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袁新瑞,宁玉文
(1.西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陕西西安710069;2.第四军医大学网络中心,陕西 西安710032)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以陕西省为例
李宏伟1,袁新瑞1,宁玉文2
(1.西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陕西西安710069;2.第四军医大学网络中心,陕西 西安710032)
教育信息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本文从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资源共享的内涵,指出了资源共享的基本形式,并结合陕西省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设计了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架构和部署方式,指出了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享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列为“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之一。陕西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起步于2000年,先后通过远程教育项目、农远工程、金教工程、西部校园网项目、质量工程等一系列专项项目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在中小学新课改中大力推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以项目推动方式发展教学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各类教学应用及资源的整合性不够,应用服务不够方便,资源内容不够丰富,资源的应用也不够深入,教学信息化支持环境的便利性还不够,尤其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距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环境还有相当的差距。陕西省2012年8月颁布的《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在建设计划中提出“建设足量好用的各类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因此,深入研究并构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和技术平台,有助于系统、具体地分析共建共享过程中的多方面问题,从而以理论加实践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育资源应用效益,最终形成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机制,满足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求,为教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撑。
1.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涵
关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内涵,胡小勇立足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将其归纳为教育资源建设以区域为空间载体且具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建设过程中涉及多个组织机构或个体,资源共建共享的行为包括区域内和区域间两类,它们既有共同指向又有各自特色,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以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协调发展为目的,通过应用成效得以检验其价值,并对区域总体教育效果产生影响[1]。钱冬明总结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基于支撑平台以免费或适当收费的方式提供给大家共同使用,是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可以将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看作一个系统”。[2]
2.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方式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始终以服务师生教与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按照实际需求为导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鼓励多方参与建设,发挥多方优势,提供基础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除了通过行政手段的跨区域与组织共享外,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通过技术共享平台,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目前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已有多种,包括以Windows、Mac OS为代表的桌面操作系统和以iOS、Android、WP8为代表的移动操作系统;与之对应的终端设备也是层出不穷,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学习机等,尤其是便携设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移动学习的快速兴起。不管是不同的系统平台,还是各种新型的智能终端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资源的呈现形式、组织结构、存储大小、屏幕适配、UI优化、交互逻辑等方面做出调整和自适应,使资源的共享不受技术平台和终端的异同或更新而产生不通畅。所以,跨平台终端可以使资源随时随地被利用,是满足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需求。
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陕西省构建一体化的陕西省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3]。
1.主要内容
(1)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解决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接入问题,且对网络带宽和结构进行升级和优化;率先在试点学校及地区启动多媒体教学终端“班班通”项目,为教师配备专用电脑,给每间教室接入网络、安装多媒体教学终端,为边远地区教学点配备基础的接受装置和多媒体设备,保障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全覆盖。
(2)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建立交换共享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为教育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与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其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为公众提供教育信息公共服务。
(3)针对各学段不同学习需求,组织企业和学校等开发精品视频课程、学科工具、应用平台等足量易用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形成省级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全省数字图书馆,探索数字图书共享服务模式;按照“三通两平台”中对资源平台的要求,陕西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是支撑全省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信息化的基础性工程,同时是构建一体化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基本架构的核心技术平台,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的各种资源与应用,通过构建陕西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平台,将强化教育应用及资源的高度整合、共建共享、统一调度、合理应用,建立健全陕西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在以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用户个人空间,将各类平台应用和服务组合集成到个人空间,并实现个性化的推送,尤其是对教育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推动。
2.平台架构
本平台从结构上分为基础平台和各类教育应用两大部分。基础平台主要是指面向全省各类教育用户和教育教学机构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统一数据交换、统一教育应用接入(应用整合)、市场化运营结算等,“教育信息资源平台”与陕西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的基础平台,教育应用是以松耦合方式承载在基础平台之上的各类教育教学应用。个人空间将各类平台应用和服务聚合,并实现个性化的推送,尤其是对教育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推动,用户既可以以平台页面为入口获得服务,也可以以个人空间为入口获得服务,但个人空间的内容设计围绕单个用户更集成化。
(1)基础平台
1)统一身份认证。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平台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录,统一服务。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获得基础数据,再按照不同应用系统的特点在应用系统内划分应用级别的权限,用户认证基础数据将通过统一的请求服务平台从教育基础数据库获得认证基础数据。
2)统一的用户桌面。是各类用户(包括个人和机构)向外展示和获得服务的自主管理平台主页,兼顾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及个人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这里对用户访问页面模块进行了许可控制。对于已登录用户,可以自主定制页面,对于个人用户主要显示所访问机构的主页内容、个人基础信息窗口、个人应用动态信息提示及访问入口、个人定制的平台内容等;对于不同级别的业务管理人员可推送和强行推送服务信息。
3)应用接入。各类应用接入主要包括面向各类应用接入的数据接口规范、页面融合规范、联机故障监控和应用接入管理。对后续的新建应用系统,对省、市、县、校不同级别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应用,实现完善的访问权限控制和平滑接入,流畅服务。
4)教育应用商城。为了将企业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服务引入平台,实现统一的服务,建设教育应用商城。用户可在教育应用商城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加载教育应用服务,订购适合自身需要的教育应用系统。教育应用按照教育教学进行分类展示,教育应用有免费和收费两类。
5)运营管理。运营管理应实现各类用户的管理、用户订购的业务管理,具有计费、支付和结算等功能,并能够对用户使用情况、各个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支持合作运营伙伴进行相关业务的查询和统计。
(2)教育应用服务
1)教育应用系统是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建设的应用系统,通过松耦合的方式承载于基础平台之上,面向用户实现页面级融合,形成面向用户服务的、具有较高用户体验的统一服务页面。
2)教育即时通讯。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级、学科、个人为单位,以实名认证方式,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基于网络的类似QQ的互动交流工具。
3)家校互动。是对网络即时交互工具的延伸,通过手机短信(SMS)、互联网络、智能手机等多种途径,实现家-校-社区间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交流方式,支持线上实时沟通和线下回复。
4)网络直播课/会堂。为了向边远地区同步发送城镇地区课程,帮助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同时满足远程直播会议的需要,建设网络直播课/会堂。网络直播课/会堂是一个远程音视频直播工具,通过它可建立网络视音频实时交流,实现在线实时互动教学。系统可容纳五千人以上教学和会议实时交流,用于远程同步课程、培训及会议。
5)远程学习系统。是建立以课内为主、课外结合的方式,为学习者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不限课程内容与进度的拓展知识,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创设多选择性、多兴趣和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数字化、个性化学习环境。依托远程学习系统,可以组织建设各类素质教育类、社会教育类、知识拓展类、职业和技能培训类、考前辅导类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以学习者自学为主的音视频课程,由开设课程的教师负责为学习者答疑,学习者可跟帖讨论。课程开设要经过申请开课、课程建设、课程审核方能发布,系统将提供相关管理功能,并做好课程推介、选课、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相关其他管理功能。
6)教育文库。提供一个各类教育文档的汇聚共享文库,由系统用户自行上传各类教育文档,普通用户下载使用,通过系统积分体系形成激励机制,以构建教育大文库。
7)终身学习社区。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满足社区教育、老年大学、技能培训、社会教育等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3.平台部署
依托省级政府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基础平台和省建教育应用的集中部署和数据存储,将构建三级(省、市、县/高校)部署,四级管理、五级应用服务。即为各级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类相关教育机构、在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部署完成后,选择一定数量的市、县、校开展不同级别的应用测试,根据反馈结果,优化完善平台和应用功能。考虑到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共建共享模式需要,可根据省级政府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的存储容量和和网络带宽,适时逐步在各地市建立平台和存储镜像。
教育信息资源的区域化与个性化受用的最大实体是一线教师及学生,而教学资源的聚拢及网络下载,也应当是一线教师成为主角。目前各地推进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中,多为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区域化的教育资源,但是大多存在资源更新量少、资源上传不及时等问题,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使用者多、生产者少。其问题的核心在于不能从人的需要出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平台通过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可以平台资源建设获得良性的发展。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如图所示。
图 共建共享机制
用户可以通过上传资源获得积分,也可以通过别人下载其定价的资源支付积分,同时也可以用积累的积分,下载资源平台内其他用户的资源。资源生产个体、科研机构、资源企业均以不同的资源点数进行资源标价,用积分作为资源交易的媒介,实现整个平台的资源交易、用户交流、信息流转的良性发展。
1.教育资源生产者获得积分机制
无论是资源个体还是机构生产者,均按照首次奖励、上传数量奖励、资源质量奖励、用户下载点数积累、资源投诉奖励等机制,以实现积分的积累。
2.资源审核者获得资源点数机制
审核员初审和学科专家复审将按照审核时效性、审核质量、工作积极性等要求予以资源点数奖励。
3.资源冒泡分享机制
用户可以上传个人资源,并将个人资源分享给好友、圈子以及提交分享成为全用户资源。收藏空间其他用户的微言、共享的个人资源以及资源中心的各种格式资源。
县级审核员对热门分享的资源进行统计和审核,通过后可将其向上分享给市级资源库,市级采取同样方式将这些优质且受到广泛认可的资源分享到省级资源库,从而使全省用户可以及时地分享和使用这些优质资源,且用户也可以对自己的资源进行创建和管理,对于自己满意的资源还可以选择免费或者有偿开放给其他用户使用,并可以查看资源的使用次数,对于被分享的优质资源生产者可根据资源使用量和评价结果对其给予物质或荣誉奖励,以大大提高用户发布资源的积极性。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是教育面向公众提供信息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构建异构教育应用下,教育资源的跨区域、跨组织、跨平台终端的资源共建共享技术平台和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计算机支持的协同教育工作、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构建学习型社会。面向教育教学服务的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平台,将实现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服务、应用系统等互联与共享,实现服务体系化、应用个性化、资源共享化,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效益与综合服务水平,在教学上适应各类教育人群和教育类型,在教学和学习模式上,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创新学习模式,为了引入市场机制,解决相关教育问题,还要通过平台建立机制,让企业参与进来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实现区域教育的全面信息化提供重要支撑。
[1]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2]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7).
[3]关于印发《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的通知[DB/OL].http://www.snedu.gov. 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211/22/5718.htm l.
(编辑:杨馥红)
G434
A
1673-8454(2015)15-0069-04
*项目支持: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学研究项目(自然专项)“陕西省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JK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