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句子教学的实验研究*

2015-12-26 01:41周金钟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图式定语主语

● 周金钟 张 威

小学低年级句子教学的实验研究*

● 周金钟 张 威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除字词教学外,句子教学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句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句意,认识句型,感知句序。对低年级学生,具体要求是:要帮助他们建立句子的概念,使他们懂得话是一句接一句说的,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逐步培养把句子读完整、说完整、写完整的良好习惯。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简单的句型,初步掌握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

句子教学;小学低年级;图示理论

一、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2011年的修订版取消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法教学内容。

然而,实践表明,在小学完全不教句法,学生没有句法结构的概念和知识,有些教学内容的教学很难执行。例如,遇到学生运用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错误,教师无法纠正;又如,教师要求学生把文章写具体。所谓写具体,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在句子的主要成分之前或之后加上修饰或限制成分。学生未掌握句子成分概念,教师连话都无法说。再说,小学生必须学习重要的标点符号。学生不学句子概念,用来断句的句号怎么学,怎么教?不能认为文盲都会说话,而且说的话别人也能听懂,就否定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正当我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我们得知,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学院皮连生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运用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在句法教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此,我校与皮教授签订了研究合同,在我校开展“运用科学取向教学论改革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自从2011年8月的教师培训开始到本学期为止,研究工作共进行六个学期,主要执教者是我校青年教师张威,试教的班级就是她所教的班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1)运用图式理论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建构句子结构图式;(2)运用模糊概念和规则学习理论,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习得句子成分概念和句法规则;(3)运用“六步三段”教学模型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运用句法知识的技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用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稳步推进,力求研究取得实效。

(一)运用图式理论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建构句子结构图式

1.句子结构的模糊表征(也就是“合”阶段)

图式是知识的简约的表征方式。对于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他们头脑中句子最初是以“谁”+“干什么”的图式表征的,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二素句”。以后“谁”和“干什么”逐渐分化。“谁”可以是“人”、“物”;“干什么”可以分化为“干”和“什么”。尽管儿童尚未掌握句子的成分概念,但是借助图式,他们能做出什么是完整的句子和不是完整的句子的判断。

在进行“二素句”(“谁+干什么或谁+怎么了”)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这样的句式,但这些句子只限于口语表达,还没有规范化。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展句子的专项能力训练课,起始课就是“二素句”专项训练。我们在训练课上向学生提供句式的若干例证,并对他们的反应提供正确与否的反馈信息,来帮助学生达到会说完整句的目标。为了使学生对例句感到熟悉,我们提供的例证大都来源于教材。如:

“柳树醒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

“果树开花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读读背背)

“我们种果树”(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读读背背)(有改动)

老师引导孩子发现画横线的词语有什么相同点?(都表示句子中的“谁”。)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总结没有画线的部分又表示什么呢?(表示句子中的“干什么”或“怎么了”。)由此归纳出“二素句”“谁+干什么或谁+怎么了”的句子结构:

(1)句子里含有①“谁”②“干什么”或者①“谁”②“怎么了”这两个部分。

(2)句子的最末用句号。

在这里,我们用“谁”笼统地代表“谁+干什么”句式和“什么+怎么样”句式中的“谁”和“什么”,之所以把上述两种句式进行合并(即模糊表征),是因为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句子图式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进行建构,如果此时急于把精确表征都教给孩子,不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而这里两个句式中的“谁”和“什么”笼统地用“谁”来代替,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二素句”图式基本建构以后,要通过练习和反馈才能真正掌握,形成运用的能力。在练习中,我们给学生出示这样一组组的练习,把握训练的梯度。如:

我们搬东西。

小蜜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初步的练习,对于“谁+干什么或谁+怎么了”的句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写作中可以灵活地运用。

2.比较精确表征(也就是“分”)阶段

当学生对于“谁+干什么或谁+怎么了”句式已经开始在头脑中建构完成后,这个句式对于学生来说还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我们认为有必要把上述两个句式中的“谁”和“什么”进行区分。在接下来的二素句训练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谁”可以指人或动物;“什么”指的是物(植物或自然现象),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把概念具体化,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征。如:

(1)小女孩看书。(人)

(2)小猫吃鱼。(动物)

(3)柳条随风飘动。(植物)

(4)星星眨眼睛。(自然现象)

教师出示四个例句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人和动物都可以用“谁”来表示,而植物和自然现象则用“什么”表示,师生共同总结出“二素句”的特点,并明确“谁+干什么”句式和“什么+怎么样”句式的具体区别。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素句”专项能力训练。三素句有两个基本的结构图式,即“时间+谁+干什么”和“谁+地点+干什么”。以第一个图式为例,教学时,教师首先出示两句话:

(1)小红 睡觉。

(2)晚上,小红 睡觉。

经过观察比较,学生会发现后面的这个句子说得更完整。由此,引出三素句的学习。教师出示例句:

妈妈晒棉被。

中午,妈妈 晒 棉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句话,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根据学到的“二素句”知识,很快发现这两个句子中都有“谁+干什么”,不同之处在于后一个句子比前一个句子多出了一个要素——“中午”,还多了一个标点符号——逗号。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观察所得,并将多出的这个“时间”要素用红线标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再读读这句话。为了强调表示时间的词语运用得准确,符合生活实际,教师还可以提问:为什么是“中午”晒被子呢?学生马上会想到,因为中午的太阳光是最充足,最适合晒被子。教师及时给学生反馈:“时间”这个要素不是随便写上的,而是选择最符合生活实际的写出来。

下面的两组例句,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将“三素句”和“二素句”进行比较,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同时,进一步强调时间的准确运用。

乌鸦喝水。陴 早上,乌鸦喝水。

小花儿开了。陴 夏天,小花儿开了。

在学生观察、交流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三素句”的三个要素和两个标点:

“四素句”①的专项能力训练也在二年级上学期进行。教学时,教师遵循“例—规”法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新知,形成技能。如:

课间,同学们 在跳绳。(“三素句”)

同学们 在校园里 跳绳。(“三素句”)

课间,同学们 在校园里 跳绳。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发现,新句子和前两个“三素句”明显多了一个要素,进而归纳出“四素句”的基本图式:

时间+谁+地点+干什么。

什么+时间+地点+怎么了。

需要指出的是:“四素句”的形式变化比较多,在这一环节给学生渗透两点:一是只有四个要素都具备了才能称之为“四素句”;二是当四个要素在句子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还称之为“四素句”。①

3.教学效果

在“二素句”、“三素句”和“四素句”的教学结束之后,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强化练习,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开始用句子结构图式来分析课文中出现的句子,表达语句时,话语更加清晰完整了;在写话练习时,多数学生能够把句子写通顺、写清楚。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关句子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修改病句方面得到提高。

(二)运用模糊概念和规则学习理论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句子成分概念和与法规

1.主语、谓语、宾语概念教学的方法

模糊概念也就是难以严格下定的概念。其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和逐渐精确化的过程。句子概念和句法规则是典型的模糊概念和和规则。不能用教数学、物理、化学中易下定义的概念和规则的教学方法来教句子概念和规则。否则教学一定失败。这也是中小学教师乃至语文教材编写者不敢进行词法、句法概念和规则教学的根本原因。②

我们的研究表明,句子图式学习是突破语文学科中的词法和句法概念和规则教学的关键步骤。一旦低年级学生形成了句子结构图式,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句子成分的模糊表征。主语、谓语、宾语的学习,不是重新学习句子成分概念,而是学习概念的符号,即将句子图式中的“谁”替换成“主语”;“干”替换成“谓语”,“什么”替换成“宾语”。再加上学生熟悉的例句的支持,其实学习不难。

为了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句子成分概念,我们突破抽象概念学习的传统规律,用描述性的而非定义性的方式学习,使抽象概念的学习转化成具体概念的学习。下面是我们进行主谓宾语教学的方法,与同行分享。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三个句子,让学生思考: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姐姐洗衣服。

狗熊吃蜂蜜。

柳树长出嫩芽。

这三句话都表示“谁+干什么”。根据“谁+干 什么”又可以把句子分为三个部分,老师用一个表格来进行了表示:

谁什么姐姐 洗 衣服。狗熊 吃 蜂蜜。柳树 长出 嫩芽。干

第一竖列中,“姐姐”“狗熊”“柳树”都是表示句子中的“谁”,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动物或植物,而且这些表示“谁”的词语一般都是名词,这个时候我们给这个“谁”取一个名字,称它为“主语”。②

由此,我们得出了主语的概念,并将这个概念描述为:

主语是句子中的“谁”,可以指人、动物、植物或其他具体的事物,一般是个名词。

再看下一组例句,请你来判断一下主语是谁?为什么?(主语是表示“谁”的词语,根据主语的概念就可以进行判断了。)

小洁 穿着 连衣裙。

小猴 爬上 葡萄架。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第二竖列中,“洗”“吃”“长出”都是跟在主语的后面,表示主语的动作,一般都是一个动词,这个时候我们就给这个“干”的部分取一个名字,称它为“谓语”,将谓语的概念描述为:

谓语是句子中主语做的动作,跟在主语的后面,一般是个动词。

教师引导学生看表格:第三竖列中,“衣服”“蜂蜜”“嫩芽”这些词语又都是表示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试着说说,如都是名词,都跟在动词的后面或者都跟在谓语的后面。如果能说出,都是前面这个动作的对象就更好。)

老师小结:这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句子中主语所做的动作的对象,如“洗”什么,洗的是“衣服”;“吃”什么,吃的是蜂蜜;“长出”什么,长出了嫩芽。这个动作的对象跟在动词也就是谓语的后面,而且一般都是名词,我们称它为“宾语”,把宾语的概念描述为:

宾语是句子中动作的对象,跟在谓语的后面,一般是个名词。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找一找下面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分别是什么,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

小洁 穿着 连衣裙。

小猴 爬上 葡萄架。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学到这里,我们应该都知道了: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就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这三个基本成分构成的。媒体呈现:

主语 + 谓语 + 宾语。姐姐 洗 衣服。狗熊 吃 蜂蜜。柳树 长出 嫩芽。

2.定、状、补概念教学

运用上述方法我们进行了定语、状语、补语概念的教学研究。一旦学生掌握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概念之后,学生就能区分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在造句和写话中,“写具体”的难题迎刃而解。

3.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运用规则教学

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教学,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难题。一旦学生掌握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概念之后,这个难题便顺带解决了。例如在教句子的“定语成分”时,只要告诉学生“定语后面带‘白勺的’”,学生很快能理解“的”的使用规则;同样,当学生理解句子的状语成分后,告诉学生,“状语后面带‘土也的’”,学生也不难理解“地”。可以用类似方法教“得”的使用规则并使之支配学生的行为。

4.教学效果说明

在教学中,我们把复杂的抽象概念用描述性语言教给孩子,把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抽象的概念用具体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从观察句子的相同点入手,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谁+干+什么”的句子图式进行转化,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句子结构概念,把复杂问题分解和简单化,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考查我们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能避免句子成分残缺的问题出现。在一般的简单句中,小学三年级学生一般能避免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错用。即使用错,纠正起来也不难。通过概念教学,学生会发现句子的结构规律,在明确句子中各部分的概念以后对于句子结构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在说话和写话时可以比较轻松地把一句话说完整。

(三)运用“六步三段”教学模型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运用句法知识的技能

该模型能指导教师真正实现章熊先生说的理想教学结果,即“教的是知识,掌握的不是语法知识本身,而是运用语法知识的言语技能”。经过三年数十节研究课的教学实践表明,“六步三段”教学过程模型是指导教师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技能的有力武器。

1.“六步三段”教学模型

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皮连生教授总结广义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新知识的习得阶段、巩固和转化阶段、迁移和运用阶段。

这三个阶段又可以细化为“六步”,即,由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预期,学习者处于一定的唤醒状态(第1步);学习成功与否决定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准备,所以在教授新知识前,必须保证学生原有知识可以利用并激活学生原有相关知识(第2步);在学生已经有学习准备的前提条件下,呈现新信息。在语文学科,主要是呈现语文读写的概念性知识和读写规则的例子。例子必须精心选择,应该是学生熟悉的(第3步);引导学生从例子中归纳出新的概念和规则,实现“举三反一的过程”(第4步)。

实现前四步,只表明新的概念性知识或规则已经习得,不能保证习得的新知识能在新情境中运用。所以接下来,必须实现第5步,即教师创设变化的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实现“举一反三的过程”。练习中伴随信息反馈是练习有效的关键(第5步)。最后,因为习得的是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教师还必须创设与学习和练习时不同的环境,以便检验技能的运用和迁移效果(第6步)。

2.“六步三段”模型的运用

下面以一节课中的“定语”教学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六步三段”模型的运用。

·新知识的习得阶段

(1)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略)

(2)复习原有知识: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能准确迅速地找出它的主、谓、宾。

淘气的妹妹拍红色的皮球。

可爱的小鸟扇动黄色的翅膀。

美丽的荷花绽开透明的花瓣。

(3)呈现精心选择的概念例子。学生各自完成练习后,全班交流。屏幕出示:

(4)引导学生从例子中发现“定语”的概念: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句子中除了主、谓、宾外,还有其他成分吗?带颜色的词语在什么位置?它们的位置与谁有关系?②这些词语虽然不同,但位置却有规律,都是在主语或者宾语的前面,我们管这些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叫“定语”。用小括号“()”来表示。

·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

(1)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看使用了定语以后,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妹妹拍皮球。

淘气的妹妹拍红色的皮球。

(2)记住定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编个顺口溜:“主、宾前面是定语”。

·新知识的迁移运用阶段:教师设计了变式练习,要求学生完成找出句子中的定语成分、给句子加上恰当的定语等项目练习,使学生形成运用定语的能力。

3.教学效果说明

在设计每一节专向能力课时,我们都会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后测的设计,后测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后测的结果来看,学生在专项课上的学习效果良好,比如“的、地、得”的使用一课,在教学前测中学生整张试卷的正确率为64.5%,后测比前测题目稍难,数量增加了10题,正确率达到84.4%,仅一节课,正确率就提高了将近20个百分点,可见专项能力课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之大。

按照六步三段教学模型在完成句子次要成分(定、状、补)专项能力训练后,我们惊喜地发现,由于教师课前清楚地知道要将这些句子成分知识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层面,目标性很强,所以学生学起来并没有感到困难。他们写出来的句子与对照班级的学生相比,显得完整、具体多了。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年来,在皮连生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坚持用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指导在低年级进行的句子教学实验研究,稳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句子成分和句法规则教学的有效方法,即运用图式理论及模糊概念和规则学习理论,先帮助学生建立句子结构图式,然后掌握句子成分概念和结构助词的运用规则;运用六步三段教学模型将句子结构知识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初步探索出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句子与段落教学内容及其序列(见下表):

教学顺序 教学内容 施教年级1 二素句:谁+干什么 一年级上2 三素句:时间+谁+干什么 一年级下3 四素句:时间+谁+地点+干什么 一年级下4 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教学 二年级下5 句子的次要成分(定状补)教学 二年级下6 的、地、得使用规则教学 二年级下7 扩句(次要成分的精确化训练) 三年级上8 缩句(主演成分的精确化训练) 三年级上9 总分构段方式教学 三年级上10 并列构段方式教学 三年级下11 承接构段方式教学 三年级下12 因果构段方式教学 三年级下

吴红耘、皮连生在评述章熊先生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的文章中说,除了赞同吕先生的观点之外,章熊先生的看法可以概括如下:

1.语法知识教学的目的:不是把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而是作为手段。“语法知识就好比一根拐棍……用它帮助走路”。为此,要改变评价标准。那就是说,教的是知识,考的不是语法知识本身,而是运用语法知识的言语技能。

2.教学任务:既要包括句法,又要超越句法。要注意控制难度,对于那些基本概念,只取最典型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知道就行了。

3.教学方法:赞同吕先生的观点,不只是“静态分析”,而要重在“动态研究”,这是指“我们今天开始重视的‘程序性知识’而言的。”

4.中学语法教学的作用:如果处理得好,语法教学可以起到掌握必要语法概念和规则、纠正语病、促进抽象思维发展的作用。

语法知识教与不教的问题,吕叔湘、章熊和巢宗祺等语文教育名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语法要教。他们所担心的是采用老办法教,会导致语文教学再次走进另一个误区。我们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的句子教学实践证明,要解决语法教学问题,必须先放弃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采用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遵循知识转化成技能的规律,把语文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我们坚信:有科学取向教学理论的指导,有我们三年多实践探索得出的经验和兄弟学校的经验,语文教学改革必将迎来崭新的局面。

注释:

①“二素句”、“三素句”、“四素句”的教学最早来自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的研究.

②主、谓、宾的教学方法与定义,我们参考了苏州实验小学陆耘雯老师的教学设计.

[1]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J].课程·教材·教法,2012(3).

[2]章熊.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1(10).

[3]吴红耘,皮连生.语文教学科学化,路在何方?——评章熊先生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3(2).

(责任编辑:金传宝)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20232)的研究成果之一。

周金钟 张 威/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图式定语主语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