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贺知
如何识别塑料制品的“身份证”
文 贺知
阿联酋一个12岁的女孩,因为连续十六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她得了癌症。瓶里含有一种叫做PET的塑料材质,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你因节俭或方便而重复使用,就有致癌风险。
塑料制品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塑料制品的种类以及包装也越来越明确。但是广大的消费者真正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亲密伙伴吗?塑料制品由什么材料制成?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三角形+数字+英文缩写——每个塑料容器或塑料制品的底部都有一个小小的“身份证”,代表塑料制品所包含的成分,以及不同的使用禁忌。但是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时并不熟悉或者忽视了这一重要信息。
塑料制品底部的标志代码,也就是一个带箭头的三角标志,这是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ociety of Plastics Industry,SPI)制定的塑料制品所使用的塑料种类的标志代码,在三个箭头组成的代表循环的三角形中间,加上数字的标志,将三角形的回收标记附于塑料制品上,并用数字1到7和英文缩写来指代塑料所使用的树脂种类。这样一来,塑料制品种便于识别,回收成本大幅度的削减。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这套SPI的标识方案。我国在1996年制定了与之几乎相同的标识标准。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常见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温度达到70℃时易变形,且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研究发现1号塑料品使用10个月后,释放出致癌物DEHP。因此,饮料瓶不要循环使用,更不能倒入热水,或用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HDPE
(高度密聚乙烯)
常见于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牛奶瓶等。使用温度为零下60摄氏度到110摄氏度。遇到油、乙醇、乙酸时,比较容易分解。而且这类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物质,变成细菌的温床,建议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PVC
(聚氯乙烯)
常见于雨衣、建材、塑料膜、PVC保鲜膜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遍。耐热至81℃时达到顶点,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甚至在制造的过程中也会释放,如果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所以在使用时,千万不要让它受热。建议不要盛装食物。
PE
(聚乙烯)
常见于保鲜膜、塑料膜等。目前超市常见的保鲜膜,一般都为PE材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有毒有害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一定要取下保鲜膜。
PP
(聚丙烯)
常见于豆浆瓶、优酪乳瓶、微波炉餐盒等。熔点高达140℃,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制品,可在清洁干净后重复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T制造,PET不耐高温,“混搭”组合是不可以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的。建议餐盒放入微波炉加热时,取下盖子。
PS
(聚苯乙烯)
常见于碗装泡面盒、一次性餐盒等。现在争议不断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大多都是采用PS材质,使用温度在60~70摄氏度之间,这样材质的产品不能用于打包滚烫的食物,不能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不能盛装强酸、强碱性溶液,否则会有致癌物析出。建议最好不要用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勿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PC & Tri-tan
&其他类
常见于水壶、水杯、奶瓶等,商场、超市也常用这些材质的水杯做赠品送给顾客。通常是PC和Tri-tan材质使用居多。一般情况下,PC使用温度为零下30摄氏度到140摄氏度,而Tri-tan的使用温度为零下40摄氏度到110摄氏度之间。PC材质因为透明美观,结实耐摔,所以很适合制作水杯等产品,但是可能含有一种叫“双酚A”的物质而备受争议。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清水清洗该容器,使其自然干燥。使用时,切忌过度加热,忌暴晒。
小编提醒:
1、使用塑料容器时,认清瓶底三角形内标注的数字,了解其特性才能放心使用。防止不正规厂家生产的加入有害物质的劣质塑料瓶,因为存在致癌等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
2、塑料“善变”,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贪图一时方便,而使塑料转化或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不要随意改作他用。
3、如需长期使用或用来盛装食品、饮料等,请尽量改用陶瓷、金属或玻璃等材质稳定的容器,既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又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