995—2013年吉林省制造业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变化图

图1给出了本文计算的1995—2013年吉林省制造业的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变化状况,1995-2013年整体呈现倒U型曲线的轨迹。出现这一变化轨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建国初期优势产业的重点建设使其快速发展,提升了主导产业的集聚水平;二是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有效抑制了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的提高,而主导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发展逐渐受到瓶颈制约;三是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吉林省优势产业的调整升级和弱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样本区间内各行业区位熵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发现:吉林省制造业内部主要集聚行业发展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大多数行业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大,而且很多行业之间还表现为负相关。吉林省制造业内部主要集聚产业的产业链条并不完善,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效应,这是造成上述定量结果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分析吉林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现象对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动态,促进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三、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若干思考

(一)吉林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增长带构建中问题突出

吉林省有一批国家重点企业,但国际产业关联、区际产业关联、省际产业关联三个方面的关联程度与效能低,限制发展,聚而不集,产业增长带构建问题突出。任何一个区域都会在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但不同地区所赋予的自然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造了特定地区的国民经济体系。吉林省各产业发展不平衡,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规模经济,达到了价值链产业集聚,但是为了长足发展,应该逐步扩展产业网络型的集聚。依托自然资源和科研能力,我省医药业和食品加工业正处于崛起中。

吉林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两个地区,在其他地区也形成了部分的集聚,但存在问题突出。首先,吉林省的产业多集中在石化工业、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领域,这基本上是以国家投资兴建为主,因而存在计划性强,后发性突出等问题。其次,产业聚而不精,高新技术投入不足。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没有强大的技术作支撑,技术的溢出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具有绝对竞争实力的优势产业。如此长期循环,将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重要影响。最后,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下降,面临经济转型瓶颈。目前在国家确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地级市中的白山市和辽源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并进行经济转型试点,但其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构成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九台、敦化和舒兰是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各种自然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直接限制了相关产业的生产规模,抑制了经济发展。[4]

(二)吉林省面对“一带一路”机遇的策略考量

当代主流经济学中所谈的经济发展模式既包括体制的选择,也包括策略的选择。

第一,吉林省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集聚,融合区际、国际产业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与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老工业基地振兴不能再唱“二人转”。这是对吉林经济过去机构单一、劳动密集性强、缺乏高新技术的高度概括和未来战略调整的期望,具有战略指导意义。[5]实践分析已验证,产业集聚的整合是要素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方式,在产业集聚整合过程中,需要有龙头企业或主导产业起带头作用,区域内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能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由于各制造业进入的“门槛”高低不同,要素资源在不同部门间集聚或溢出,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在制造业集聚和调整的过程中,加快了区域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区域第三产业的变动,这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必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关联,落实区域通关一体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要求,积极推进“中蒙俄”区域合作中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合作发展的助推器。我国海关总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表现突出,迅速规划、积极响应、立体通关,对推动战略的大循环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如海关总署党组书记在广州讲话时提到:“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让进出口企业有更多的得益。”有效地诠释了政策的支持。

第三,充分利用双边、多边国与国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人文交流。据目前统计,已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但由于各国间、区域间文化差异大,彼此了解度不高,在区域合作中常常容易产生误解和障碍。因此,适时的人文交流对加强彼此了解、打通壁垒有积极的意义。[6]

第四,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要素禀赋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既要看到近期的利益,又要考量长远的发展,注重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一带一路”战略是政治、文化和经济影响力的象征,更是我国“亲、诚、惠、容”外交理念的体现。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宋立洪谈到:“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我们不设国别范围,不搞排他性的制度设计,好事大家商量着一起办,各施所能,各施所长,实现互利共赢、互利互惠来惠及沿线国家更多的人。”吉林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北线节点,东北亚区域合作腹地,机遇与挑战并存。吉林省处于工业发展中期,虽然产业发展不平衡,但吉林省区域层面内引外联优势已经显现。以长吉图为先导区深化图们江国际合作,面向蒙俄,兼顾日朝韩,构建我国“一带一路”北线新格局,将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向新阶段发展。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也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国际区域合作的桥头堡。

[1]于洪洋,欧德卡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东北亚论坛,2015,(1).

[2][美]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与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韩默然.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王继红.产业集聚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6]朱显平,孙绪,李铁,于潇,张玉山.创新开放理念,深化共赢格局,建设好东北亚丝绸之路(笔谈)[J].东北亚论坛,2014,(2).

猜你喜欢
中蒙俄基尼系数区位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开幕
“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2016”在中国内蒙古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