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星 李 峰 周 蔚 丁乐平 汪秋红
三种固定方式在预防PICC导管性压疮中的效果比较
徐 星 李 峰 周 蔚 丁乐平 汪秋红
目的:探讨预防PICC导管性压疮的方法。方法:1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周维护一次(前后误差±1天)。对照组采用普通固定方式,观察1组采用无菌纱布垫在导管固定连接器与皮肤接触位置,观察2组采用免缝胶带R1547“Ω”固定法固定导管固定连接器与皮肤接触位置,相互观察对照,比较三组导管性压疮的发生率。结果: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性压疮发生率对照组>观察2组>观察1组。结论:使用免缝胶带R1547“Ω”固定法优于其他两组,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性压疮的发生,建议选用。
无菌纱布 “Ω”固定法 导管性压疮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穿刺成功率高、维护操作简单、中长时间留置、安全性高、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肿瘤放化疗患者[1]。PICC导管因固定不适引起的局部导管性压疮在临床护理维护中较常见,易造成患者舒适度降低,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缩短换药的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强调正确导管固定方法尤为重要[2]。现对195例巴德单腔三向瓣膜PICC二代导管的患者进行三种不同方式固定,比较PICC导管性压疮发生率,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9月在我病区及PICC门诊维护的带管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研究。采用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营养状况、用药情况、PICC置管部位及置管方式、维护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巴德单腔三向瓣膜PICC4Fr导管,导管末端与正压无针优赛分隔膜接头连接,由取得PICC操作培训资质认定的专科护士使用3M换药包维护。按2011版INS指南标准化流程消毒皮肤后,均用换药包内3M公司生产的9546HP10×12cm2无菌透明贴膜无张力覆覆盖。对照组采用普通固定方法,第一根免缝胶带R1547横向粘贴于固定导管固定连接器上方固定导管;观察1组使用换药包内4cm×4cm四层无菌纱布裁剪成为2cm×4cm无菌纱布折叠成三折垫于导管固定连接器和正压接头与皮肤接触位置之间固定,再按流程将第一根免缝胶带R1547横向粘贴在导管固定连接器上方固定导管;观察2组第一根免缝胶带R1547横向使用“Ω”固定法粘贴于导管固定连接器上方包裹并固定导管。三组再都由3M无菌透明贴膜无张力性覆盖,最后将第二根免缝胶带R1547用于固定导管固定连接器和正压接头之间相互交叉固定,第三根免缝胶带R1547横向粘贴在第二根免缝胶带R1547上方稳妥加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导管性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之间整体比较x2=8.215,P<0.01;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x2=6.924,P<0.01;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x2= 3.037,P<0.01;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x2=-0.004,P>0.01。见表1。
表1 三组导管性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三组导管性压疮发生发生程度频数比较 三组导管性压疮发生程度频次比较x2=9.668,P<0.01;三组平均秩次分别为25.29、10.50、20.50,表明对照组导管性压疮发生频次最高,观察2组次之,观察1组最少。见表2。
表2 三组导管性压疮发生程度频率比较 (例)
3.1 导管性压疮产生的原因 压疮产生与作用于局部的力学因素、潮湿以及疾病相关因素等有关。其由于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组织损伤。实验证明,低压力引起压疮需要的时间长于高压力,而低压力重复多次短时间作用于同一部位的组织上也可形成压疮,组织延续垂直受压时间>30min并在70mmHg压力下就能引起组织不可逆转的损伤,单位面积越大,组织坏死所需时间就越短;摩擦力和剪切力因逆行阻力,作用于皮肤的上皮组织而去除外层保护性角化层,因而也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3]。褚爱莲[4]报道,皮肤长时间同一区域受压,表皮的氧和营养供给缺失,散热功能降低,导致局部皮温升高,温度每上升1℃组织耗氧量增加10%,病原微生物侵袭组织,增加压疮的最终形成。肌肉的运动性牵拉,导管末端的连接器接头材质为硬塑料且形状无法贴合皮肤,随着留置时间拉长,活动时反复摩擦刺激,导致局部皮肤破损。潮湿是由于汗液经常浸渍皮肤,造成皮肤酸碱度改变,角质层屏障功能削弱而致皮肤松软、弹性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5]。
3.2 常规方法的弊端 无张力固定法因透明贴膜9546HP和免缝胶带R1547将导管压于患者皮肤上,活动空间小,患者活动时可使肌肉的伸缩性发生改变,免缝胶带R1547及透明贴膜的压力使伸展性较肌肉等组织的伸展性小,活动时肌肉对其产生牵拉作用,牵引力越大,透明贴膜和免缝胶带R1547吸附性就越强,使患者产生绷紧地不适感。PICC通常每周更换敷料一次,导管末端固定连接器和无针优赛分隔膜输液接头均为硬塑料且不透气,患者活动出汗后汗液易沉积在其下方不易蒸发,局部皮肤处于潮湿状态摩擦下易产生破溃,而摩擦力又反复作用于同一区域的局部破溃皮肤更易导致压疮的出现,增加了局部感染的危险。
3.3 三组固定方式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贴膜固定在皮肤上长达7天,长时间局部皮肤与导管紧紧压迫在同一位置,活动时皮肤与贴膜产生牵拉,紧绷不适感逐渐加大,汗液又使皮肤潮湿,加大导管性压疮的产生。反观观察1、2组固定方式都对皮肤产生的压力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观察1组中无菌纱布可以吸附汗液且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降低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增强患者的舒适度。但根据2014年5月1日实施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无菌透明敷料更换一次中间间隔时间至少为7天,无菌纱布敷料为每2天。观察1组在透明贴膜中使用了无菌纱布,根据规定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这样就增加院内外患者换药的次数及耗材成本。而观察2组使用“Ω”固定法,将导管固定连接器横截面完全包裹,导管固定连接器与皮肤之间有一定空隙,缓冲了对皮肤产生的压力。即使活动时出现的牵引力,也可降低其的产生,减少患者紧绷感,控制因汗液引起的局部潮湿。3M免缝胶带R1547为通过FDA认证的独特抗张螺旋纤维束,反面黏胶为低敏压克力胶,可提供足够张力,防止胶原蛋白分泌过度而造成肉芽组织增生不正常,降低疤痕形成的概率,具有抑菌降低感染的效果,有助于增加患者带管的舒适度。此换药方法每7天更换一次,降低了护士维护院内外患者的次数,减少了成本的浪费。
综上所述,PICC换药时巧用“Ω”固定法,可有效预防导管性压疮的出现,操作简单易行,节省了护士更换敷料的频率,降低护理人为成本,保证护理质量的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
1 马一汀,章春芝,池亚丽,等.PICC维护流程的改进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067.
2 张来香,谢建璞,冯丽明.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15):1368~1369.
3 彭翠兰,刘梅.临床压疮患者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3):121~122.
4 褚爱莲.9例意外压疮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44.
5 程春华.无菌纱布在预防PICC导管性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22~123.
Th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3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in preventing the pressure ulcers of PICC
No.1 People's Hospital,affilia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22,Anhui XU Xing,LI Feng,ZHOU Wei,et al
Objective:Explain the method to prevent pressure ulcers of PICC.Method:95 patients of our department and PICC outpatient serv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as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group 1,observation group 2,maintain once every week(error±1 day).The control group uses the normal fixation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1 uses the sterile gauze between the catheter linker and the skin,the observation group 2 uses the“Ω”fixed method of without seam tape R1547 to fix the catheter linker and the skin,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percentage of the pressure sores of the 3 groups.Results:To compare each two groups of the 3 group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percentage of the pressure sores was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group 2>observation group 1.Conclusion:To use the“Ω”fixed method of without seam tape R1547 was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and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PICC catheter sexual pressure sores,and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this method.
Sterile gauze;“Ω”fixed method;Catheter sexual pressure sores
R472
A
1671-8054(2015)06-0103-02
/(编审:冯 毅 施仲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合肥 230022
2015-09-23收稿,2015-11-08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