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武 张玮然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荆州434000)
城郊镇可以理解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外围地带,从城市的扩散作用或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也可称之为城市阴影区或城市的“侵入”地区。是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交接地带。2011 年底,荆州获批成为中部第三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荆州开发区的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用地瓶颈日益凸显。
目前,荆州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中心城区的极化效应逐渐显现。随着国家级荆州开发区产业的不断转移,原处于城市发展“阴影区”的城郊镇由原来的“单一型”发展模式将转变为“市、镇联合型”发展模式。处于开发区周边的乡镇从产业构成、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必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本文以地处开发区周边的乡镇之一岑河农场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条件,以产业集聚发展为视角,研究其空间布局,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大城乡发展力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按照“五位一体”实现现代化建设布局。以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突出“就地、就近城镇化”。
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为荆州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规划有助于荆州融入区域城市发展格局中,从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投入中接受政策扶持;有助于其融入区域产业协作中,接受区域资源、人才、信息的交换;有助于其融入区域交通格局中,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
岑河农场紧邻国家级荆州开发区,地处荆州中心城区东部门户位置,蒙华铁路荆州站落户该区域,沙公高速公路从场域东侧穿过,荆州飞机场选址于岑河农场东侧约5 公里。城市级的多条主干道包括上海大道、深圳大道、荆沙大道、沙岑路等已敷设至该区域,通往机场的快速通道—开放大道也横穿该区域,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岑河农场位置图
荆州开发区的产业用地以每年约2 平方公里的用地进行扩张,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已远不能满足开发区作为产业转移基地的用地需求。城市功能由向中心区集聚转为向周围扩散的时期,位于核心城市边缘地带的乡镇由于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成本较低等优势吸引着各方面的资源流入,开发区周边的乡镇日益成为发展的焦点。
同时,依托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使得产业达到一定规模构成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集中配套,形成集聚效应,降低建设成本。岑河农场、沙市农场及江陵县滩桥镇以其紧邻荆州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也将成为产业集聚发展区环境下的乡镇。
目前荆州开发区的工业发展处于集聚拓展阶段,周边乡镇需要紧邻开发区发展工业园区以构成工业集聚区。针对像岑河农场这类近郊城镇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面临的新机遇,结合荆州市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开发区工业集聚区未来空间转型的需求,对近郊小城镇的发展要求与模式进行研究。在规划中摒弃“就镇论镇”的发展模式,考虑到远期近郊城镇将作为城市远期发展的功能组团,以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岑河农场,近远期结合,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将荆州开发区及周边几个乡镇作为一个整体,以由相互独立的乡镇转向城市综合新城区、强调生产、生活的均衡为规划理念,从交通及基础设施对接、功能统筹、产业协调、生态网络共建等角度实现各个乡镇与开发区及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
(1)交通及基础设施对接。岑河农场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延伸的道路体系,以此为主要道路骨架来组织镇区内部道路。同时,镇区的道路组织应全面对接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消除地理孤岛,形成一体化的道路系统。借助城市大型的基础设施,包括变配电站、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同时从区域角度出发,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选址留有用地。
(2)功能统筹。用地的功能组织应打破行政界线的限制,统筹考虑。各个乡镇围绕开发区工业园区布置工业,形成工业集聚区;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生产性服务业用地等按照方便生活、生产的原则进行布置。居住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的布置要考虑其良好的服务性,提高居住的舒适性、生态性和安全性保障良好的居住环境。生产性服务业用地在工业集聚区内要考虑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加强产业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且,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高制造业的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工业集聚区的整体生态环境。
(3)产业协调与布局。荆州开发区结合现有工业企业,在对荆州工业行业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形成“1 +2 +1”产业格局,即“1”大核心竞争产业——装备制造: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工器件、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基础件等;“2”大战略新兴产业——精细化工:卤水钾盐、材料助剂、美容化妆品等;电子电器:电子信息、通信设备、家用电器等;“1”大传统升级产业——纺织服装:高档面料、品牌服装、功能家纺等。岑河农场的西侧为现状的电子工业园和机械工业园,且该区处于城市的上风向,规划在产业的选择上考虑与开发区产业的协调,确定岑河农场区域工业发展电子电器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考虑其东侧有铁路站场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在镇区东侧发展仓储物流。
城郊镇的独特优势就是拥有自然和郊野田园资源,规划将都市农业开发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在青岗岭分场与养殖分场形成都市休闲产业区。依托水网、田网发展近郊“体验式”农家游和生态游。规划在镇区内沿“南北渠”打造休闲滨水景观轴,将城镇旅游延伸至青岗岭分场的农家特色餐饮服务、都市农业观光、参与式“农家乐”等近郊旅游。
(4)生态网络共建。荆州中心城区的城郊镇大多水网密布,田网阡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很多乡镇将成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同时也将成为中心城区空间增长的边界。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坚持生态平衡,为城市预留生态廊道,将郊野风光楔入城市,有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规划将岑河农场作为整个区域的一个“生态地理单元”,协同其它区域共同构建网络化的生态格局。在岑河农场以农业用地为生态基底,城镇公园为斑块,以自然生态要素为基础,沿铁路、通往机场的快速路等交通走廊,及豉湖渠、宿驾渠、南北渠等水渠为城市嵌入多条生态廊道。在营造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工业集聚区及中心城区搭建构建生态网络的平台。
本文以岑河农场镇域规划为例,对处于工业集聚区的城郊镇的发展模式和编制思路进行了探索。以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为视野,强化城郊镇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强调在功能布局中注重生产、生活的平衡,避免工业集聚区走独立的工业园区之后再进行空间转型。
[1]潘斌,彭震伟. 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J].城市规划学刊,2015,(2).
[2]刘洋,徐婧.城市近郊小城镇发展模式及规划应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3]解洪图,彭晓烈. 沈阳市边缘工业区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6).
[4]樊灵芝.中心城市边缘城区产业集群的规划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