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曼 黄 旭
竞争远未结束
———后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竞争态势分析
谢尔曼 黄 旭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随着互联网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融入金融体系、传统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拥抱互联网、监管机构初步构建成面向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我国正逐步进入“后互联网金融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5月央行向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27家公司签发的首批非银行支付牌照起,目前总计发出了270张支付牌照。这些机构凭借国内相对宽松的监管,获得了快速发展。而最近的两个事件似乎正在预示着非银行支付“严监管”阶段即将到来。2015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起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提出了更加明晰的划分,更加凸显对非银行支付“小微、便民”的经营定位。2015年8月底,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因挪用客户备付金、掩饰资金流向、超范围违规发行网络支付产品等问题,被中国人民银行取销了《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首家被注销支付牌照的非银行支付公司。
对于监管趋严,有的观点认为,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历史上所获得的监管套利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其业务规模也将受到抑制;有的观点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将有可能在支付结算领域进一步获得竞争的主动地位。这些观点是否合理?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的竞争优势是否会因监管趋严从天而降?本文将从支付结算业务的重要性、支付结算业务的创新路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对后互联网金融时代支付结算领域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
在各项金融业务当中,支付结算业务由于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其地位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事实上,支付结算业务在各类金融系统当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更是重中之重。
从金融对用户带来的效用的角度来看,支付效用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金融效用。商业银行对客户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支付、融资、投资三大方向,并通过这三个方向的服务为用户带来金融效用。支付结算业务的边际成本低、边际效用高,是商业银行开展各项金融服务的基础,支付效用和融资效用必须依赖支付效用而存在。因此,支付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的关系,就如皮与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信息留存和分析价值的角度来看,支付结算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重要的信息来源。支付结算业务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中,客户使用频率最高,关系最复杂,这样的业务特性就导致客户在使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会留下粒度更细、频率更高的交易信息和行为信息,同时,由于支付结算涉及收支双方,因此业务信息不但能够支持对个人消费者的数据分析,也能够较好地支撑企业和机构的数据分析。京东白条、阿里花呗、芝麻信用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支付结算信息而推出的。
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支付结算业务体验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户对于一个金融机构的整体印象。在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各项服务和产品中,活跃客户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业务就是支付结算业务。如果一个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业务体验很差,即便其他服务和业务做得再好,也很难在消费者当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从而丧失既有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反之,如果一个个金融机构能够把支付结算业务的客户体验做到极致,即便其他的金融服务有缺陷或者缺失,依旧能够获得相当体量的用户。
鉴于其重要地位,在后互联网金融时代,支付结算业务的价值无疑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和发挥,必将引起各类机构的重视。
过去的十几年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都在支付结算领域做出了诸多创新,无论芯片卡、闪付卡、动态密码支付,扫码支付、声波支付;无论是手机号汇款、AA收款、当面付款,还是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无论是手机银行,还是微信钱包、支付宝钱包,都大大改善了消费者的支付体验,提升了无钞、无卡支付的普及程度。那么,支付结算业务的创新应当遵循怎样的路径?将来的支付结算业务将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例如,支付宝的“看家本领”担保支付,就是将商业银行为企业和机构设计的支付功能迁移到人与人的支付场景中,解决了网络空间中交易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支付对手方对熟悉程度的要求、增加了收支双方的地理距离。支付宝钱包和微信钱包的扫码支付,就是通过技术革新,设法降低便利店、超市、卖场、餐饮、打车等支付场景的支付耗时,同时使用降低商家支付费用的策略加速商户签约覆盖率、通过补贴客户的方式降低客户支付对流动性的消耗。蚂蚁信用、蚂蚁花呗、微众银行微粒贷、京东白条等产品,将客户的支付行为纳入其信用评估体系中,让客户日常的消费支付行为也能够累积获得其他增值服务(例如信用贷款、租车免押金等)的禀赋。
在后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用户和信息方面的威胁不容忽视。
在线上个人消费支付领域获得了一定竞争优势之后,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使用互联网技术,部署了与当前商业银行的POS网类似的线下收单体系。以支付宝手机钱包和微信支付为例,这两家机构已经通过设备改造补贴、费率优惠等措施,连接了上万家线下便利店、超市、商场、餐饮店、电影院、自动贩卖机等线下消费商户,对于经营规模更小的商贩,这两种支付工具还提供了基于转账功能而开发的体验方便流畅的“当面付”功能,几乎覆盖了消费者线下日常消费的所有场景。这种使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虚拟POS网络,实现了实体POS网络的所有功能,并且能够采集更多、更细节的用户消费数据,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与此同时,诸如大众点评、美团、滴滴打车、微店等互联网平台,一方面,研发更加便民的场景化APP,通过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生活质量获取大量的客户;另一方面,在用户支付环节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发挥其跨行收单和支付成本方面的优势,不但快速吸引了大量的客户,更凭借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培养、改变了客户的支付习惯,使得“无卡、无钞”的支付方式深入人心,从而客观上威胁了商业银行既有POS网络的市场份额,使商业银行既有的支付结算客户面临流失的风险。
此外,商业银行在与非银行支付机构进行博弈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利用好监管政策,使自身出于信息不对等的不利竞争地位。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10号文明确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有义务将个人消费交易的商户信息回传给商业银行,但这一监管规定至今仍没有得到落实,这一现状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商业银行失去了对客户消费数据的掌控,使本应留存在商业银行的客户消费信息转移到非银行支付机构,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信息资产流失;另一方面,由于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回传客户的消费详情,导致客户在商业银行的电子渠道当中无法进行自助对账。
可见,非银行支付机构从网络消费切入,逐步稳固了网络个人消费的支付结算业务之后,正着力加强线下实体消费、转账汇款的市场份额,凭借其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细化交易场景,打造出优良的客户体验,并借此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获取大量客户(特别是年轻客户)的同时,收集更加细致、频度更高的交易和行为数据,从而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巩固制造壁垒。用户和交易行为数据是商业银行不能失去的阵地,对此商业银行必须有所感知,有所防备。
商业银行必须明确的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支付结算业务,其互联网化趋势已经无可逆转,商业银行必须拿出勇气,从金融生态的高度,重新谋略支付结算业务市场,从顶层设计和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向共同努力。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将现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纳入到统筹设计的金融生态当中,放下身段,以开放的心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发挥商业银行网点多、客户经理营销能力强等优势,为商户免费提供一点接入、多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打通的支付结算接口,从而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形成OTT(Over The Top)竞争,同时获取跨行的客户消费数据。在底层的技术积累上,要保持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步,与手机制造商、智能硬件生产商进行跨界合作,推出更加便捷的支付产品,并借鉴Ripple网络、加密算法货币等先进的互联网支付技术和体系的技术,谋略下一代,互联网支付结算平台,在国际支付清算市场中打造与中国经济实力相称的跨境支付体系。
总而言之,在后互联网金融时代,以支付宝、财付通等平台为代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将持续地对商业银行构成挑战。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文化决定了其在跨界金融的过程中,会持续地保持创新压力,以期能在某个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正如十几年前支付宝在个人网络消费支付领域的创新一样,非银行支付机构将持续不断地利用其在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和客户使用习惯等方面的优势,在现有监管的体系之外寻求创新,进一步挤压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市场空间。对此,商业银行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支付结算业务是各类金融产品产生效用的基础,谁失去了支付结算阵地,谁就要失去竞争的主动。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核心,就是支付结算产品的金融效用。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地认识这一点,汲取十几年前在个人网络消费支付结算领域的教训,警惕当前互联网企业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无钞无卡支付方面的广泛渗透,开发出更加安全便捷、附加效用更高的支付工具和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将现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纳入全局的战略规划当中,以合作共赢的态度,将商业银行广泛的物理网点分布、专业的金融营销团队、支付结算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在互联网技术、支付场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彻底放弃监管幻想,勇于自我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占据先机,打造更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