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5-12-25 00:52苗德忠
船舶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实专业课程模具

苗德忠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0 引言

据机械英才网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企业员工与企业所需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的需求人数之比分别是24:1,21:1,18:1,15:1。据测算,到“十二五”末,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高技能人才数量的严重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此,许多高职院校构建了“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需求。

“理实一体化”是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学中做,重点突出“行动”二字。其目的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满足企业的需求。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首先应明确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掌握企业的整体工作流程,确定各岗位在整体工作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分析各岗位的技能需求,把技能需求按照工作流程的主线进行知识点、技能点归纳整合,设计生成所需的专业课程。这样就可以确定各知识点、技能点应该在什么时候学习,避免每门课程都追求全面,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

对于支持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有些院校把其中的知识点整合到了专业课程中,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样做往往会淡化基本能力,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比如工程力学,如不进行系统学习,将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引起瓶颈效应。在注塑调机实训时,发生产品无规律注不满现象,工艺参数的变化无法解决,如学过工程力学就会发现床身在做无规律的振动,采取措施后就可解决。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确是高职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提出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利用学生熟知的力学模型来进行学习。

其次针对每门具体课程,重新组织技能点、知识点,建立一系列教学项目,打造合适的教学产品,通过各教学产品确定工作任务,规划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模具的工作流程进行架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生产,如表1所示。

表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构架

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安排

按照教育教学的原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理论知识难易程度,按照技能掌握规律由浅入深,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把工作过程做倒叙布置,如图1所示。

在这个组织模式下首先进行模具钳工技能训练: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缺乏专业理论知识,适合进行手工技能和简单设备的操作技能训练;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再进行通用机床的操作技能训练;经过前面的技能训练,学生懂得了机械加工的基本过程,可以进行简单编程训练,从而继续学习特种加工,训练电火花机床、线切割机床的使用技能;掌握了数控编程的原则,可继续学习难度更大些的数控镗、铣程序编制,进行数控铣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已经掌握了不同类型零件加工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模具设计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分模技能的掌握,避免设计的模具零件不能进行加工;在具备了设计、制造能力后,强化学习模具的制造工艺,使学生具备了模具专业的综合能力。这么做,能力层次清晰,互为基础,学生易于掌握,而且方便学生职业资格的考核认定。当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普遍具备2个职业技能中级、高级(各级大赛获奖的学生)证书,一些人甚至具备了3个以上技能证书。

图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程组织安排

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

理实一体化授课的关键是在行动中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每门课程都要设计涵盖一定教学知识点与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点的教学产品,通过教学产品的实施来体现教学过程。但随之而来的庞大的实训消耗严重影响了具体实施。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合理设计教学产品,使其具备知识技能的涵盖性、生产生活的实用性和课程内容的关联性。

例如:模具钳工课程需训练的基本技能有螺纹加工,因此选用了镗床的T型螺母、螺杆进行训练,安排机加工轮换实训时为其车削出毛坯,这样就实现了一块材料训练了多个技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间歇机构设计部分设计的棘轮扳手教学产品,如图2所示,在UG课程完成三维建模、装配、工程图训练,各组成零件分别由机加工、电加工、模具钳工来完成。

图2 棘轮扳手

各门课程实现内容的相互关联,首先是很大幅度降低了实训消耗,能在资金有限情况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通过一个产品在多门课程中实训完成,使学生掌握了其生产的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

理实一体化课程必须具备一个特定的教学场所,该场所必须集理论、实验、实训功能为一体,这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实施的前提。因此必须建立功能完善的新型实习、实训场所,而且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和完整的组织运行模式,解决以往的理论教师、实训教师身份职责、工作权限的明确分工问题,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顺畅地介入实训,这是理实一体化能够长久实施的必要条件。

为此,学院机电工程系以动力机械厂为依托完善了教学场所,全面推行6S管理,在功能上做到了教学和生产两种形式的融合。建立了新的组织运行模式,使所有教师具备“双重身份、双重角色和双重责任”,理实一体化的主导教师经调度室协调任意挑选配合人员组成教学团队,无障碍地进行课程实施。机电工程系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组织模式见图3所示。

图3 机电工程系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组织模式

有了这样的组织保障,可以在整体上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任课教师有了话语权,教学内容便可顺畅实施。教学场所具备了企业特征,实行了6S管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素质、技能得到了双提高。

5 结论

三年来,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因为采取了以上的措施,实训消耗大幅度降低,学生的训练强度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1/3的学生拿到了工具钳工高级的技能证书,企业需求和满意度逐年增加,有些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就被企业破格提升为班组长,有些学生就业后被企业选入“创新小组”,成为科技创新的骨干。由此可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与企业之间搭建了桥梁,也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融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1]王嘉,任志宏.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5):76-77.

[2]徐小青,尹晨,游文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4(1):56-59.

[3]卞平,刘建潮,李顺军,等.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9-92.

[4]周旭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13(28):268-269.

猜你喜欢
理实专业课程模具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