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效、困境及提升途径

2015-12-25 08:52刘辉
对外经贸实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谈判贸易

刘辉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又称为免税贸易区(Tax- Free Trade Zone),其实质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即由主权国家或地区设立,在贸易、投资等方面享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的地方。自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自由贸易区也不断增多。截止2015年9月,我国在建自贸区19个,涉及32个国家与地区,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到东盟、冰岛、瑞士等22个国家与地区。当前,我国已进入自贸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但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不利于我国自贸区的扩展。基于此,本文对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困境展开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提升途径。

一、 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自由贸易区发展迅速,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稳步推进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持续加深。同时,我国顺应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建设且已取得一定成效。2002年我国与东盟十国建立了第一个自贸区——CAFTA。在随后的13年里,自贸区建设已成为我国以“开放促改革”的利器,推动着国内经济的升级转型。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9月,我国在建自贸区19个,涉及32个国家与地区。其中,14个已签署自贸协定,涉及到东盟、冰岛、瑞士等22个国家与地区,包括内地与香港、澳门的CEPA协定,大陆与台湾的ECFA协定。除韩国、澳大利亚以外,我国自贸协定均已实施。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快双边自贸谈判步伐。2014年7月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瑞士对中国99.7%、中国对瑞士84.2%的出口商品实施零关税;2015年6月1日签署国别贸易额最大的中韩自贸协定,三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6月中旬签署中澳自贸协定,双方各占出口额85.4%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在减税过渡期后,中、澳双方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与贸易占比分别达到97%和100%。双边贸易协定谈判的稳步推进,推动了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二)自由贸易区带动经济增长,推进开放战略促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协定国经济整合度也不断增强,贸易创造效应明显。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公布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我国与18个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贸易额达到12261.5亿美元,是2002年我国未实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6.9倍。目前,我国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贸易额已达到对外贸易总额的30%左右,尤其是增强了内地与港澳台的经济整合度,贸易额达到5752.2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加快了我国与协定伙伴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也有力推动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2013年9月,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正式成立。2015年福建、天津、广东自贸区相继挂牌,与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这些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高规格自由贸易区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从单纯的“接轨国际惯例”转向“推动规则演化”,成为构建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窗口。如2014年,美国药典委员会落户上海自贸区,实现了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创业梦想,研发样品、进出口通关效率大大提升,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自由贸易区促进我国与协定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002年我国建成了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随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自贸区数量不断攀升,制度性保障不断完善、政策更具透明性,促进了我国与协定国经贸关系融洽,取得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贸区建设促进了与自贸协定国贸易与投资的增长。如中国与东盟自2002年签署自贸协定以来,截止2014年底,双向累计投资总规模近1200亿元。第二,自贸区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如国产手机品牌华为、中兴等陆续进驻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知名度、竞争力不断提升。2014年华为全球认知度达到65%,成为Interbrand Top 100首家中国内地上榜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60亿元,蝉联全球第一。第三,自贸区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合作。据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1-8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的投资额为107.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2%。同时,沿线国家在电力、燃气、信息、软件等领域也加大对华投资。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业对华投资额分别达到30549、2000和1112万美元。第四,自贸区增加了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如我国市场上的榴莲、山竹、火龙果等热带水果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实惠。

(四)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不断完善,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

我国自贸协定谈判,从东盟扩大至亚太地区,再到筹划中欧自贸区,本着开放与共赢的宗旨,构建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的融合。目前我国多边自由贸易框架构建正在不断完善,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促进双边贸易增量迅猛,2014年贸易额达到4803.94亿美元,东盟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东亚地区自贸谈判不断,促进区域产业链融合。2015年6月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加强包括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2012年11月以来,中日韩自贸谈判启动,2015年12月将进行第九轮谈判。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对于促进产业互补、提升贸易水平、促进东亚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都有着积极意义。第三,在东南亚区域展开更广泛、全面的自贸协谈。目前东盟10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6国间的自贸协定(“10+6”)谈判已进入关键时期。在2016年将解决技术性问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签署。这一协定涵盖全球50%以上人口,预计经济与贸易规模将占全球30%左右。第四,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打破自贸协定碎片化困境。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决定启动FTAAP,且中美达成共识,共同落实《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

二、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我国经济结构不均衡、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导致自贸区开放度低

我国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然而,在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经济转型任务艰巨,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困境,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值。2014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至48.2%,增速达到8.1%。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均较高,如美国、日本、欧洲均超过70%。可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仍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贸易结构不均衡。中国贸易流向集中,如2014年欧盟、美国、东盟、香港、日本为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4.37%,非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占比较低。第三,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虽然自2011年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在40%左右。长此以往,难以与奉行出口导向政策的东亚、东南亚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区域成员间经济差异较大,影响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与经贸往来

截止2015年9月,我国已签署生效的自由贸易区协议有14个,涉及22个国家与地区。有经济发达且体系成熟的发达国家,如冰岛、瑞士、新西兰等。也有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如东盟国家、智利等。区域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明显,严重影响自由贸区建设进程与经贸往来。如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最早的东盟十国,各国间人均GDP差距较大。2014年,新加坡人均GDP达到52849.36美元,而缅甸人均GDP仅为1189.59美元,差距达到43倍之多。从新区域主义理论而言,针对经济水平不同国家应实行不同的经济贸易政策,这又与自由贸易区建设背道而驰。从目前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来看,受区域成员经济差异较大的影响,各方为争夺利益而展开博弈,贸易保护政策层出不穷,违背了自由贸区建设的初衷,制约了区域贸易的自由化、市场化。

(三)上海自贸区的“光环效应”,导致国内自贸区建设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后,在社会、经济、体制、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自贸区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之引发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盲目跟风。据凤凰网统计数据显示,自贸区的“光环效应”引发了争夺战,2014年有超过20个省申请自贸区,2015年有7个省申请自贸区。国际上存在着不良“光环效应”引发弊端的案例:北美自贸区(NAFTA)设立后,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利益驱动下不顾国情、管理体制,盲目与美国、加拿大对接,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盲目开放市场,外商投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其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引发货币贬值,严重影响其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由此,国内自贸区的申报,必须结合周边环境,借助国际国内市场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避免因盲目跟风而导致同质化倾向严重、资源浪费,阻碍国家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区域外经济贸易的冲击,导致我国自由贸易区内经济贸易合作动荡不安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保护本国经济与贸易,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深厚,这无疑给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造成巨大的压力。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在出口经济中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与贸易制裁。如2013年我国共遭遇19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92起贸易救济调查,较2012年增长了18%。2014年我国共遭遇18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06起贸易救济调查,较2013年增长了15%。2015上半年我国共遭遇1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37起贸易救济调查,较上年同期下降34%。同时,我国面临的贸易壁垒不仅来自发达国家,也同样来自与我国出口有竞争的发展中国家。如2014年我国出口商口遭遇二十国集团(G20)国家设立的贸易比例高达6.4%。区域外经济贸易的冲击,使我国企业蒙受严重损失。尤其在美元贬值、欧元危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中国区域合作速度趋缓,导致自由贸易区内经济合作不稳定。

三、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提升途径

(一)进一步推进亚太自贸区的必经路线图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经济总规模占全球57%,贸易总规模占48%。2014年全球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APEC会议更是全球诸目,以“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旨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亚太地区乃至促进全球经济共同繁荣。当前,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进一步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必经路线图对于提升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由此,我国应建立自贸区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多边、双边自贸区协定谈判,开启亚太经贸合作新航路,利用差异性、互补性战略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着力推进亚太自贸区必经路线图,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亚太伙伴关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着力构建亚太地区经济走廊。

(二)加快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日、韩均为亚洲发达国家,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领先于中国。同时,日韩两国农产品大量依赖进口,而中国地域广阔、农产品丰富,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事实上,中日韩三国毗邻而居,中日韩自贸区的建成,对于实现成员国间市场与技术、技术与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尽管中韩两国与日本在政治、领土等问题上分歧较大,给中日韩FAT谈判带来不利影响。但日韩贸易上具有同质性,构建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协调体系,能够克服日韩的恶性竞争,促进三国实现互利共赢。当前,中日韩自贸区已完成了八次谈判,在推进政治、经贸、可持续发展、人文、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已有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应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信息技术协定扩围,积极参与环境产品、政府采购等国际谈判。着力实施自贸区战略,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

(三)积极推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自贸区谈判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陆、海丝绸之路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紧密联系。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自贸区谈判,有助于实现双方资源禀赋、资金优势、市场潜力的有效对接,将带动阿拉伯国家经济与东亚、东南亚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中阿双方通过双边渠道,充分利用中阿合作论坛平台,扩大开放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加强中阿在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电信等领域的合作,为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化油气领域上下游合作,逐步开拓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着力带动中阿务实合作转型升级。拓展金融、核能、航天等新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早日设立。积极深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打通中阿地区经济走廊,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四)进一步探索与主要发达国家开展自贸区谈判的途径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以合作共赢的视角积极探索与主要发达国家开展自贸区谈判的途径。2014年,中美双方贸易量达到5200亿,双边直接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建立中美自贸区”的设想将有助于全球经济融合,进一步推进全球经济自由化、一体化的进程。目前中美两国元首已启动两国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就WTO信息产品扩围协定达成共识。我国应进一步推动美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在积极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同时,探索中美开展自贸区谈判的途径。同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战略。德国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在资金、技术、研发等领域占据着领先优势。我国可探索以市场交换技术的新模式,推进中德制造业对话,拓展智能制造、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构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五)不断推动国内自贸园区的发展创新

截至2014年,全球已设立自贸区1200多个,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一数据还将持续上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已意识到自贸区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方。2013年我国建立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福建、天津、广东自贸区相继挂牌。在国内自贸区“光环效应”的背后,必须推动国内自贸园区的发展创新,与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调整,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并且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向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树立质量取胜的贸易大国地位,创立国际品牌,取得自主定价权,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研发力度,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国际竞争力,创立国际品牌,树立中国企业形象,提升海外用户的信任度;坚持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扩大自贸区开放度,扩大协定中享受关税减免优惠的商品品种,积极推动联运机制建设,促进信息互通、合作共赢;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消除双方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市场化。▲

参考文献:

[1]徐晓林, 杨保清. 海关特殊监管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问题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 2014, 6: 014.

[2] 蔡春林, 刘畅. 金砖国家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冲突与利益协调[J]. 国际经贸探索, 2013 (02).

[3] 樊颖. 基于自由贸易区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商情, 2015 (017): 274-274.

[4] 李玉举.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展, 成效及建议[J]. 国际经济合作, 2013 (4): 34-38.

[5] 刘志中. " 新丝绸之路" 背景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J]. 东北亚论坛, 2014, 1: 018.

[6] 汤维祺, 吴力波. 以自贸区建设为支点助力金砖合作的长期战略——“金砖国家发展与中国自贸区建设论坛” 综述[J]. 经济研究, 2015, 50(1): 183-186.

[7] 沈家文.中国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全球化, 2015(10):26-31.

[8]门洪华,刘笑阳.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2):67-69.

[9] 兰旻.金融支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3):45-50.

[10] 岳文; 陈飞翔.积极加速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J].经济学家,2014(01):40-47.

[11]陈晨.中国自贸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5(04):6-8.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谈判贸易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俄乌第五轮谈判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贸易统计
关于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