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研究

2015-12-28 05:43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汉语

李 琰

李琰/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与中亚相接壤,并拥有多个跨境民族,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新疆成为连接亚欧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又因新疆与中亚各国交通便利、文化生活习惯相似、生活费用及留学生费用都相对较低等原因,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日益增多。

本文通过问卷方法来调查中亚跨境民族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问卷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54份,其中有效问卷305份,有效率为86.2%。访谈法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深入了解。本调查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共访谈33人。

一、来华留学生适应状况调查

1.来华留学的目的。

表1

选项中从事与汉语相关工作的位居第一。从笔者的访谈中,也体现出中亚学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从事与汉语相关的工作,学生希望能以汉语为工具获得更高的收入。哈萨克斯坦的沙合如说:“我学汉语就只想做生意,多挣些钱。”吉尔吉斯斯坦的哲莉德兹说:“我学习汉语就只为了做生意。”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呈现了政治上较为动荡、经济衰退、教育下滑的局面,现在虽有所好转,但中亚各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仍普遍较低。而中国与中亚地缘接近,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教育力量雄厚,因此成为很多中亚学生留学的最优选择之一。

正如阿尔特巴赫的推拉理论所讲述的那样,留学生所在的派遣国与接收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是推进和抑制留学生的关键因素。由于中亚的人民都想富裕起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因此他们及其子女会选择孩子出国留学。

2.日常生活的适应情况

表2

表2的数据显示,中亚留学生对日常生活评价不高。笔者的访谈资料对问卷中数据加以印证。

初来时吉尔吉斯斯坦的阿依古丽说:“一套房子住三四个人很不方便,床太高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娜比拉说:“在中国,我不敢过马路,车从来不让人,而且车速很快,在斑马线上也是如此。”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学校生活、宿舍生活及社会生活都有诸多不适应。[1]文化人类学者奥伯格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冲击”。文化冲击主要是指突然失去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象征,又不熟悉新的社会符号,从而产生的焦虑和不适的感觉。留学生比一般学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以及焦虑感。对这些压力或者不适,他们会采取回避或是不快的态度与情绪。

3.语言适应。留学生初到一个与自己语言完全不同的国度时,语言是其适应社会生活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来新疆学习汉语的学生汉语水平整体不高。即使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汉语水平较高,在适应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欧扎德江,博士毕业,研究李白,到新疆访学。一次他问笔者:“‘自由命题作文’的‘自由命题’是什么意思。”这一例子也印证了前边所述的内容。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古丽菲娜说:“刚开始学起来很累,由于比较内向,总不愿意说,所以口语水平提高比较慢,而且越不说,越不敢说,越害怕说”。

语言障碍不仅影响留学生的日常生活,朋友之间的交往,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术参与度。据笔者了解,在班级中汉语水平不达标的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速度较慢,且不愿意参加班级中的讨论。即使汉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参加一些学术讲座,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学业适应调查。

表3数据显示,考试是学生们适应最好的方面。而学生不满意度最高的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

表3

笔者认为,大学里的考试没有对中亚来华留学生形成巨大压力。哪怕是初来三个月的学生,虽然有些惧怕考试,但这种压力仍没有形成让自己学习的动力。中国有句古话叫“过犹不及”,压力太少,对留学生的学业适应具有负面影响。

5.人际适应。

表4

从表4的数据显示中亚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选本国同胞。人总喜欢与自己有共同特性的人交往。留学生群体也是如此。[2]当问及如果在中国遇到困难最先向谁求助时,大多数留学生的回答都是向自己本国的学生求助。留学生在自己本国的圈子里,使用母语交流,保持原有的习惯。

二、影响来华留学生适应的因素

适应是一种多维度和多层面的现象,是个人与内在和外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来华留学生目的、日常生活情况、语言障碍、学业适应、人际适应等五个方面为切入点,了解来华学生的适应情况,从而得出以下发现:一是个体因素的影响。由于留学生的情况各不同,因此适应情况也会有所不同。留学生的性别、来华时间、汉语水平、来华目的等都会影响到适应情况。如汉语水平对留学生的适应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是很明显。来华目的对留学生的适应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来华目的明确的学生比不知道为什么来的学生适应情况要好很多。二是语言问题的影响。语言问题是中亚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因素之一。留学生如不能顺利的通过语言关,不仅无法融入中国社会、也无法参与到学术交流中,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也难以适应。三是惰性心理的影响。中亚来华的留学生大部分为语言生,目的性不是很强,他们没有很大的压力迫使自己融入中国这个社会圈子当中,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只与来自同一国的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也就违背了他们当初来学习汉语的初衷。而冲破惰性心理的障碍,以积极的态度融入这个社会的留学生,往往汉语水平提高很快,而且能交到很多中国朋友,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并能较好的适应中国社会生活及文化。

总之,在科技、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高校教育合作日益紧密,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感受到闭关锁国不能适应国际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中国各高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读书,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社会。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物质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留学生来到中国目的也不能忽视。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大对留学生的社会支持、设置相对科学合理的课程、并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1]刘宏宇,贾卓超.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以来华留学生为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7).

[2]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2005.

[3]王丽娟.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1(2).

猜你喜欢
中亚留学生汉语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中亚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