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杰,刘景旺,刘业松,王守红,赵艳生
(1.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MR室,河北唐山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CT室,河北唐山063000;3.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
64排螺旋CT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
张亚杰1,刘景旺2*,刘业松3,王守红1,赵艳生1
(1.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MR室,河北唐山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CT室,河北唐山063000;3.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
目的针对健康查体人群,应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测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变异发生率,同时比较OMC变异组和非变异组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在本院健康查体人员鼻窦影像资料,统计OMC变异及慢性鼻窦炎情况。结果933例查体者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慢性上颌窦炎244例。在OMC变异中,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曲、钩突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筛泡过度气化、Haller气房、鼻丘过度气化检出率为分别为13.83%、1.74%、1.13%、6.83%、5.12%、5.81%、2.73%、0.42%。OMC变异组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均高于非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解剖变异者发生鼻窦炎的可能性大,64排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OMC的解剖变异,应作为鼻窦炎常规的检查手段。
鼻窦炎;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解剖变异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1]位于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以筛漏斗为中心,包括筛漏斗、半月裂、钩突、筛泡、中鼻甲、中鼻道、前组副鼻窦开口、额隐窝等一系列解剖结构。随着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的广泛开展,对OMC区的解剖研究逐渐增多。本研究对933例健康体检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OMC变异的比例分布及鼻窦相应部位的炎症,旨在了解OMC变异与鼻窦炎的关系。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1—5月开滦总医院933例健康查体者影像资料,男性742例,女性191例,年龄45~60岁,平均(57.8±1.9)岁。排除标准:急性鼻窦炎、曾行鼻窦部手术、鼻窦部外伤、免疫系统疾病、鼻窦区肿瘤性病变患者。
1.2 方法 应用GE 64排螺旋CT(GE Light speed VCT)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00~250 m A,扫描速度1 s/周,扫描层厚5 mm,重建层厚0.625 mm,DFOV 25.0 cm。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作冠状面重建,观察辨认并记录OMC变异例数,同时分别统计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鼻窦炎情况,由1名副主任医师记录结果纳入统计分析。测量数据包括:a为钩突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b为钩突上缘与筛泡下缘间距;c为筛泡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d为筛漏斗宽度;钩突角度为沿钩突长轴与鼻中隔长轴的交角。
1.3 OMC变异诊断标准[2]①中鼻甲气化,板间气房(中鼻甲水平部气化)和泡性中鼻甲(中鼻甲垂直部前端气化);②中鼻甲反曲,弧形凹面向内,凸面向外;③钩突气化,钩突内出现气腔;④钩突偏曲,内偏(钩突角度<135°)和外偏(钩突角度>145°)⑤钩突肥大,钩突骨质增生致a、b和(或)d≤2 mm;⑥筛泡过度气化,筛泡明显气化致c和(或)b≤2 mm;⑦Haller气房,眶内下缘出现气腔;⑧鼻丘过度气化,鼻丘气房发育上缘达到或超过额鼻管开口。
1.4 慢性鼻窦炎诊断的CT表现 单一或多发鼻窦窦腔黏膜弥漫或局限不规则增厚;窦腔积液及气液平面;窦口阻塞形成黏液潴留囊肿,局限性黏膜下囊肿;附着于窦壁的软组织密度息肉样病变: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窦壁增生硬化增厚、窦腔缩小,局部骨质吸收或缺损。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OMC区解剖结构变异 冠状面图像清晰显示OMC解剖结构,钩突为筛骨的一部分,游离的钩突上缘向内倾斜,钩突角为135°~145°。筛漏斗由筛骨纸板及钩突组成,额窦及前、中组筛窦引流于此,内后方半月裂为上颌窦开口。中鼻甲附着在鼻腔侧壁,构成中鼻道的入口。OMC区常见的解剖变异见图1~6。在933例中,共检出变异439例(其中单一变异349例,混合变异90例),无变异494例。OMC解剖变异中以中鼻甲气化最为常见(37.01%),以鼻丘气化最为少见(1.12%)。OMC解剖变异类型分布见表1。
表1 OMC解剖变异类型分布
2.2 OMC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 在933例检查者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慢性上颌窦炎244例。OMC变异组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额窦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变异组(P<0.01),而2组蝶窦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OMC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例数,%)
螺旋CT容积扫描能清晰显示从骨骼到气体大组织跨度的解剖结构,多平面重建图像能从多方向、多角度观察立体解剖结构。螺旋CT冠状结合横断图像在显示OMC解剖及变异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3-4]。
鼻窦区为含气的薄骨性窦腔,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性,冠状面图像整体观察鼻窦及毗邻结构。骨性中鼻甲内含有气房时称为中鼻甲气化。水平部中鼻甲气化称为板间气房,垂直部气化称为泡性中鼻甲。中鼻甲气化为OMC最常见的解剖变异,中鼻甲气化的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较大,本研究中鼻甲气化检出率13.83%。正常情况下中鼻甲的凹面朝向外侧中鼻道,变异为凸面向中鼻道,称为中鼻甲反曲,本研究中鼻甲反曲发生率约为1.74%。钩突容易发生变异,常见变异包括钩突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5]。钩突内出现气房称为钩突气化,在解剖变异中发生率较低,气化的钩突使狭长的筛漏斗间隙更加狭窄,本研究钩突气化检出率约为1.13%,与文献报道一致。钩突偏曲,钩突角为135°~145°,钩突角<130°称为钩突内偏,会导致中鼻道的堵塞;钩突角度>145°称为钩突向外偏,又会引起半月裂孔和筛漏斗狭窄,本研究钩突偏曲的检出率约为6.83%,低于文献报道的16.0%~28.5%[6]。钩突肥大造成上颌窦口狭窄。本研究钩突肥大检出率约为5.12%。筛泡位于钩突后上方,过度气化的筛泡气房可以使前组筛窦开口及上颌窦开口狭窄,本研究筛泡过度气化检出率约为5.81%,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15.0%~17.5%。Haller气房又名眶下气房,是指位于壁下部的气房,本研究检出率约为2.73%,低于文献报道的10.0%~15.9%。鼻丘气房位于额窦底的前下部,构成额隐窝的前壁,鼻丘气房上缘达到或超过额鼻管开口称为过度气化,过度气化时会压迫额隐窝,影响额窦通气及引流,本研究鼻丘过度气化发生率约为0.4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3%~14%[7]。
OMC位于多组鼻窦共同开口的通道区,解剖变异可使窦腔通气不畅、分泌物引流不彻底导致鼻窦炎的发生,国内外学者意见不尽相同[8-9]。中鼻甲水平部气化可以阻塞半月裂孔和筛漏斗,引起上颌窦及前组筛窦炎症,中鼻甲垂直部气化可以阻塞额窦开口,引发额窦炎。反曲的中鼻甲位于中鼻道入口部,容易引发上颌窦口阻塞[10]。钩突内偏导致中鼻道的堵塞,影响额窦引流;钩突外偏又会挤压半月裂孔和筛漏斗,导致上颌窦出口狭窄。肥大钩突影响上颌窦口。筛泡过度气化可以影响前组筛窦开口及上颌窦开口。Haller气房可使筛漏斗变窄,不利于上颌窦引流,容易引发上颌窦炎症。本研究发现有无OMC变异其蝶窦炎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蝶窦开口于上鼻道的蝶筛隐窝,与OMC区距离相对较远,故对其影响较小,同时蝶窦炎发生率略低。单一OMC变异与慢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的发生有关,多种变异同时发生的混合变异,上颌窦炎、筛窦炎、额窦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变异组。单一变异因素中,中鼻甲反曲、钩突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与慢性上颌窦炎发生关系密切;筛泡过度气化容易引发慢性筛窦炎;钩突偏曲与慢性额窦炎发生有关。
FESS目的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灶的基础上,纠正鼻窦解剖学异常、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通道以及尽可能保留窦内黏膜和中鼻甲等生理功能作为手术的基本原则[11]。FESS切除病变必须明确正常解剖及变异结构,切除不全和意外损伤关系到鼻窦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中鼻甲为FESS的核心区域,辨别中鼻甲和前端的筛板,避免多孔的筛板骨折发生脑脊液鼻漏。FESS手术切除钩突时极易损伤泪囊及筛骨纸板,造成泪囊破裂及眶内并发症。Haller气房与眶壁隔薄层骨质,当FESS涉及此区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眶内结构。鼻丘过度气化使周围骨质菲薄,FESS时容易造成泪囊损伤。
总之,多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OMC的解剖结构及变异,应作为鼻窦炎检查的常规手段。OMC变异者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均较无变异者发生率高。无论出现单一变异还是混合变异,临床手术前都应综合考虑,以便提高疗效,避免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图见封三)
[1] 韩德民.中国功能性鼻内窥镜外科20年发展历程的思考[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10):721-724.
[2] 刘亚群,王鲁仲,马晓峰.窦口鼻道复合体HRCT扫描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8(5):331-332.
[3] 李春霞,陈孝柏,段永利,等.256层螺旋CT轴位与冠状位重建对窦口-鼻道复合体正常解剖及变异的对比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8):1149-1152.
[4] 蒲小洪,王小东,郭元俊,等.多层螺旋CT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副鼻窦炎的关系的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971-973.
[5] Tuli IP,Sengupta S,Munjal S,et al.A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uncinate process observed in chronic sinusitis[J].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3,65(2):157-161.
[6] 万宏燕,杨瑜,王振常.成人窦口鼻道复合体区钩突及邻近结构影像解剖学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7):363-366.
[7] Wani AA,Kanotra S,Lateef M,et al.CT scan evaluation of the 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the ostiomeatal complex[J].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61(3):163-168.
[8] Mundra RK,Gupta Y,Sinha R,et al.CT scan study of influence of septal angle deviation on lateral nasal wall in patient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J].Indian J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4,66(2):187-190.
[9] 虞雪梅.多层螺旋CT检查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鼻窦炎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2,25(6):863-865.
[10] 张铁,郭继文,韩丽萍.MSCT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与副鼻窦炎相关性的意义[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5):26-27.
[11] 朱青.鼻中隔偏曲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CT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3):1096-1097.
(本文编辑:许卓文)
R765.41
B
1007-3205(2015)01-0076-03
2014-06-27;
2014-07-19
张亚杰(1979-),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颅脑疾病MRI诊断研究。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7-3205.2015.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