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的安全隐患
——“天天相见”却“视而不见”

2015-12-23 09:09赵国栋
中国防伪报道 2015年2期
关键词:保鲜膜纸杯胶带

文 赵国栋

塑料制品的安全隐患
——“天天相见”却“视而不见”

文 赵国栋

舌尖上的安全频频亮起红灯,我们不禁要担心在每天与食物“亲密接触”的餐具、食品包装中,到底哪种材料最容易出问题?使用这些餐具、包装时又有什么讲究呢?

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的同时,健康杀手也在大行其道。有毒塑料餐盒、双酚A奶瓶、医疗垃圾塑料袋……国家出台了各项法令,也在严格打击这些健康杀手。但是,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无法避免,那就不能只是单纯的依靠国家法令的打击,自身也要学会辨别。

方便却不放心

柠檬杯喝水不靠谱

2014年什么杯子最火,柠檬杯毫无悬念当选。这种被称为“喝水神器”的杯子,杯底有一个锥形手动榨汁器,将杯子倒置后,再把切开的柠檬放上去然后扭转几下,把底部盖子拧上,杯子加水后,来回翻转几次就能喝到新鲜的柠檬水,所以又称“柠檬杯”。

据了解,柠檬杯最早在韩国走红,所以现在网店上也有不少人从韩国代购柠檬杯。但网络走红之后,仿冒品就层出不穷。目前市场在售的各种柠檬杯都打出了“喝水神器”的称号,有的号称是韩国代购,有的号称是美国进口,有的则号称适用于儿童……价格从二三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是,不难发现其中很多款杯子上,甚至找不到生产企业信息,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大多数柠檬杯都标明,瓶身使用的材料是“Tri-tan(共聚酯)”。“共聚酯”为何物?其实就是塑料,而且“共聚酯”在有机化学中是比较脆弱的一种成分,当遇到高温、酸或碱的情况下,会分解出小分子。而这种分子可能会对人体有害,会有变形、异味、掉色等现象出现。

而这种分子可能会对人体有害,会有变形、异味、掉色等现象出现。近日,已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花了近百元在网上买了个柠檬杯,可当柠檬杯内装上热水的时候,散发出的味道着实让人难以忍受。

柠檬杯热销,一些不良商家看准商机,使用劣质塑料低成本生产牟取暴利,使用这种水杯喝水,高温会让有害物质析出,长期使用这样的劣质水杯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不要贪图便宜,要选择有QS标志或者海关检验认证标志的产品。

专家提醒:

1、营养科医生:对于商家宣传的喝柠檬水的众多神奇功效,消费者要科学、冷静的对待。柠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喝柠檬水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美白功效并不明显。另外,由于柠檬具有光敏作用,如果喝完柠檬水,立即出门晒太阳,不仅不能美白,反而有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

2、食品安全专家:消费者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水杯,要选择有QS标志或者海关检验认证标志的产品。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使用回收的废料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出所谓的柠檬杯。使用这种水杯喝水,高温会让有害物质析出,如塑化剂、双酚A等有毒有害物质都对人体伤害较大。资料显示,塑化剂吃进去后会影响人体的激素调节,引起女孩早熟、男孩女性化;而双酚A则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

保鲜膜保鲜不保险

目前,用保鲜膜包装出售的食物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随处可见,并且被愈来愈多的家庭所接受。保鲜膜轻轻一盖,保住食物的美味,为料理食物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研究发现,这种随手可得的方便,其实并不安全。而一些食物并不合适使用保鲜膜,不仅不能保鲜,而且对身体也会造成危害。

保鲜膜危害健康

为了增加其黏性、透明度和弹性,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中增加了一定量的增塑剂,而增塑剂含有一种化合药剂,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很大破坏作用,会扰乱人体的激素代谢。

经过长时间的包裹,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且在加热时,会加速增塑剂中化合药剂释放到食物中,食用后会引起妇女患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甚至精神疾病等。目前,增塑剂在欧洲已被限制使用,在韩国被明令禁止使用。

分清种类再使用

目前,市场上的保鲜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保鲜膜,适用于冰箱保鲜;一类是微波炉保鲜膜,既可用于冰箱保鲜,又可用于微波炉,消费者在使用上要特别注意区别使用。

没有注明适用微波炉的保鲜膜,就不宜在微波炉煮食及加热用。即使有些保鲜膜声称可用于微波炉,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以防止温度上升而导致保鲜膜融化,粘在食物上。保鲜膜与食物表面最少应有25毫米空隙。而选择耐热玻璃、瓷盘等来代替保鲜膜覆盖食物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样可避免保鲜膜融化和保鲜膜中的增塑剂被食物吸收。

不要带着保鲜膜加热食品

保鲜膜中可能含有PAEs(邻苯二甲酸盐,塑化剂的一种)和DEHA(N, N - 二乙基羟胺)等化学物质,微波炉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因此食物包装任何保鲜膜时,最好不要使用微波炉烹调或在蒸笼、电饭锅中加热;即使没有接触到也最好去除保鲜膜。平时保存食物时,多改用有盖的瓷碗盘或不锈钢容器。如果可能的话,买肉时,尽量用自备纸来包肉。如果食物装在无盖的陶瓷碗内,附盖保鲜膜,不要装满以免碰到食物。

专家提醒:请慎重使用保鲜膜

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适合用保鲜膜保存。尤其是一些本身会散发出催熟气体的水果和蔬菜,例如西红柿、香蕉,用了保鲜膜,会不利于催熟的乙烯气体散发,反而缩短了保存期。最好的保鲜,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食用。保鲜盒在保持水分的同时还能保持食物的味道,所以如果是保存熟食,建议选择保鲜盒。

水分较大的水果和蔬菜比较适合用保鲜膜。比如苹果、梨、油菜、韭黄等,不但能长时间保鲜,还会增加其中的一些营养素。实验表明,100克裹上保鲜膜的韭黄,24小时后其维生素C含量比不裹时要多1.33毫克,油菜、莴苣叶多1.92毫克。但有些蔬菜的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100克裹上保鲜膜的萝卜存放一天后,其维生素C含量减少了3.4毫克,豆角减少3.8毫克,黄瓜存放一天一夜后,其维生素C的损失量相当于5个苹果。

熟食、热食、含油脂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最好不要用保鲜膜包装贮藏。这些食物和保鲜膜接触后,很容易使其材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挥发,溶解到食物中,对健康不利。目前市场上出售的

PE保鲜膜燃烧现象:滴蜡油,无烟

PVC保鲜膜燃烧现象:冒黑烟,不滴油

有图为证绝大部分保鲜膜和常用的塑料袋一样,都是以乙烯母料为原材料制作而成。有的保鲜膜材料是聚乙烯(PE),这种材料不含增塑剂,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一些;有的材料是聚氯乙烯(PVC),这种材料经常加入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剂等原料,对人体有危害。因此,在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能不用则不用保鲜膜包裹食物。

塑料袋打包不健康

在早餐点、小餐馆我们经常看到热气腾腾的油条、蒸包等一出锅,马上被扔进塑料袋,塞到顾客手里,像流水线一样,方便快捷。不仅如此,打包剩饭菜、超市装热食,处处可见塑料袋的身影。可你有没有认识到,

塑料袋不是万能袋,即使是食品专用袋,装错了东西也会危害健康。专业人士指出,塑料袋打包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塑料袋打包食物普遍存在

很多餐馆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袋打包没有吃完的食物,然而提供的塑料袋并没有任何识。我国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食品用塑料袋需要注明“QS”标志和“食品用”、“食品专用”等字样。

早餐店、路边摊使用塑料袋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不少学生、上班族因为赶时间,早上都在街边早餐点上买热气腾腾的油条、包子等食物,用塑料袋打包到学校或单位吃。

“因为怕迟到,早上都是在早点摊买两个包子带着走的。”“每次去餐馆吃饭,不小心就点多了菜,不过吃不完的我都会打包回家,勤俭节约是美德。”但是也有很多消费者表示出担心,“每次打包回家的食物都是直接放到冰箱里,一般是隔天才吃,也不知道那些剩菜直接用塑料袋装那么久对身体会不会有伤害?”此外,许多小吃摊摊主表示:“用塑料袋套碗打包,汤汤水水不容易外漏,方便得很。”

高温会导致塑料袋产生有害物质

破坏免疫力。有些塑料袋和纸质餐盒会添加一些增白剂、荧光粉,这些物质除了有潜在致癌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

引起血液系统疾病。非食品用塑料袋中含有的聚氯乙烯,加热后易产生有害物质,引起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疾病。

致癌。食品用塑料袋的成分多为聚乙烯,110摄氏度以下不易分解,所以装温度不超过110摄氏度的含水食物,一般没有安全问题。但油条等刚出锅的油炸食物,温度远远超过了食品袋的耐受温度,可能导致有害物质产生。轻则可能头晕、恶心,重则有致癌可能。孕妇如果中毒,胎儿出现畸形的几率很大。

导致胆、肾结石。不合格的硬塑料餐盒和塑料袋中多含有工业碳酸钙和石蜡。碳酸钙可使人出现便秘或胆、肾结石,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就会在人体内反映出来;石蜡则会使人拉肚子。

影响智力。如果塑料袋中重金属超标,会对血液系统和智力发育造成影响。

专家声音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光盘”行动,打包行为,节俭、环保的同时,需要多加重视打包用具,比如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的质量。一定不要贪图方便。便宜,随便用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袋,而牺牲自己的健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饮食中,我们应避免使用塑料袋打包食物,保护环境又可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形小危害不小

胶带扎蔬菜“华而不实”

经常去超市购物的人会发现,近两年,超市出售的蔬菜基本使用胶带分扎捆绑,颜色不一,蓝的、绿的、红的都有。每扎蔬菜的根部及叶子部分都与胶带“亲密接触”。相比市场里散卖的蔬菜,包扎后的蔬菜外观更干净整齐,除了蔬菜外,香蕉等水果和鸡骨草等汤料也捆上了胶带。

超市的工作人员表示,用胶带打包蔬菜瓜果或其他食材,主要是考虑到商品的美观及顾客的购买便利,如果不这样打包,不少人只挑品相好的买,甚至会直接将一些蔬菜的叶子撕掉,给超市造成损失,而对食材按照斤两或价格用胶带进行分装打包后,类似情况发生的几率降低了不少。

央视新闻曾报道,国内不少超市包扎蔬菜所用的胶带大多属于工业胶带,其油墨中的苯类物质会通过表皮向蔬菜内部迁移,而塑料的胶基常含塑化剂,对人体存在潜在伤害——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食品包装材料需绝对安全,而工业胶带,并不符合食品安全需求。

危害健康

对于这些胶带的材质是否会产生有毒物质以致影响消费者的健康,超市工作人员大多称不清楚,只表示胶带是统一采购,并按超市要求捆绑。超市员工表示,胶带购自网店,价格便宜,款式多样,胶带上大多没有标明生产商、使用注意等事项,只有诸如“每日新鲜”的字样或英文字母。没有什么标准,也从来没有人检查过。

据了解,这种胶带大多属于工业胶带,其油墨中的苯类物质会通过表皮向蔬菜内部迁移,而塑料的胶基常含塑化剂,对人体存在潜在伤害。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食品包装材料需绝对安全,而工业胶带,并不符合食品安全需求。

监管空白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关于食品胶带使用的标准和规范。但《食品安全法》规定,直接接触食品的容器、包装必须是无毒无害的。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也规定,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

记者分别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咨询,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均表示食品胶带的使用并不属于自己管理范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所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管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超市蔬菜使用胶带包装属流通环节,应由食药监局管理。”但当记者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咨询时,相关工作人员却表示,只负责食品的质量监管,捆绑蔬菜的胶带不属于食品,所以不属该部门监管。

最后,记者拨通了市工商部门的热线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很少接到此类投诉,要受理投诉并确定胶带是否有害,需要对胶带进行采样检测。工作人员还提醒,消费者需自行决定是否购买此类蔬菜。

专家声音

使用这些来历不明的胶带捆绑蔬菜水果是否会影响健康?

答案是肯定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表示,目前超市所用的胶带基本属工业级胶带,并非食品包装材料,而国内尚无食品级别的胶带,因此,用胶带直接捆绑蔬菜水果是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工业胶带中含有苯类、甲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微量摄入也将对人体造成潜在伤害。除了胶带表层印刷部分油墨中的苯类物质外,塑料所含的塑化剂、胶黏剂中含有的甲醛都会通过蔬菜表皮向蔬菜内部迁移。

目前已有不少城市明令禁止使用工业胶带捆绑蔬菜:

2011年,哈尔滨市农委下发文件《关于禁止直接使用胶带对蔬菜进行打捆销售的通知》,通知各超市取消用胶带直接捆绑蔬菜销售的行为,杜绝让胶带直接与蔬菜接触,一旦发现将被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2013年,宁波市贸易局下发《规范超市使用胶带包扎蔬菜销售的通知通知》,要求超市停止用黏性胶带直接接触捆扎蔬菜;

2014年,浙江质监部门的官方微博也发布信息称,目前超市所见的扎蔬菜的胶带基本属工业级,并非食品包装材料,用胶带直接捆绑蔬菜水果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小纸杯里“危机重重”

一次性纸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小工具了,绝大多数人也都使用过一次性纸杯。据了解,市场上在售的一次性纸杯主要有三类:一是用白卡纸做的,主要用来装薯条、爆米花等干燥食物,不能盛水;第二种是涂蜡纸杯,这种杯子防水、厚实,但不能装温度超过40℃的食物;最后一种就是“纸塑杯”,也就是外壁用一层纸,内壁涂了一层淋膜纸,以防水、防油,这种杯子是使用最广泛,也是厂家生产数量最多的。

这三种纸杯都应用专门的纸杯纸来制造。国家规定,纸杯纸不能使用再生废纸,不能添加荧光漂白剂。

但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不少纸杯厂使用的都是违反规定的回收纸。造纸厂为了降低成本,将废报纸、废纸箱、以及废弃书本低价回收上来,搅成纸浆,然后在里面加入大量的荧光漂白剂,使其颜色变白,还会加入一些工业用的碳酸钙、滑石粉,以增加纸张的重量。

危机重重

不良商家看重的是背后的暴利,但这样的纸杯对身体的伤害不言而喻。最严重的是,很多一次性餐具用添加了荧光粉等化学物质的纸张制成。回收的废纸本身就有许多灰尘、细菌,而荧光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其次,为了耐高温,一次性餐具内部会用一层淋膜纸,制成纸塑餐具。按照标准,这层塑料膜应该选择标准的聚乙烯,但一些厂商为了利益可能会使用工业用聚乙烯或者废塑料,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特别是用热水一烫,就会挥发出来危害身体健康。

最后,一次性纸杯上花花绿绿的图案也可能成为危害健康的“潜在杀手”。比如,纸质一次性餐具上的油墨采用的是非食品级油墨,其中就会含有非常容易挥发的苯,有致癌隐患。而纸杯一个叠一个,上面的油墨很容易沾到内壁,进入消化器官,对人体造成伤害。

专家提醒

1、学会鉴别。市场上一次性纸杯存在标识不全等问题,不少专家指出,能不用最好别用!如果的确要用到,则要学会挑选和使用的方法。按照新国标(GB/T27590-2011)规定,纸杯外面的印刷图案应轮廓清晰、色泽均匀、无明显色斑,但“杯口距杯身15mm内、杯底距杯身10mm内不应印刷”。

目前我国没有食品级油墨的概念,也没有可用于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喝水时嘴唇接触杯口,印刷图案里的油墨可能会被摄入,尤其是含苯油墨对健康更不利。同时在套杯子时,杯子底部有印刷图案,也容易把颜色蹭到另一个杯子的内壁上,因此底部也要求不能有印刷。

2、具体方法。通俗来说,在选择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摸”原则,注意看包装,产品包装上应注明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对着光看,如果有杂质或者蓝光,最好不要购买。如果闻起来有刺鼻的气味,或者摸着感觉太软,那就是劣质的。3、区分冷热。在使用时,还有注意冷饮杯和热饮杯不可混用。两者的区别在于制作过程中的一层“蜡”和一张“膜”。在快餐店中,冷饮杯多是用来装碳酸饮料和冰块,表面有一层食品用蜡。在0至5摄氏度时,这种蜡非常稳定和安全,但是只要水的温度超过62摄氏度,蜡就会熔化,大量摄入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贪图方便而用冷饮杯盛热水。也不要用涂有食品用蜡的冷饮杯盛放油性食物。

塑料吸管“虚有其表”

热豆浆、冰橙汁、鲜牛奶……这些美味饮品都离不开吸管的“陪伴”。

我几乎天天都在这里买早点,那天豆浆有点烫,插上摊主提供的塑料吸管直接喝了一口,却喝出满口的塑料味。殊不知,一根小小的吸管,却有可能是损害肝脏、肾脏甚至致癌的危险物。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餐饮场所,发现无论是大型酒楼还是街边奶茶店,都存在滥用三无吸管的情况。

市场VS超市

“我几乎天天都在这里买早点,那天豆浆有点烫,插上摊主提供的塑料吸管直接喝了一口,却喝出满口的塑料味。”很多在路边买过早点的人应该有此体会。大家平时都会用到吸管,但是提到吸管的卫生问题,很多人也很无奈。有消费者这样分析,一般塑料吸管是店家或者摊主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经营者从本钱考虑会选择便宜的,质量就很难保证。

为此记者走访了一家一次性用品的批发销售中心,在其中一个摊位,看到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吸管被简易的塑料袋装好,一股浓郁的塑料味扑鼻而来。记者随手拿起1元钱一包的吸管,发现上面虽有生产厂家、材质等信息,但并没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等信息。当询问这种吸管使用时是否会有塑料味时,店主不屑地回答:“塑料做的,有塑料味也很正常啊。”店家还表示,这种价格的吸管很畅销,均匀每根才2分钱,假如拿货多可以再优惠。记者向老板询问吸管的耐热度,店家回答说:“一看你就不是来拿货的,拿货的人都挑便宜的买。”

记者又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里的吸管大多颜色较浅,包装袋上具体标明了材质、保质期、生产商、联系电话、生产许可标志,还明确规定了耐热和耐冷温度。50根一包售价在5元左右,每根将近1角钱,是批发市场价格的5倍。记者根据其中一个品牌的吸管,致电其生产厂家,了解到按照国家现行规定,生产吸管的原材料应该是“聚丙烯”,也就是外包装上标识的PP材质,正规厂家生产的吸管,还会专门标注类似于“食品级颗粒料”的字样,可以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专家声音

1、垃圾吸管危害健康

记者购买的3种吸管,其中彩色吸管塑料味道最重。这种怪味吸管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

原料可能是废塑料。业内专家表示,我国规定吸管要使用聚丙烯材料生产,因这种材料不含有塑化剂,基本是安全的。聚丙烯原料分为食品级和非食品级,食品级的要比非食品级的贵1000—2000元/吨,使用不同材质制的吸管本钱差异非常明显。“三无”塑料吸管生产原料可能是工业级聚乙烯,甚至废塑料等。

颜料遮盖质量问题。有些无良商家为了掩盖用废塑料制作的吸管的杂色,会给吸管染色,颜色越鲜艳,安全隐患越大。

遇热散发有毒物。如果吸管碰到热饮散发出塑料味,肯定属于问题吸管,由于正常的PP,可承受100℃以上的高温,遇热是不会散发塑料味的。专家强调,一些无良的商家为了降低本钱,最大限度地牟利,往往会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废旧塑料,也很难保证安全卫生的生产环境,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一些致病菌。这种吸管在使用时,塑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之溶解在饮品中,长期使用会对人体的肝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尤其是经过高温烫过之后,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2、国家标准

早在2009年11月底,《聚丙烯饮用吸管》国家标准便已发布,并于2010年5月起正式实施。按照相关规定,一次性塑料吸管属于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必须获得质监部门颁发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在外包装上,必须有QS标志,并按照国家法规标注相关的使用材料、厂名、厂址。

3、巧挑吸管

首先是“看”:看看吸管的外包装有无QS标志,以及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等信息;看吸管的颜色,如果有颜色的话,吸管的安全性会降低,颜色深的要特别引起注意;看吸管内有无黑点杂质或气泡,因为这都是不合格产品的特征。

其次要“闻”:在吸管未接触饮料前要闻一闻有无刺鼻的异味。

第三要“捏”:如果捏一下吸管就扁了没有弹性,那就说明吸管是用比较薄的材料制成,质量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很容易就被吸扁。

对于随处可见的劣质吸管,应该加大力度监管塑料用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对市场上制售“三无”吸管的行为果断打击。同时,消费者对于问题吸管的忽视,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三无”吸管的横行。假如有消费者发现生产劣质吸管的场所,可以举报并配合相关部分进行查处;日常生活中拒绝使用劣质吸管保护健康,人人有责,人人可为。

猜你喜欢
保鲜膜纸杯胶带
保鲜膜
有些保鲜膜不能进微波炉
安全存疑、加速腐败,你家的保鲜膜“保险”吗
纸胶带随身笔
为什么保鲜膜具有吸附能力?
胶带有故事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简述输送胶带硫化粘接方法
纸杯提气球
纸杯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