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5-12-28 09:02张旭渡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存款利率商业银行

张旭渡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教务处,青海 西宁 810008)

2014年,商业银行总体保持稳健运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不良贷款率较低,商业银行盈利、准备金和资本充足率持续转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平稳。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值得关注。

一、商业银行发展新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都作出了一些新的调整,我国银行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

(一)总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

截至201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到172.3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总资产达134.8万亿元,[1]较2010年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94.26万亿元,增长近82.8%。在总资产稳步增长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幅度却大幅回落。2010年末资产增幅为19.7%,至2014年末回落到13.87%,下滑幅度近6个百分点。2013年前年均增幅约有18%,而2013年后年均增幅不到14%。这表明,银行业通过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受到挑战,如图1所示。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逐步攀升

商业银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革后,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不良资产率逐步下降,到2012年底,不良资产率下降到0.95%,创历史新低。但随后不良资产率逐季度提高,到2014年四季度,不良资产率达到了1.25%。尽管这一比率并不是太高,但其发展趋势还是引起了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的重视,如图2所示。

图1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增长率)

图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

(三)商业银行竞争加剧,资本资产回报率下滑

2011年商业银行资本回报率按季度平均为21.86%,至2014年下滑到19.7%,呈现出逐年回落趋势。与此同时,资产回报率也由2011年的1.375%逐步回落到2014年1.3375%,如图3所示。随着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四)息差收入仍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缓慢

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确定的。2011年以来,央行存贷款利差基本稳定在2.65%∼2.75%之间,保证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和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稳定占商业银行利润的80%左右。通过非利息收入占比(如图4)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增长缓慢。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约占21%。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如汇丰等)非利息收入高达70%相比,差距巨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必将面临严重挑战。

图3 资产(资本)回报率(%)

图4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

二、商业银行新趋势形成的原因

(一)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

2014年5月和7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正确认知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结构深化调整和升级,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增长动力不再来源于要素驱动,而是创新驱动[2]等。商业银行面对这种巨大的转变,必然面对如下几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惊人。长期的政策调控,终于使房地产的调整从局部向全国蔓延。全国房地产开发指数由2010年3月触顶后逐步下滑。房地产投资持续放缓,较之2013年出现大幅回落7个百分点,尤其是住房投资下滑明显,远远落后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3]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呈现负增长,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但城市保障性住房投资规模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其次是低水平通胀形成通缩。中国经济在1990年以来,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经历过4次通缩,最长的一次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通缩了31个月。这次通缩已长达28个月,可能还会继续。通缩对整个经济的伤害是很大的,会抑制消费、投资,对未来经济运行持续产生较大压力。第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2015年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由于土地财政收入减少,地方债务整顿清理,区域性的金融风险有可能集中爆发,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风险。[4]

(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化改革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逐步推开,金融市场利率改革也按照稳步推进原则展开,近两年呈现加速态势,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表

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随经济、金融运行状况不断调整,以满足宏观经济运行需要,既考虑到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健运行,也保持了合理的存贷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存贷差有缩小的趋势,如图5所示。

图5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一年期存贷利差

最高的利差有3.6个百分点,而现在的利差只有2.85个百分点,下降了0.75个百分点。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尽管贷款利率基本完全放开,工农中建交几家大型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基本与央行保持了一致,但从2012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各个商业银行先后逐步上调存款利率,导致商业银行利差在央行利差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如建设银行目前实行存款利率为2.75%,现行利差为2.6%。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商业银行存款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0%。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同步跟进上浮到顶,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型银行存款却有较大幅度的上浮,如表2所示。

表2 大型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

表2充分显示了中小型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不利地位。利率市场化,不仅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和来源。而且可能会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破产倒闭。因此,在利率完全放开之前,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非常必要(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已在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利率放开的初期,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有所增加,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和银行并购浪潮,使得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倒闭,尤其是在利率管制保护下的储贷机构。

(三)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企业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不断蚕食商业银行传统领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侵蚀商业银行的中介支付领域

在互联网通讯技术时代,支付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网上银行支付模式。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网上银行系统完成对客户的支付服务。其次是移动支付。商业银行通过开发和提供手机移动终端支付系统,为客户提供真正便捷高效的支付体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袋里的银行”。最后是第三方支付。以支付宝、快钱、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果说前两种模式都是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系统获取支付服务收入,而第三种支付方式的发展却是弱化了对银行支付服务的需求。[5]

2.侵蚀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领地

伴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银行大量资金进入第三方支付系统以满足消费支付需要,在第三方支付系统中等待支付的间歇,形成大量沉淀资金。更为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相关的投资基金或者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为这部分用户的沉淀资金支付远超银行的利率支付水平,吸引了更多商业银行资金进入第三方支付系统并长期积累和沉淀,极大地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如余额宝等。

3.侵蚀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领地

在资产业务领域,网络金融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基于对客户的信用评估,结合抵押、质押和担保等为客户提供贷款。客户也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多只能依赖商业银行获取资金。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这一格局。首先是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大量的交易和行为数据信息,为相应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获取客户信用状况的基础,并据此发放贷款,如“阿里小贷”。其次是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资金供给和需求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企业合理的平台设计,改变资金融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拍拍贷”、“宜信”等P2 P网络贷款平台。这些业务目前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并不明显,毕竟这些业务领域是传统商业银行运营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领域。但互联网金融的这种融资思路、融资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不容忽视。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顺应经济新常态,调整贷款投向,降低经营风险

传统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不能维继,资源环境压力不容许再通过这种方式发展经济,这类产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瞄准国家产业调整需要,积极面向新型技术和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同时围绕国家的“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战略,进行相应的贷款资产投放,降低经营风险。

(二)面对不断深化的金融改革,大力拓展精细化的金融服务供给

金融市场对民营资本放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利率市场化的深化等金融改革举措,无疑会加剧金融行业竞争力度,压缩商业银行原有的高利润水平,强化对传统存贷差盈利模式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唯有以变求存。首先是要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对资金进行存贷款定价的背景下,保持了较高的存贷差,是国际存贷差的2倍以上,有力保障了商业银行利润来源,同时也使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定的惰性,以至社会公众普遍质疑商业银行“躺着也能赚钱”。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改变商业银行原有的利润来源格局。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至今仍然有约80%的利润来源于存贷差,而国外银行这个比例不到50%,有的银行甚至不到20%。不依赖于存贷差生存,将严峻考验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能力。其次是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强化“普惠金融”理念。传统商业银行基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的考量,往往对小微企业和普通社会公众的金融需求难以顾及,成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融资的工具,成为富人阶层投资理财的渠道。随着更多民营银行的进入,商业银行会发现自己正在丧失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群体。因此,及早转变观念,想办法实现技术和成本突破,抢占“普惠金融”市场,才能在未来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搭建“口袋银行”

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存款业务和网络平台对贷款业务的争夺,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和互联网金融合作,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保留支付存款业务,更重要的是能够汇集更多交易和行为信息,为进一步地进行客户拓展、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持。[6]如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交通银行的“交博汇”等。商业银行要针对现代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大力发展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增强客户的金融体验,保持客户忠诚度,为商业银行稳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1]编写组.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J].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政策瞭望,2014,(12).

[3]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报,2015,(1).

[4]连平.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解析[J].科学发展,2014,(8).

[5]四川银监局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影响研究[J].新金融,2013,(12).

[6]宗良.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选择[J].国际金融.2014,(6).

猜你喜欢
存款利率商业银行
追回挪走的存款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