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2015-12-28 09:02:30吕鹰飞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吕鹰飞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吉林长春130028)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放开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对金融市场走向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和推进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行“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渐进式”路径。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具体改革进程如表1所示。

2.利率市场化的现实状况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关键阶段。2015年央行已有三次降息,目前,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为50%,参考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有可能配合再降1-2次利息后完全放开上浮空间。同时,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所必须的,是防止出现损害存款客户利益的一项保障措施,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措施。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表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之下促发展调结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2014年总资产达到167万亿元。具体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单位:万亿元)

2.国有商业银行2014年业绩分析

根据2014年年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14年度总计实现净利润9 273.07亿元,平均日赚25.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7.5%,增长额为645.84亿元,但盈利增速放缓,不良贷款率攀升。

表2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14年业绩对比

(1)2014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全部回落至个位数

工商银行2013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0.2%,2014年折半至5.1%。一是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影响银行利润;二是银行利润总量大了,基数变大意味着增速下降;三是金融改革加速,利率市场化进展加快,随着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逐渐深入,对银行业盈利的增长也会带来影响。

(2)不良贷款率均突破1%,经营风险加大

我国现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环境下,不良贷款率普遍呈反弹态势。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29%,单季度坏账增速0.13%,为2004年以来最快,包括政策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金融系统坏账率为1.64%。这些数据均表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

3.股份制商业银行2014年业绩分析

通过对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除了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增长高达30%以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多呈个位数,这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也基本吻合。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上,且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大于国有商业银行。这说明股份制银行的风险要大于国有商业银行。

表3 五家股份制银行2014年业绩对比

综上分析,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也表现出盈利增速放缓、经营风险增加的趋势。针对此种状况,各家商业银行从优化经营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创新改革,确保在宏观金融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健康平稳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

(一)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中间业务为辅。因此,商业银行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于利息收入。

表4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指标

从表4中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均在70%以上。然而,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以后,银行存款利率呈上升趋势,而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

存款利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同业竞争加剧,各行纷纷高息揽储。央行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最高上浮1.5倍,这在赋予商业银行自由的同时也加剧了同业竞争的压力。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会造成存款利率上升。二是随着“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融资渠道的兴起,使得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而流入银行系统的资金大量减少。为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及自身能力保住原有客户并积极拓展潜在客户,这也会导致存款利率呈上升趋势。

贷款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企业融资,银行为了不失去优质企业客户,会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二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正逐步解决,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后,中小企业也被纳入到商业银行争相抢夺的客户,对于经营状况良好且信用度高的中小企业,银行通常会下调贷款利率。三是为了避免信用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如果贷款利率过高,会导致两种结果,其一是客户寻求其他贷款渠道;其二是高风险的客户急需资金,为弥补高利率的贷款成本可能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这两种结果对银行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必将导致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而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会产生较大影响。

表5 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利差变化

3.60 3.60 3.42 3.15 3.15 3.15 3.15 3.15 3.10 3.10 3.10 3.15 3.15 3.15 3.15 2.85 2.85 2.85 2007.08.22 2007.09.15 2007.12.21 2008.09.16 2008.10.09 2008.10.30 2008.11.27 2008.12.23 2010.10.20 2010.12.26 2011.02.09 2011.04.06 2011.07.07 2012.06.08 2012.07.06 2014.11.22 2015.02.28 2015.05.11 3.60 3.87 4.14 4.14 3.87 3.60 2.52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3.25 3.00 2.75 2.50 2.25 7.20 7.47 7.56 7.29 7.02 6.75 5.67 5.40 5.60 5.85 6.10 6.40 6.65 6.40 6.15 5.60 5.35 5.10

根据表5数据绘制的2006年至2015年存贷利差折线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存贷利差收窄现象。

图2 2006年以来存贷利差折线图

从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逐渐收窄,特别是2012年以后,存贷利差下降速度加快,而这种利差收入的减少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对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造成冲击,从而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这也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化使得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模式面临挑战,促使商业银行改革创新。[2]

(二)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

1.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历史资料显示,流动性问题是世界上大多数银行倒闭的原因所在。流动性管理过于松懈必将导致银行暴露在风险之下,而流动性管理过于严格又会对盈利性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流动性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对市场波动更为敏感,当人们预期市场利率将要下降时,就会选择持有资金进行消费或投资。此时,银行的存款会减少而贷款需求相应增加,严重时便会出现资金缺口,从而使银行的流动性大大降低。此时如果银行选择提高利率吸收存款以满足贷款需求,而贷款的对象一般是风险较高的企业,这样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会加大。另外,利率市场化后,供投资者选择的资产管理方式更加多样化,资金跨行跨市流动更加频繁,加上存贷利差缩小的趋势,使得资金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对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发生波动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市场化放开对市场利率的管制后,市场利率的波动变得剧烈又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剧。[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曾经将利率风险分为四个类型: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隐含期权风险以及收益曲线风险。

(1)重新定价风险。这是一种常见的利率风险,即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而导致的风险。也就是说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在资金量或期限方面的不一致,导致银行资金面出现缺口,从而影响净利息收入,给银行经营带来影响。具体变动关系如表6所示。缺口越大,利率波动幅度越大,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就越大。而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频繁变动,必将使银行的利率风险加大,甚至使银行遭受损失。

表6 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利率变动的关系

(2)基差风险,也称利率定价基础风险。当一般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的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动时,银行就会面临基差风险。商业银行根据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制定自己的存贷款利率,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并不一定保持完全一致的变动,当存贷款利率变动不一致时,就存在基差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因业务需要变动存贷款利率的几率将增加,随之形成的基差风险也会加大。

(3)隐含期权风险,也称选择性风险。期权的典型特点就是买方卖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客户相当于期权的买方,当银行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有选择提前支取存款转存的权利,以获得高额利息;当银行利率下降时,贷款客户有选择提前还款重新贷款的权利以降低贷款成本,这就是商业银行的隐含期权风险。市场利率变动越频繁,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4)收益率曲线风险,也称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正常情况下,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为正,即曲线向上倾斜。这是因为一般来讲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但也存在着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反常情况从而使得收益率曲线呈向下倾斜的异常形态,由此也就产生了收益率曲线风险。这种反常情况多数是由于政策逆向操作导致的,通常只存在于很短的时间内。

3.信用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极易引发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利率市场化对存贷款利率的放开会使贷款利率呈上升趋势,信用度差、从事高风险项目的贷款人将更愿意向银行贷款,而信用良好、从事低风险项目的贷款人将逐渐退出市场。这样的逆向选择会大大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诱使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信贷风险突增。而且在高利益的诱导下,有些缺乏硬性约束的银行可能会只考虑盈利性而忽视安全性,从而造成银行内部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经营层发生道德风险。

(三)对银行经营策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以前,各家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依照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执行,贷款也主要投给信用度高、项目风险低的客户,追求的是稳定的收入。利率市场化后,利差收窄趋势不可避免,各家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系客户数量,抢占市场份额,关键是看商业银行能否对市场利率频繁变动做出灵活应对,也就是说商业银行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市场利率波动的大潮中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并及时调整自身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利,而对银行产品的定价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所以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综合考虑市场情况、自身经营管理和同业间利率竞争等多重因素,对市场利率的变动做出合理预判,灵活应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定价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改进空间。首先,各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经营理念与业务特点,研发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定价模型,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其次,各商业银行应该实行差别定价。贷款业务方面可以针对不同信用度的客户、不同风险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贷款利率,这样既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也能更好地维系优质客户。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在对其合理定价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再次,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度,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商业银行总行与分行之间关于利率与金融产品的定价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特点,综合考虑客户的业务需求,灵活地授予不同分行自主定价的权利。最后,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同业存款利率的定价应在总行授权范围内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小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处于弱势地位,国际经验表明:很多小型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破产倒闭。因此,更需关注小型银行能否及时对市场利率变动作出反馈。我国小型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风险控制、定价能力等尚不成熟,而且对存贷利差的依赖度更大。所以小型银行必须在改革中进取,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定价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商业银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主定价体系是银行提高经营效率、控制利率风险、完善资本负债管理、在利率市场化后稳健运营的关键。

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集约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数年来的经营方式都是规模扩张,即通过扩大存贷款规模,获取利差收入。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应当由规模扩张向集约经营转变。[4]集约经营意味着商业银行应该注重效率、结构、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一是实行资本集约化。商业银行应该改变过度依赖信贷业务的现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等低资本占用型的业务。这些业务针对的客户分布广泛,能够分散风险,资产质量要优于传统的批发业务,而且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利于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健全考核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和引导各级管理层基于长期稳定的收益而非短期利润的经营行为。三是优化客户结构,改变传统的“二八”定律,即80%的利润由20%的客户创造。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有差别的经营策略,完善专业化服务标准,从而提高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

利率市场化在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走向差异化发展的道路。首先,银行通过细分市场、细分客户、找准客户的定位方式,利用地域特征、产业特色等宏观背景,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经营。对大型银行而言,银行规模大、网点多,资金充足且客户众多,可以从创新的中间业务着手,有效规避银行产品同质化的现状,开辟独具特色的差异化道路。对于中小型银行而言,最重要的是维系客户。可以从中小企业入手,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提供多元化服务,做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其次,商业银行必须格外重视金融产品的创新,只有不断地金融创新才能推动银行向前迈进。目前,市场上银行的理财产品琳琅满目,但仍无法摆脱同质化的问题。因此,创新的金融产品不但会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入,也会提高银行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客户的信任度,使银行能够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

(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监控

商业银行起源于风险经营,对风险的认识、规避与运用是经营的关键。在利率市场化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在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中,利率风险是最值得关注的,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监管利率风险的部门,要始终坚持稳健经营原则,加强对投资的风险评估。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建模、处理、评价五步式管理,科学评估利率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第二,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大数据时代,信息的采集质量和传送效率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必须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开发升级数据处理软件,确保信息传递效率,为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平台。第三,商业银行要转变自身观念,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要善于利用远期、期权、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合理规避风险。第四,商业银行要强化内部监督控制系统,完善问责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严密监控,深入论证,综合分析,确保万无一失。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对银行各个岗位的员工提供分层次专业化的训练,提高全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专业素养高超的员工,加上灵活的风险监控,是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

(三)创新理财产品,升级金融服务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创新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创新的核心就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例如,2014年呈现暴增势头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在今年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结构性理财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权、掉期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具有收益可观、类型多元的特点。2014年起,国内银行明显加大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结构性产品本身的收益类型、期限结构以及挂钩标的也更为广泛,收益率类型明显增多,结构性理财产品有望成为降息通道下投资理财的新热点。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进行创新,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势在必行,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和结构性理财产品将成为主要方向。

除了理财产品的创新,服务创新也提上日程。例如,建设银行在2014年2月打造的首家“智慧网点”将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和创新科技有机结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验,代表了未来银行物理网点的发展趋势。“智慧网点”汇聚了市场上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利用智能设备、数字媒体和人机交互技术为客户带来“自助、智能、智慧”的全新感受和体验。随着现代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和新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各家银行探索的新目标,智慧银行代表了未来银行网点升级和发展的方向。

[1]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4):27-37.

[2]仇卫平.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3,(10):28-33.

[3]吕鹰飞,常昊.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1-4.

[4]连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转型[J].上海金融,2013,(11):25-30.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何会有负利率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2:02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草原歌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20:08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0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8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