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稠油油田采油速度变化规律综合研究

2015-12-28 05:18王敏陈民锋李晨辰乔聪颖
关键词:递减率可采储量产油量

王敏 陈民锋 李晨辰 乔聪颖 吴 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受海洋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我国陆上油田低速开发、长期稳产的开发思路和策略不再适用于海上油田。海上油田开发一般采用高采油速度,开发周期较短[1-3]。目前要保证高速开发下持续稳产,保证优质开发又成了新的研究课题。

采油速度变化规律是海上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4-7],对综合考察油田地质因素至关重要。稠油油田普遍孔渗性较好,低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而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是稠油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8-9]。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含水阶段下,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这2个关键指标的理论变化规律,为海上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1 采油速度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1.1 不同含水阶段采油速度变化

油井年产油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q—油井年产油量,m3;

J— 采油指数,m3/(d·MPa);

pi— 原始地层压力,MPa;

pwf— 井底流压,MPa;

ε—无因次生产系数。

式中:Kro(Sw)— 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

Kro(Scw)—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

由以下方法可确定井底流压pwf:一种方法是取恒定流压,可通过实际平均井底流压进行取值;另一种方法是取油井合理流动压力下限,即最低允许流动压力,可采用流入动态曲线法进行计算[10]。在一定泵挂深度条件下的最小流压,加上生产压差,即为地层压力下限值。井底压力低于该值以后,由于原油脱气严重,将会影响采油井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若要保持稳定的产量,必须使地层压力高于下限值。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与地层压力、油藏饱和压力、原油性质及含水率有关,可由式(3)进行计算:

其中:

式中Nspc为单井控制储量,m3。

1.2 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

计算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可用当年实际年产油量扣除当年新井年产油量后,除以上年底标定日产水平折算的当年产油量[11]。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是反映采油速度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其值越大,表明油田的稳产难度越大。理论上的油田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可由下述方法获得。

首先,由无因次采出曲线推导出不同油水黏度比下的采出程度-含水率关系式:

式中:B—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

pb— 饱和压力,MPa;

pR— 原始地层压力,MPa;

Z—天然气偏差系数;

T—井底油层温度,K;

α—原油溶解系数,MPa-1;

fw—油井含水率,%。

进而根据式(1)计算采油速度V:

其中,Rm为水驱极限采收率。

当油水黏度比μr大于50时,系数a和D取值:

根据式(5)—(7)即可计算出不同含水率下的理论采出程度。结合式(4),可以得到采出程度由Rn-1增至Rn时的折算生产时间为:

那么第n时刻的自然递减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Rn—第n时间点的采出程度,%;

Rn-1—第n-1时间点的采出程度,%;

Vn—第n时间点的采油速度,%;

Vn-1—第n-1时间点的采油速度,%;

tn— 采出程度由Rn-1增至Rn的生产时间,d。

1.3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油田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是反映油田采油强度、储采比变化趋势的综合开发指标[12]。特别是油田进入开采递减阶段后,它的变化不仅反映油田的递减规律,而且还能反映可采储量变化以及调整措施对油田递减的影响。根据式(5)和式(8),也可以计算出第n时刻的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Vsn:

2 油田实例分析

以海上稠油油田某典型区块(A区块)实际数据为例,计算该区不同含水阶段年产油量变化规律。该油田受构造、边(底)水、断层和岩性的综合控制,具有井距跨度大、砂体多、油水黏度比大、多油水体系等特点。油区内部采用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油区边部采用不规则面积注水井网。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如下:原始地层压力为11.7 MPa,饱和压力为6.93 MPa,合理恒定流压为 4.28 MPa,单井控制储量为75×104m3,原油黏度为153 mPa·s,原油体积系数为1.081,溶解系数为 4.2 MPa-1,天然气偏差因子为0.95,井底油层温度为338 K,无因次生产系数ε值为11。图1为A区块相对渗透率曲线。图2为A区块采油速度随含水率变化曲线。

图1 A区块相对渗透率曲线

采油速度的理论变化曲线主要受相渗曲线和油水黏度比控制,随着含水增加,采油速度逐渐下降。在中低含水期采油速度下降较为平稳,当含水率超过90%后采油速度迅速下降,可见中低含水期是水驱稠油油藏的重要开发阶段。在A区块低含水期,实际采油速度高于理论曲线,在中含水期迅速下降,并逐渐与理论曲线趋于一致。由此可见该区块初期采用较高采油速度,但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边底水控制作用强,未能保持稳产开发。

图2 A区块采油速度随含水率变化曲线

在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以及合理恒定流压限制条件下,分别计算出A区块理论自然递减率随含水率变化曲线(图3)。随着含水率升高,理论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逐渐降低,其中在低含水期,自然递减较快,中含水期趋于平稳,高含水期自然递减较慢。而实际年自然递减率在中含水期高于理论值,体现为产能递减加快,开发效果变差。该区块油水关系复杂,且采用整套开发层系合采,效果欠佳。在此建议细分层系,完善注采井网形式,以调整好高速开发与稳产的关系。

在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限制条件下,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随含水率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在中低含水期,理论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平稳增加;在高含水期迅速增大。与理论曲线相比,A区块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逐渐减小,反映出目前开发效果正逐渐变差。

图3 A区块自然递减率随含水率变化曲线

图4 A区块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随含水率变化曲线

3 结语

本次研究从采油速度出发,结合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得出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这2个关键指标的理论计算方法。

针对海上稠油油田某典型区块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油田在低含水期理论自然递减较快,中含水期趋于平稳,高含水期自然递减较慢,理论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在低含水期平稳增加,在高含水期迅速增大。实际值与理论曲线相比,油田中含水期采油速度下降快,目前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建议进行调整措施,处理好高速开发与稳产的关系,为明确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奠定基础。

[1]秦同洛.实用油藏工程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154-160.

[2]陈民锋,赵梦盼,赵晶,等.基于储层流场分布确定水驱油藏开发潜力[J].复杂油气藏,2013,3(6):40-42.

[3]陈民锋,张贤松,余振亭,等.海上油田普通稠油聚合物驱效果分级评价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2,4(5):43-46.

[4]范金旺,何东,刘芳,等.新区采油速度与稳产时间、递减率变化关系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7,14(4):47-52.

[5]张新征,张烈辉,熊钰,等.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3):48-50.

[6]王怒涛,钟飞翔,代万波,等.确定合理采油速度的最优化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5,12(4):45-51.

[7]王学忠.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区分砂岩油藏开发阶段[J].断块油气田,2004,11(6):49-62.

[8]陈民锋,姜汉桥.海上油田不同开发井型合理生产制度研究[J].钻采工艺,2007,30(3):67-71.

[9]周守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0):55-60.

[10]王俊魁.油气藏工程方法研究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09-114.

[11]高兴军,宋子齐,程仲平,等.影响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2):68-69.

[12]俞启泰,李文兴.一种新的预测油田产量变化的方法: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6):82-88.

猜你喜欢
递减率可采储量产油量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子长油田中山川区长6剩余油潜力研究
水驱油藏产油量递减率影响因素的分解方法——以锦州9–3油田和渤海油田的应用为例
一种水驱油藏产油量递减率评价新方法
上市储量评估中指数递减法合理递减率的选取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枝叶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不同海拔条件下春油菜光合生理和产油量的响应
延长油田递减率计算方法研究
特高含水期油藏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的改进
孤岛油区剩余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