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5-12-23 01:25牟彬
魅力中国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牟彬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科传统开颅手术(小骨窗开颅术式)治疗,研究组采用外科微创手术(侧脑室外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肿清除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外科侧脑室外置管引流微创术式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清除颅内血肿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引言

HCH为颅脑外科一项常见病,但是对人体危害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救助患者,则会出现较高的致死率,也导致很高的死亡率。对HCH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主要是进行保守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比较差。手术治疗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项治疗方法,能有效解决患者身体疾病问题,起到很强的治愈效果[1]。先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在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平均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5±3.3)岁;其中11例脑叶出血,13例小脑出血,18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121.6±3.5)mL。研究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3.4)岁;其中13例脑叶出血,12例小脑出血,17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119.8±3.l)mL。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 方法

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对患者进行止血以及科学的脱水治疗,依照患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②研究组采用外科微创手术,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实质和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联合置管引流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头皮做一3.5cm长切口,颅骨开窗,直径为2.Ocm-2.5cm。结合头颅CT检查,避开重要功能区,选取适当手术部位,钻孔并铣刀扩大骨孔(2.5cmX2.5cm),置入一次性使用组织导管扩张器,在神经内镜下对脑实质血肿进行清除,部分患者经血肿腔进入脑室行血肿清除和置管[2]。在脑室内血肿较多的一侧穿刺定位,钻孔,铣刀扩大骨孔(2.5cmX 2.5cm),置入一次性使用组织导管扩张器,在脑室镜辅助下行侧脑室内血肿清除,使用中脑导水管对第三脑室血肿进行冲洗和清除,留置脑室引流管,回纳骨瓣并固定。经头颅CT对患者脑室积血容量进行观察。若脑室内存在较多积血,则注入2ml生理盐水+2万U尿激酶混合溶液,闭管2h后引流,1-2次/d,持续引流7d。若引流量不超过200ml,则持续引流直至变清淡。经头颅CT复查,患者脑室内无积血,局部病灶血肿量明显减少,可将双侧引流管拔除[3]。

1.2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评价患者疾病治愈的情况,分析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足内翻等概率。同时,需要评价两组患者在肢体能力以及生活能力上的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及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结构的慢性改变,可引起腦动脉透明变性,首先使心内膜下基质肿胀,内膜下脂质沉积。在内膜和内弹性层之间形成非结构化物质,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张力丧失和纤维蛋白坏死,导致局部动脉在血压的影响下锭状或隆起,也就是说,粟粒状动脉瘤,血液也可以侵入管壁,形成夹层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会导致出血。粟粒动脉瘤,也称为微动脉瘤,最初由CharcotBouchard等人提出H,主要是指大脑中小动脉的某些部分的纺锤状扩张。这些小动脉的形成机制被认为是长期高血压刺激下小血管内弹性层的破裂。只有残留动脉的内外膜,以及高血压的冲击引起脑小动脉硬化和透明变性。它引起血管张力的改变和局部凸起,形成微动脉瘤。这种粟粒性微动脉瘤多发生在基底神经节,丘脑,脑干等的细胞核中,被认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可能原因。脑小动脉的脂质样变性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长期高血压的结果导致脑小动脉的内膜水肿,渗透性增加。高血压在动脉壁上的长期压力可导致血管壁退行变性,导致小动脉脂肪样变及纤维蛋白样坏死。所以,动脉壁结构的破坏从而发生脑出血[5]。

侧脑室外置管引流不仅能对脑室内积血进行充分引流,有效解除血肿在颅内的占位现象,还能够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降低颅内压,帮助清理脑室内血肿,降低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神经内镜是微创手术发展中的重要产物,术中经神经内镜直视可直接对深部脑血肿行有效清除。

本研究中,对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侧脑室外置管引流治疗,均能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9.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90.5%),这侧脑室外置管引流术治疗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86%)显著高于传统小血肿清除率(56%)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侧脑室外置管引流治疗效果更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HCH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要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文.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 5,4(A3):20244-20245.

[2]顾绍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大医生,2014,2(22):42-43.

[3]郝鑫,王禹,柳羲,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89):35.

[4]袁军,赵海霞.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70):32-33.

[5]万正平.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5,30(01):166 -168.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