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也需要紧跟步伐,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加享受这个过程,从而掌握一些能力。鼓励参与,培养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猜想的思维习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与联想思维的能力。鼓励问题解疑,善于联想类比,培养创新能力。注意情商培养,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教育
当前,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根据数学学科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心理学》-书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心理感到安全和自由,教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用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目光去触摸每一个学生,当他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就不会害怕表现。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他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思想的火花而无须压抑,不怕别人笑话和讥讽。所以,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鼓励那些以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提高对于那些不同于传统方式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学生的容忍精神。其次应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最后,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功能”,把爱融进学生的心里,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和蔼的微笑覆盖全体学生,形成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形成或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二、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论的学习,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的教育手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并正确处理好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坚强的人格特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课堂搞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创造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创新学习习惯和富于联想,敢于求异的创新品质。
三、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时,应注意几点
(一)对学生最初的創新能力要加以肯定
小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扩展,能一题多解,要给予肯定。《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过程”,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去“经历”,但是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一些计算方法,而是通过活动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和发现的机会。如在小学数学第一册中讲“凑十法”就并不是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好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只要解除了对学生的束缚,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至于学生的方法又多又杂的问题,教师不能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作好动力上的准备,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处于最初状态的创新意识与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混在一起时,作为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指导,切莫泼冷水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能挖苦、讥讽。其次,教师要认识到,错误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因为它是正确的先导,能从另一个角度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判,用点拨性的语言去帮助学生廓清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找到发生错误的原因,主动纠正错误。再次,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开放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在自主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自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创新智慧的追求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轻易遵循既定的“封锁线”,更不可盲目地禁锢于所谓“不可逾越”的禁区。人类有很多新知都是在冲破前人经验束缚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小心呵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点燃学生创新火花,为学生创造宽阔的想象空间。
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充分利用一式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方式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扩展学生的思维面,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首先应从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上进行扩展。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学,在知识联系上下功夫。其次,扩展学生的思维面,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宽”、“广”的而上发展。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时的联想,这也是扩展学生思维面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要注意“多想一点”的训练。
(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新发现”,实际上是人类早已掌握了的知识。如果教师把这些知识全盘托出,学生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发现”的机会,留给他们思维的空间,以保证他们的主动发展,这样培养创新意识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重点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作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鼓励他们积极运用原有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对于有关新知识的原理、结论,不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去思考、概括。这样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就落到实处,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