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蛋白A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2015-12-26 01:52刘玉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大肠杆菌作用机制

表面活性蛋白A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刘玉红

(湖南省辰溪县黄溪口中心医院湖南辰溪419500)

摘要目的:分析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将大肠杆菌培养至稳定期,将其分为SP-A组(SP-A 25mg/L)、BSA组(BSA 25mg/L)、空白对照组,200r/min,37℃培养,观察SP-A对大肠杆菌的凝集影响。②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进行分离,将单核巨噬细胞分离,分为SP-A组(SP-A 25mg/L)、空白对照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画面并摄像。③将大肠杆菌培养至稳定期,将其分为SP-A组(SP-A 25mg/L)、BSA组(BSA 25mg/L)、空白对照组,200r/min,37℃培养6h,并测定光密度值(OD),分析SP-A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影响。结果: ①SP-A组大肠杆菌发生凝集,②单核巨噬细胞加入SP-A后对大肠杆菌的摄取明显增加,③加入BSA大肠杆菌生长无显著变化(P>0.05),加入SP-A大肠杆菌生长变化显著(P<0.05)。结论: SP-A可促进大肠杆菌凝集,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并促使单核巨噬细胞摄取大肠杆菌的量增加,从而发生固有免疫作用。

关键词表明活性蛋白A;固有免疫;大肠杆菌;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446.63

尿路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是成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大肠杆菌是引起尿路感染最常见的一种致病菌,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是一种天然免疫分子,最早发现于肺组织,在调节炎性反应及肺部免疫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通过观察SP-A对大肠杆菌的凝集和生长,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摄取,分析表面活性蛋白A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细胞

大肠杆菌ATCC 8739(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奥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icoll分离液(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液(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表明活性蛋白A(北京华迈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SP-A对大肠杆菌的凝集作用

采用分区划线法,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37℃培养箱内倒置已接种的培养基培养24h,在2ml的LB培养基中加入单克隆大肠杆菌,200r/min培养15h,将其培养至稳定期,试验分为SP-A组(SP-A 25mg/L)、BSA组(BSA 25mg/L)、空白对照组。200r/min,37℃摇床培养。1h后,观察显微镜下大肠杆菌的形态并摄像。

1.2.2 观察SP-A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作用

采用分区划线法,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37℃培养箱内倒置已接种的培养基培养24h,在2ml的LB培养基中加入单克隆大肠杆菌,200r/min培养15h,将其培养至稳定期,试验分为SP-A组(SP-A 25mg/L)、BSA组(BSA 25mg/L)、空白对照组。200r/min,37℃摇床培养6h,每小时采用600nm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光密度值测定,并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进行绘制。

1.2.3 观察SP-A影响单核巨噬细胞摄取大肠杆菌的作用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单核巨噬细胞分离,将实验分为SP-A组(SP-A 25mg/L)、空白对照组。加入UPEC,不断震荡的在37℃下孵育1h,为阻止其吞噬作用,加入1ml冷PBS,采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液快速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画面并摄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计量资料录入形式为"±s",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大肠杆菌的凝集

SP-A组、空白对照组、BSA组三组均可见到活动的细菌,其中,空白对照组,BSA组大肠杆菌未发生凝集现象,SP-A组凝集呈团块状,活动性显著降低。

2.2 大肠杆菌的生长

在0h、1h侧大肠杆菌OD值,SP-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2h后,比较SP-A组与空白对照组OD值,相同时间点SP-A组明显降低,P<0.05,加入BSA后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细菌生长OD值变化(x±s)

注:空白对照组与SP-A组比较,#P<0.05,空白对照组与BSA组比较,*P>0.05。

2.3 观察单核巨噬细胞细胞摄取细菌

SP-A组的大肠杆菌呈团块状凝集,单核巨噬细胞摄取大肠杆菌的量明显增加,空白对照组可见单核巨噬细胞周围分散的大肠杆菌。

3. 讨论

表面活性蛋白A是由6个三聚体平行排列而形成的,含有半胱氨酸的N末端,研究表明,表面活性蛋白A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在调节炎性反应及肺部的免疫反应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表面活性蛋白A的球部CRD能结合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抑制信号传递系统活化,从而抑制炎性反应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炎性反应细胞,防止炎性反应,减轻组织损伤[3]。

本次研究在LB细菌培养液中加入表面活性蛋白A,加入后,发现大肠杆菌的凝集呈团块状,其活动性显著降低,在未加入表面活性蛋白A的 空白对照组及BSA组,大肠杆菌未发生凝集,散乱分布在四周。作用2h后,测量SP-A组、BSA组、空白对照组三组的细菌光密度值,与BSA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SP-A组大肠杆菌光密度值OD显著下降,即细菌量显著减少,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说明表面活性蛋白A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随着时间延长,抑制效果越显著。研究表明,表面活性蛋白A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细菌发生凝集,抑制革兰阴性菌增殖[4]。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推测,表面活性蛋白A既能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又对清除病原体保护机体有利,维持了免疫稳态。

综上所述,表面活性蛋白A能直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且能够增加单核巨噬细胞摄取大肠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发生凝集,有利于清除细菌,从而改善炎症反应状态,说明表面活性蛋白A在固有免疫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提供了新策略,对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牛伟静,丁国华,胡凤琪,等.表面活性蛋白A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2):202-204,208.

[2]陈芳,舒晓明,王冬雪,等.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中的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1):2182-2185.

[3]胡凤琪,袁海,王桂荣,等.表面活性蛋白A及D在小鼠尿路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6):439-443.

[4]常绍鸿,栾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测定及其意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4):424-425.

猜你喜欢
大肠杆菌作用机制
甲基黄嘌呤生物碱作用概述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适应度代价对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作用
长期保存活力低下的大肠杆菌制备感受态细胞条件的优化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