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军
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应用文写作都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职业学校,格外强调语文的实践和应用,因此更应重视应用文的写作教学。由于结构、格式、语言的固定和平实,应用文不像小说、散文等文体能吸引学生关注和喜爱,长期以来,应用文的教学效果相比其他文体而言不尽如人意的。在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应用文的教学做以下分析。
一、应用文的特点和作用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生产和学习中,处理公务或个人的实际事务,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书。应用文因应用的需要而产生,这是它与其他文体最显著的区别。常见的应用文有通知、报告、计划、总结、请柬等,它的特点有:写作目的特定;语言表达规范、严谨,这一特点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格式体例固定,很少有任意发挥的空间;时间要素如发文时间、执行时间等明确。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应用文写作,要求中职生能熟练撰写求职信、自荐书、个人简历,在其参加工作后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二、中职学校应用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低
学生学习兴趣低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相比较其他文体,教材中应用文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基本上是概念、特点、类别、结构、写作要求、范文、练习,一些范文还配有解析,内容显得简单枯燥,不像小说、散文等文体能带给人想象的空间。因此,常有学生认为不需要听老师讲,自学便可掌握应用文写作。这造成课堂上学生听得随意、不爱听、不愿听。二是教师的原因。长期以来,一些教师认为应用文应是以文体知识教学为主,对语言文字不需要深入分析,而文体知识学生又看得懂,所以教学内容相比其他文体教学没有太多可供深入思考、挖掘的空间。在具体教学时,由于高职考试的作文部分也基本没有应用文写作,所以教师教授应用文写作往往没什么成就感。三是学校的原因。每一种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相关的教学环境。几乎每一所职业学校对于实操性强的专业都设有大型的操作间与设备,但对于同样强调实用性与实践性的应用文,很多学校却认为只需要教师课堂上讲,学生下面记、练习即可,忽视了相应的硬性条件和教学设施。应用文的教学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学生切身实践才能有质的提高。比如应用文中的演讲稿教学,需要有较隆重的仪式和较多的听众。如果学校能定期开放礼堂,组织学生亲临现场聆听演讲,会激发演讲者的热情,获得直接的体验,从而对应用文提高兴趣与写作水平。
2.教学效率低下
应用文由于其自身特点的限制,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模式呆板、教法单一。如“通知”的讲解,教师往往是逐步提问学生:什么是“通知”?有什么用途、特点?在解答完“通知”的概念、特点、种类后,教师再进一步讲解“通知”的写法。教学过程也无非是先让学生看一遍范文,然后在提问分析“通知”标题、正文、结束、落款等部分的写作方法和相关知识。最后师生再一起总结“通知”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如此程序化的重复,看似师生互动,但本质还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方法单一,思维不活跃,对知识只是机械化记忆,而非能动性地去理解。
3.学习效果不佳
应用文由于格式固定,无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没有太多个人发挥的空间。即使有写作实践,大多也是照着范文模仿,很少对其内容进行创造性思考。所以课堂上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理论知识答得对,但合上书提笔练习,又会出现种种困惑,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学生希望对书上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拓展,却闹出笑话。比如在教师布置了“求职信”这样的作业后,学生们交上的作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搞不懂“求职信”与一般文学类作品的区别,内容中往往带着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有太多的想象和抒情,认为煽情能打动对方……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将书本上的知识消化吸收,没有真正掌握应用文的实际运用。
三、应用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1.讲授理论知识要简明化
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会把教学容量放在备课的首位,希望学生多学,却偏偏忽视了学生吸收的有效性。应用文写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讲授总结知识要点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简单、明了。比如“通报”,有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一些老师在讲解时,常会将几种通报并列出来,一一讲解正文内容和各自的写作要求,再让学生进行比较,由于内容多,学生学完了往往没什么印象。其实,不妨换一种方式,找出每种通报最直接的目的,用简单而典型的词句概括,从写作目的方面询问学生“为什么”“怎么了”“如何做”,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再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如从“叙事”“说明”“议论”等方面充实正文内容。这种分清主次、抓住重点、逐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可以避免次要信息对主要信息的干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领会。
2.教学内容要有条理
所有成功高效的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富有条理。条理的内涵有两方面:有序和系统。教学的有序性是指讲授知识时要注意找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才会更简单有效。应用文中,有结构类知识、过程类知识。比如“通知”,从自身的框架来解构,可以从适用范围、特点、作用、种类和细部构造来解析。而对于过程类,比如“通知”中的分类:发布性、转发性、指示性、会议性等,则可以先从发文原因、通知事项、具体内容、特别规定等方面进行解构,再根据学生接受程度进一步细化知识。例如,为什么发文?发文内容与发文机关是什么关系?如何执行与谁执行?有哪些注意事项?通过这些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应用文的能力。
教学的系统性指的是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只有将某一知识点纳入大的知识体系中,获得相互联系的、系统化的知识,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如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那么理解和记忆就会有困难,运用时也就不会举一反三。在讲课时,可以尝试将中职阶段要学的所有应用文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每一大类下分若干子类别,子类中细化每种文体,如易混淆的知识,如通报、通知;有密切联系的文体,如计划、总结等,各种文体以目录的形式展示、比较。如此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性的认知方式,即从概念至用途、从特征至类别、从结构至内容等,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3.教学要注意学习效果
所谓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死记硬背、不知所云的机械性学习而言的,学生学后忘前,不能学以致用,就是无效学习。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找出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相联系的部分,挖掘对学生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比如在讲“贺信”“感谢信”时,可以先带着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私人书信”。同为书信,有共性,教师又有对象和功用的差异。所以先帮助学生回顾一般书信的写作知识,在此基础上拓展专用书信的特征与要点,教学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方能更高效。二是帮助学生树立对有效学习的向往。如“邀请函”,可以向学生列举它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繁程度、作用,在班级活动时,让学生动手写邀请函,送给外班的同学和老师,以此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教学方式要生动形象
要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首先要生动,能够感染学生。具体而言,包括讲解用词丰富、肢体语言形象、声音富有情感、音调抑扬顿挫、节奏张弛有度等。比如在讲解标点的用法时,可以让学生就“你好”一词,分别使用问句、陈述句、感叹句来感受语调的变化,由此来掌握各种句型的功效,以及标点的使用规则。此外,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以故事入题,这一点可以使用多媒体,用视频、图片、音频来使固化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5.教学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
应用文教学中可以考虑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设计真实的写作情境。如在讲授招聘启事、简历、自荐书这三种文体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演练真实的招聘。一组学生扮演招聘方写招聘启事,另一组学生扮演求职者根据招聘启事写简历、自荐书。这种方法能够变枯燥的文字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趣味中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并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强化沟通、交际、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强调师生互动,并要求我们联系实际生活,才能使案例学习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教师不妨事先搜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如学校下发的通知、通报、公告、表彰,以及学生日常的请假条、寻物启事等等,然后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其中的错误、需要改进之处,并加以解决。三是讲练结合法。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种情况,就是课堂上学生一听就会,考试时一写就错,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没有及时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个人所知、所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要及时督促学生提笔练习,以便使知识点当堂巩固,对理解与写作上的错误,及时发现并做出补漏和指正。(责编 赵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