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 艳
邓汉祥故居文化蕴涵及保护价值
文|冯 艳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传统的古文化、古建筑、古村落受到冲击,濒临消亡,邓汉祥故居作为响水镇唯一的文物,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及精神文化亟待研究和保护。本文介绍了邓汉祥先生以及其故居文化蕴涵和艺术价值,对其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保护的历史意义进行探讨。
邓汉祥先生评。邓汉祥(1888-1979),贵州盘县响水镇阳桥村人,生于光绪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童年就读于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昆明高等师范,复转云南武备学堂,贵州陆军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湖北陆军学校。在校发起组织滇黔同乡会,被选为会长。邓汉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先后任过段祺瑞政府秘书长,参议,北伐第一军高级参谋,贵州省政府高等顾问,四川省政府秘书长,代理过四川省主席,1949年策划起义,建国后历任四川省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全国四、五届政协委员。先后据其亲历撰写文史资料十余万字。逝世前,表示愿与在台湾的老友携手,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1979年6月,邓汉祥赴京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五届二次会议,因病于25日逝世,终年91岁。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88年,黔西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搜集整理了《邓汉祥文集》,2002年2月,黔西南州文史委员会出版了《盘江历史风云人物》一书,将《四川省代主席邓汉祥》收录入集。
邓汉祥故居艺术价值及文化蕴涵。邓汉祥故居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光绪14年(1888年),邓汉祥先生在这里诞生。邓汉祥故居分上阳桥、下阳桥两部分,上阳桥部分为木结构瓦屋面二层单体建筑正厅,坐北朝南,共9间,正厅建在青石彻成的基座上,基座高出院坝约2米,正厅前有9级青石台阶与院坝相连,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与风水哲学理念。建筑前檐装修及雕饰精湛,雕梁、画栋,工艺精巧,故居后面有后花园,正厅正中有楼梯可上二楼,楼板为木板镶成,现保存完好。下阳桥部分座西朝东,由正厅、前殿、左右厢房、龙门组成,建筑总占地面积约12亩,高8米,宽5米。建筑形式为二层四合院,主房7间,对厅7间,左、右厢房各3间,共20间。左边厢房中间一楼作为过道,留有楼门,门框顶上雕着雄鹰展翅,一楼墙体、院坝、用青色五面石砌成,院内地板亦为青色石板镶成,石面上有一寸三的路,整栋楼房全是中国式木石结构瓦屋面建筑,雕梁、画栋,工艺精巧,栏杆、门窗为木刻雕花,有“喜鹊闹梅花”、“金狮闹莲台”等图案。院落左右和对厅、有直径2米的圆形月弓门。正厅建在青石彻成的基座上,基座高出院坝约2米,正厅前有9级青石台阶与院坝相连,对厅和厢房与院坝同高,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与风水哲学理念。整个四合院为传统木架结构,墙体为木板墙,对厅与厢房连接处设有楼梯可上二楼,从使用功能上看,正厅正中是堂屋,是主人家接待客人、举行各种家庭活动的地方,正厅墙上悬挂祖宗牌位,供后人瞻仰。正厅两边各三间为长辈卧室,整个四合院为木结构瓦屋面建筑,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故居里有雕花石缸、石碓、石磨、石凳及长凳等传统生活用品。这类建筑对朝向非常讲究,讲求对称,在建设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吉日动土建房,在建造技术与工艺上,主要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无任何图纸、模型可供参考,一栋房屋的结构与形式,用料多少与长短等全部集中于木匠师傅头脑中,正是这种传承方式,使得这一古老的建筑技艺保持相对稳定,也得以世代相传。这种建筑结构稳固,冬暖夏凉,格局分布合理,是农家陈粮、居住的理想家园。这种建筑风格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一般农家建房均沿袭了这种传统,至少都要建三间,及一间堂屋和两间脚屋,堂屋有楼梯可上楼板,建筑形式与邓汉祥故居完全相似,邓汉祥故居为清朝石木架结构徽式民居建筑,传承了清末民初的建筑文化变革,前檐装修及雕饰精湛,其蕴涵精神价值、建筑历史信息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邓汉祥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邓汉祥故居坐落于盘县响水镇阳桥村南面50米处。老阳桥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植被繁茂,地形地貌为峡谷状地形,岩溶喀斯特地貌,分上下阳桥两部分,上阳桥地势较缓,下阳桥地势较陡,传统建筑群依山而建。上阳桥朝向为坐北朝南,北面是茂密的集体林场,西面是响水河,河道上有原响水水电站遗址,南面(正前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柳条成荫,东面是响水小城镇小坡安置区。 下阳桥朝向为坐西朝东,北面是响水水库,库区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西面是水库溢洪道,东面(正前方)是响水河,南面是响水小城镇小平田安置区。响水河上有一座石拱桥取名为“大阳桥”,上下阳桥两个寨子在“大阳桥”处转折相连成L型,邓汉祥故居位于“大阳桥”东侧。“大阳桥”也是大响公路的交通枢纽,阳桥一带曾是响水镇镇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 阳桥周边有百年古树,有红军住过的地方、鲤鱼岛、青鱼塘、磨玉山寺,有神秘的仙人洞、工艺精湛的鹦哥嘴碑林、奇险的凉风洞、美丽的夹马石杜鹃林、风景宜人的雨獭林场、保存完好的邓汉祥故居、雄壮的响水水电站遗址及气势辉煌的盘南电厂盘南煤矿等。在古树、河流、石桥、邓汉祥故居及响水小城镇的映衬下,邓汉祥故居的传统文化价值更显优美、宜人、质朴和弥足珍贵。邓汉祥故居的传统建筑风格与响水小城镇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呈现一座完整的历史文物与现代新兴工业城镇相互映衬的格局。
由于上世纪70年代历史原因,邓汉祥故面分配给部分无房居住的农户居住,没到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年久失修,屋面渗漏,木构件糟朽,生活用水及自然雨水为自然排放,没有规范的卫生设施,生活燃料以煤和电为主,电网零乱,安全隐患严重,故居周边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由于受到现代城镇的冲击被改建为现代建筑,没有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邓汉祥故居的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同时由于盘南电厂及盘南煤矿落户响水,催生响水小城镇,邓汉祥故居位于响水小城镇小坡安置区及小平田安置区之间,且房屋均位于小城镇主干道阳桥路旁,是名符其实的“城中村”,由于响水水库的建设,响水河被改道,响水河阳桥段已经干涸,原响水水电站及红旗大沟遗迹由于长期没有保护,开始倒塌,响水镇仅有的一些历史信息濒临消亡。
综上所述: 邓汉祥故居其结构是为清朝石木架结构徽式民居建筑,传承了清朝民初的建筑文化变革,前檐装修及雕饰精湛,期蕴涵精神价值、建筑历史信息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邓汉祥故居作为响水镇唯一的文物,保护和开发迫在眉捷。
邓汉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对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邓汉祥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可促进响水镇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的需要更为迫切。古建筑在新的时期又担当起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这样一个新的历史使命,拥有的巨大品牌效应,邓汉祥故居在响水镇形象建设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若保护和开发邓汉祥故居可提高响水镇知名度,带动公路交通和服务行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从而促进响水镇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
盘县响水镇村镇建设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