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广志
摘要:小学语文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构建思想道德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當前新形势下,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十分有必要,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更扎实地学习理解。就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展开,希望有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美育教育 教学策略
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审美教育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缺乏审美意识的学生是不健全的学生。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十分有必要,这是新时期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对于学生的身心共同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好美学指导,当好美的使者呢?
一、实施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道德素养,让学生正确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租国的语言文字,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要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渗透一些美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给学生进行美育的启蒙教育,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充足的兴趣与兴致,让学生都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由此我们深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1.2 是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篇目大多都是名家名作,包括额内容十分广泛,给学生呈现出了丰富的艺术形象,带学生进入了深邃的意境中,课文中有很多的优美语言,课文中涵盖的思想情感丰富。所有的这些,都反应出了美育方面,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增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美育中将自身感情色彩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可在体会语文知识优雅的同时激发自身情感,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心身不断发展完善。
1.3 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能把美感以很形象的状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中深刻体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使学生觉得语文是非常有趣的,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强,学生会渐渐喜欢上语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中运用美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提高教师自身审美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自身特点,正处在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都较强的发展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审美意识,发挥自身美的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但是,由于不同教师身上所具备的自身美因素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语言、仪态、板书、演讲、操作等几类,而对学生能直接产生影响作业的,主要是教师的行为、语言和板书。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把握教学语速、语调,并维持良好的教学仪态,包括延伸、表情等非语言因素,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身为数师还应以“整洁、大方”为衣着标准,力求做到朴素不俗气、讲究不妖艳。同时,教师还应精心设计教学板书,尽量做到整洁清晰、图文并茂的板书方式,提高教学审美效果,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2.2 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依据文本,加以联想和想象,进行思维再创造,在加工过程中,获得美的感悟、美的享受。现行教材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知识积淀缺乏,识字数量偏少等客观因素,在教材中安排相当数量的插图,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器官,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如《船长》一文中写道: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这一段落过于抽象,学生无此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光靠文本描述,学生头脑中无法显现意象,无从谈起美感。教材加上插图后,效果就不一样,插图把哈尔成威武高大的身材、钢铸般的脸、坚毅的月光形象地表现出来,着力表现哈尔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样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懈力
2.3 引导朗读感受意境美
学习语文离不开朗读,无论范读、自读、引读、评读、齐读,只要适合文本的特点,操作性强,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力式去读、去感悟。教学《灰椋鸟》时,在“归林时”一段,我安排学生自己去体会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加以体会、理解,找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在指名读、评议、复读的基础上,各人对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感悟再读,让自己的理解得以强化。接着,教师范读,学生观摩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体会灰椋鸟归林之时“浩浩荡荡”、“百鸟争鸣”的壮观场面。
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教师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把审美意识贯穿于教学中,以美好和谐的心境走进课堂,用美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进而使他们的语文素养随之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崔云,探析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J].新课程(上),2014(12):197
[2]吴新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2(12):144
[3]张荣海,美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