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晖
2014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的教科版优质课研讨会上,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界第一次公开提出了“科学实践”的说法。在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材编写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用8节鲜活的课堂演绎了他们各自对“科学实践”的理解。“科学实践”最早是由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所提出的,“科学实践”的内涵大于我们以前一直在强调的“科学探究”,它涵盖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所有过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出科学实践就是要求让孩子们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实践一样来学习科学。纵观科学家对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从一开始科学家自身对课题的“个体论证”,再到一个研究团队的“集体论证”,乃至到最后论文发表接受整个科学界的“集体论证”,反过来刺激科学家进一步进行“个体论证”,你会发现“论证”是科学研究不变的主题。既然小学科学教育强调“科学实践”,论证就成为我们一线科学教师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作为深圳市福田区小学科学教与学方式转变工作室的主持人,笔者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在深圳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童海云老师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对儿童科学的研究。一年多来,工作室针对儿童的“论证教学”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其中一个方向就是论证记录对儿童“论证”有效性影响的研究。在此提供两位老师的研究成果与各位小学科学同行共勉,以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加入到“论证教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实践研究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