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方法研究

2015-12-23 09:30郭金林田春男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郭金林 田春男

摘要:学生的接受能力大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都不相同,相同的作业将学生的学习差距拉开很大,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分层作业的设计就是解决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类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作业分层设计的目的就在于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作业 设计

当今教育,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多而繁杂,单调且枯燥,题海战术成为了教师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法宝之一。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大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都不相同,相同的作业将学生的学习差距拉开很大,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分层作业的设计就是解决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类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作业分层设计的目的就在于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对于学生来说的必要性,是十分重大的。学生对学习的接受能力与思考能力大不相同,如果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做着相同的作业,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好的学生,做一些基础的题,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已经把基础掌握了,他们的层次应该咋突破更难的、更综合的题型。学习不好的学生适合做基础题,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但并不适合做高难度的题,因为自己连基础知识都不了解,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数学思维,进而解决综合性强的数学题。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来说,除了掌握基础,应该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比如能力提高题、锻炼思维能力的题等等。分层设计作业,正是顺应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作业的训练,有效地提高自己学习能力。

2、分层设计遵循的原则,落实到每一类学生

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有上进心,许多学习差的学生自己本身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与上进心。教师不应只抓重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中的学生,忽略了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在分层设计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落实到每一类学生,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2 1贴近生活、容易理解作业的设计要有很大的趣味性,贴近生活,易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解决数学。2.2创造与实践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避免以往的机械化作业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并将其加以提高。

3、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方法

3.1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以往的作业大都是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作业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2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据调查表明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中存在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以,我校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三个层次学生的现状,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在布置作业作业时应遵循:对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

3.3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不局限于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作业设计要体现研究性。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同时鼓励学生对知识“在创造”“再发现”。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使学生从传统的模仿中转化到对知识研究上来。

3.5作业设计要體现趣味性。教育学家乌中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趣味性作业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局限于书面作业,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项制作。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演变、补充,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状态。

4、结语

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在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