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视域下城市女性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之关系

2015-12-25 02:04马长会王永新李银兰武兴东李晓焕吴永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金钱显著性生命

马长会, 王永新, 李银兰, 武兴东, 李晓焕, 吴永慧

(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体育部,河北廊坊065000;2.南阳理工学院 体育教学部,河南南阳473004;3.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河北廊坊065000;4.防灾科技学院体育部,河北廊坊065201)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人们不仅期望延长寿命,更期盼拥有一种健康的、不给社会造成负担的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个多维度综合测量[1]。评价个体生命质量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干预,养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才能提高生命质量。

随着城市化的兴起,城市女性经济条件、生活状态、文化意识的分化,其体育观念发生了转变,参与体育的形式、内容和频次不断增加。美国学者贝克通过“体育投入”这一概念,试图揭示人类体育参与的一贯行为[2]。有学者研究证明“体育投入”对解释个人在体育方面及其他类似活动中的稳定性是有帮助的[3]。

当代中国阶层内部认同意识逐渐增强,阶层界限日益明晰,导致各利益群体的需求出现多样化趋势。为此,对群体体育行为的研究必须充分考虑个体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和交叉作用。本文拟从社会结构分层的视角,依托计划行为理论、社会分层理论以及体育投入相关理论,通过对社会分层与城市女性体育投入、生命质量的联动性研究,揭示各阶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特征、生命质量特点,探讨城市女性体育投入对生命质量的贡献,为提升城市女性生命质量及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河北省廊坊、沧州、衡水、唐山、张家口、石家庄6个城市年龄为18周岁以上,收入固定且在健身俱乐部(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质)、活动中心、公园广场、社区运动场所中参与体育锻炼的女性。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58份,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430份(表1)。

表1 被调查者锻炼场所、城市分布情况(n=430)Table 1 Exercise Field and City Distribution of Respondents

1.2 研究方法

1.2.1 理论依据

1.2.1.1 计划行为理论(TPB) 人的行为由意向所激发,而意向又受到信念和态度的调节。由于个体的这种行为信念所产生的行为意向从而导致行为的发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赞基于这样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行为意向;行为意向则是由个体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所体验到的主观控制感共同决定的;主观控制不仅决定行为意向,而且对行为的产生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

1.2.1.2 社会分层理论 无论是西方学者韦伯的3项指标、沃特等人的8项指标以及C.W.米尔斯的2个阶级划分方法,还是我国学者季建国提出的“三维社会结构论”、张碗丽的“三阶级三阶层说”和陆学艺的“十大社会阶层和5种社会经济地位说”,对现代社会分层理论均具有指导意义。国内学者严翅君[5]将城市妇女分为中产(白领)阶层群体、工人(蓝领)阶层群体以及失业(无业)群体。其中:中产(白领)阶层妇女多为受过良好教育(大专学历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或决策者,职业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私营企业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学教师、医生、律师)等,其年收入大约为6万~20万元,思想相对比较开放,易于接受新兴事物;工人(蓝领)阶层妇女多为受过初等教育的熟练或半熟练的体力劳动者,职业包括产业工人、普通办事人员、服务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其年收入为1万元~6万元,思想相对比较传统,更喜欢墨守成规的事物;失业(无业)妇女的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或靠社会救济金维持生活,主要是由20世纪90年代下岗大潮中“被回归家庭”的中老年妇女组成。熊欢[6]借鉴严翅君的观点进行了相关研究,说明该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为此,本研究将借鉴严翅君的划分标准,同时为避免客观分层的局限性,将自我阶层认同作为一个辅助标准。

1.2.1.3 体育投入 20世纪90年代,日本著名学者金崎良三和桥本公雄运用时间、金钱和精力3个指标研究了学生参与体育和其他类活动的情况。我国学者陈小华[7]借鉴《现代汉语词典》中“投入”的3层意思即投到某种环境里去、聚精会神做某事、投放资金[8],并参考在经济活动中投入的含义[9],将体育投入分为时间、金钱、精力和情感投入4个部分。

1.2.2 量具与质量控制 在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基础上,运用综合问卷调查的同时,依据访谈提纲相关参考点,采用开放型结构访谈,对被调查者进行询问。对SPSS for Windows 17.0软件统计出的相关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综合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如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体育行为,如锻炼频度、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生命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10]和《锻炼态度量表》[11]。将锻炼频度和每次锻炼时间作为衡量时间投入的指标;将“行为习惯”和“行为控制感”作为衡量精力投入的指标;将“行为意向”和“情感体验”作为评价情感投入的指标;将整个2011年度在体育锻炼上的消费作为衡量金钱投入的指标。依据检测专家R.L.Ebel提出的鉴别指数,对综合问卷是否具有对所测属性的可靠性进行效度评价[12]。结果显示,不同变量对被调查者均有较好的区分效度,表明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表2)。

表2 不同变量区分效度检验结果(n=430)Table 2 Discrimination Validity Results of Different Variables

1.2.3 假设理论构成与变量分析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社会分层、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精力投入、情感投入、金钱投入)与生命质量的假设理论构成。

分析模型将以生命质量(总分)为因变量,以模型Ⅰ=体育时间投入、模型Ⅱ=体育精力投入、模型Ⅲ=体育情感投入和模型Ⅳ=体育金钱投入为自变量集,采用逐步引入自变量的方法回归因变量。以确定不同层次城市女性各变量总体对生命质量产生交互作用的影响程度以及动态变化过程。

2 研究结果

2.1 城市女性生命质量与社会层次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女性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为2.851~3.502,说明其生命质量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层次城市女性之间除生理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维度得分至少有2个层次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表3),提示城市女性生命质量存在较显著的层次差异。

表3 城市女性生命质量与社会层次关系一览(x—±SD)Table 3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Quality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among Urban Women

2.2 城市女性体育投入与层次的关系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城市女性在体育投入4个维度的得分至少有2个社会层次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力投入和情感投入2个维度得分在中等偏上水平;时间投入3个社会层次得分相对较低;金钱投入得分各社会层次差距较大。

表4 城市女性体育投入与社会层次关系一览(x—±SD)Tabl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Input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among Urban Women

2.3 城市女性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城市女性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之间,除时间投入的2个因子与环境维度之间,以及情感体验与社会维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外,体育投入其他指标与生命质量各维度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P<0.05或0.01)。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女性体育投入变量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表5)。

3 分析与讨论

表5 城市女性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之间相关一览Table 5 Correlation between Sports Input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among Urban Women

3.1 中产阶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对生命质量的预测对于中产阶层城市女性,在以生命质量为因变量回归体育投入4个模型的方程中(表6),其F比值对应的相伴概率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各模型回归效果显著。各自变量(集)对生命质量影响力强弱依次是精力投入、时间投入、情感投入和金钱投入,其贡献率分别为 14.0%、13.5%、0.4% 和 0.3%。时间投入2个因子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回归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13.5%,且F检验呈显著性。表明锻炼频度和锻炼时间对生命质量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当同时考虑精力投入和情感投入时,行为习惯和行为意向2个因子对应的回归系数存在统计学意义,锻炼频度的回归系数变小,特别是使锻炼时间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消失(P>0.05),但整体对生命质量的贡献增加。表明行为习惯和意向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其间接作用是通过增加锻炼频度实现的。尽管金钱投入增加后,其回归系数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他们整体影响生命质量的R2有所增加,表明其对生命质量有正向作用。

表6 中产阶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对生命质量的预测作用(总分)一览Table 6 Predicted Life Quality(Total Points)on the Basis of Sports Input among Middle-Class Urban Women

3.2 工人阶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对生命质量的预测表7统计结果显示,4个模型回归效果显著(P<0.01)。各自变量(集)对生命质量影响力强弱依次是时间投入、精力投入、情感投入和金钱投入,其贡献率分别达29.3%、5.0%、1.4%和 1.2%。时间投入 2 个因子对生命质量同样表现出较强的预测作用,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达到29.3%。在精力投入和情感投入所对应的因子中,只有行为习惯1个因子对生命质量有显著性间接作用,这是通过增加锻炼频度和锻炼时间实现的。当增加金钱投入后,其回归系数为负值,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对于工人阶层城市女性来说,较多的体育金钱投入可能会对其生命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3 失业阶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对生命质量的预测表8统计结果显示,以生命质量为因变量回归失业阶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的方程中,4个模型回归效果显著(P<0.01)。各自变量(集)对生命质量影响力强弱依次是时间投入、精力投入、金钱投入和情感投入,其贡献率分别为 25.8%、4.2%、2.3%和 1.7%(表 8)。在时间投入中,2个因子对生命质量也同样表现出较强的预测作用,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25.8%。精力投入和情感投入所对应的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2个因子的回归系数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且使时间投入各因子的回归系数变小。表明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起间接作用,且通过增加锻炼频度和延长锻炼时间实现。当金钱投入增加后,其回归系数为负值且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其对生命质量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从ΔR2值看,整体对生命质量的贡献并未因金钱投入的负面影响而降低,反而超过模型Ⅲ的贡献率,其原因值得探讨。

表7 工人阶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对生命质量的预测作用(总分)一览Table 7 Predicted Life Quality(Total Points)on the Basis of Sports Input among Working-Class Urban Women

表8 失业阶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对生命质量的预测作用(总分)一览Table 8 Predicted Life Quality(Total Points)on the Basis of Sports Input among Unemployed Urban Women

3.4 综合分析体育时间投入2个因子对各层次城市女性生命质量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表现为锻炼频度和锻炼时间得分较高者,其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得分较低者。这一结果在其他同类研究[13]中得到证实。运动医学研究表明,每周3次及以上、每次超过30 min的体育锻炼,对于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预防非感染性疾病及缓解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等有着积极意义[14]。规律性运动对于改善机体器官、系统机能,提高体质水平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15]。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应激和不安等状况[16]。上述研究结论无疑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撑。

当同时考虑精力投入和情感投入因素时,尽管个别因子对生命质量有显著性影响,但总体上贡献不突出。特别是在工人层次,2个自变量(集)之4个因子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作用,这与其在4个因子上的较低得分有直接关系。从接受知识到行为转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信念确立之后,如果没有坚决转变态度的前提,实现行为转变的目标照样会招致失败[17]。高“行为意向”“行为习惯”和“行为控制”的城市女性,由于已将锻炼活动看作自身的一种需要,愿意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使其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她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较强的自主控制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乐享成功的体育锻炼经历,这无疑又会对生命质量起间接影响,这也符合计划行为理论且在宋海燕等[18]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情感体验因子对各层次城市女性生命质量均无显著性影响。其原因一是受社会准则约束。合理行为理论认为,“意图是直接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意图又受到态度和主观(或社会)准则的约束”[19]。这种约束无疑会使城市女性在运动参与过程中更多地接受来自周围同伴的无形压力,因为女性更在意同伴间的倾诉和依赖。二是受自身因素影响。个体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感受到的情感体验或所激发的情感,往往有正性或负性的。一方面具有“体育特长”的城市女性总体较少,她们在体育锻炼中经受挫折的打击或失败的体验相对较多;另一方面城市女性情感细腻,具有情绪波动较大的特质,在竞争激烈的体育活动中更易遭到破坏。这些负面的情感体验都会动摇她们锻炼的意愿,影响其锻炼习惯的坚持。这也比较符合行为动机理论[20]。

金钱投入对不同层次城市女性生命质量的影响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金钱投入对于生命质量的影响一方面与投入者的经济状况有关,另一方面受其消费观念的影响。对于中产阶层而言,以高经济收入作保障,金钱投入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能获得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以及优越的环境,对其身心均会产生积极影响;对于较低收入的工人和失业阶层,当“投入”与“产出”不对称时,其自尊及积极感相对降低,心理落差增大,无疑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一定的经济投入反而会激发她们锻炼的意愿,提高其行为控制能力,间接促进体育行为的坚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中产阶层城市女性心理和社会维度较好,但各层次生理健康状况堪忧。不同层次城市女性生理维度得分为2.868~3.027,特别是工人和失业层次妇女生理维度得分均在中间值3以下。

城市女性体育时间投入明显不足。3个层次城市女性时间投入得分为2.468~2.961,均在中间值3以下。

不同层次金钱投入差距较大。中产阶层金钱投入得分最高达4.084,工人阶层得分最低只有1.854。

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之间关系密切。体育时间投入对不同层次城市女性生命质量均有显著性影响;情感体验影响不显著;金钱投入影响存在差异。城市女性体育投入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4.2 建议城市女性生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与其体育时间投入明显不足有直接关系。失业女性在生理领域的得分较低,她们应是实现健康公平性首先要关注的群体。为此,依据健康促进的评估、分析和行动模式,应对城市女性体育行为进行干预以提高其生命质量,如增加其锻炼时间和频度的投入等。体育时间投入是提升城市女性生命质量的直接手段。

驱力理论认为“过去的行为导致好的结果,人们有反复进行这种行为的趋向,过去的行为如果导致不好的结果,人们有回避这种行为的倾向”[21]。为此,应注重对城市女性体育素质的培养,使其拥有一技之长,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体育带给她们的快乐,增加正性情感体验。在强化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同时,提高生命质量。

知信行理论模式告诉我们,转变态度对良好行为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22]。为此,激发城市女性“行为意向”,养成其自动化的“行为习惯”,提高“行为控制感”,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这符合主观能动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有关行为动机理论。

鉴于城市女性体育金钱投入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女性体育投入的差异,有的放矢进行干预,引导她们理性投入、量力而行,以实现“投入与产出”利益最大化(提高生命质量)。

[1]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9-76

[2] 金琦良三.关于日本国民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的研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9(3):88-92

[3] 金琦良三,桥本公雄.关于日本青少年体育投入的测量及其参与体育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7(1):59-64

[4] AjzenI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5] Yan C J.Stratific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Women Class[EB/OL].[2013-03-16].http:∥www.china-women.Com/gb/2003/03/17/zgfnb/lxlt/1.htm

[6] 熊欢.中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分层现象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2):28-38

[7] 陈小华,徐彩桐,王秀玉.高校在读研究生生命质量和体育投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2):59-63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72

[9] 李国璋.软投入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开发研究,1995(5):11-14

[10] 李乃卿.健康测评[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108-123

[11]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5-98

[12]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9

[13] 吴永慧,李辉,刘立华,等.农村居民生命质量与健康促进的 K.A.B.P 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6):109-114

[14] 张河川,郭思智.昆明大学生运动行为与相关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1):452-454

[15] 王利森,祁国鹰.运动因素影响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统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3(9):86-89

[16] Mckercher C M,SchmidtM.Physical Activity and Depression in Young Adults[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9,36:161-164

[17]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1-53

[18] 宋海燕,吴永慧.大学生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关系的性别差异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102-105

[19] Carron A L,HausenblasH A,EstabrooksP A.The Psychology of Physical Activity[M].McGraw Hill,2003:56-58

[20] 张河川.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相关知识、态度、自我效能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2):133-135

[21]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5-139

[22] 王健,马军.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0-61

猜你喜欢
金钱显著性生命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二则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金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