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
国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我们中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可以学习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良品德,从而健全人格,培养情操。经过经典的熏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从而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敬仰和推崇。直到现在,他所留下的《论语》等著作还在被人们所学习和研究着。特别是其中的“入则孝”的理念,要求人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尊敬老人。再比如其中的“出则悌”,则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与人沟通交往的时候,需要注意个人的素质以及道德修养。孔子的语言十分简单易懂,但其中却包含了许许多多令人发醒的深刻道理。学生正处与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学习国学,特别是学习孔子的著作,有助于培养他们善良正直,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将孔子的学术继续发扬光大,广为流传的人。孟子在书中提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希望大家可以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和谐有序地生活。同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对当今的社会和生活有着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
“弟子规,圣人训……”每天早晨我们全班一起诵读、学习。孩子们的那份专注、那份执着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中。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阅读,学生的阅读文章能力有极大的提升。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古代名人的经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加课外知识储备。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学生明白这是要求大家要在日常交往当中互相尊重对方;在“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中,学生理解到了做人要诚信才能受到他人的信赖的道理;“步从容,立端正”是要求大家做到行為举止大方端正;同时,在衣着打扮上要做到“衣贵洁,不贵华”……通过阅读《弟子规》,学生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古代的著作所告诫大家的内容,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也一样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学生都能按照树上的要求约束和反省自己,那么个人修养一定会有极大的提升,从而使得学生更加容易获得他人的赞美,个人魅力也有变得很高。对待同学也会更加积极大方,对待家人也会更加听话懂事,对待老师也会更加恭敬有礼貌。
《弟子规》之所以被称为弟子规,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博士,有学问的人给后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诸葛亮为阿斗写的《出师表》一样。古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古中国,也一定离不开好书的启蒙。上千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童在不停地翻着这本书,实践着这本书中的任何一个字。《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告诉我们对于文学经典,我们在不断吟诵中逐渐感悟其精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很多的传统文化在浅显的阅读中是不能感受其深刻的内涵,如: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勇敢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不仅仅展现了春日落花之美,也将落花至情义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也很充分的滋养着世世代代的莘莘学子。
学习国学,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经典诵读,诵读经典,让经典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在烈火中点燃那盏不灭的灯。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