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华
(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卫生院,山东 济南 250113)
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干预效果
丁俊华
(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卫生院,山东 济南 25011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辖区内年龄≥60岁的人群,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血压、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较少、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8项,并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243份,回收有效问卷5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有脑卒中病史者287例,脑卒中患病率为5.61%;其中男性186例,患病率为3.64%,女性101例,患病率为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人群(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是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是预防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手段。
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脑卒中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1],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就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脑卒中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3年7~9月,以我院辖区内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1.2 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脑卒中风险初筛表》,以现场调查、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方式对我院辖区内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并对以上8项危险因素给予健康教育、规范管理和治疗等干预措施。调查人员为我院医护人员,均经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开展调查。
1.3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以中华医学会《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为依据[2],并经脑CT或MRI证实;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分别参照参照201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以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3];吸烟定义为每天1支以上,连续吸烟半年以上;血脂异常为三酰甘油≥2.26 mmol/L,或总胆固醇≥6.2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4.1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04 mmol/L;体育锻炼很少为次数<3次/周,且每次<30 min,从事重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4];明显超重为BML≥26 kg/m2;脑卒中家族史为被调查者父母一方或双方为脑卒中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243份,回收有效问卷5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有脑卒中病史者287例,脑卒中患病率为5.61%;其中男性186例,患病率为3.64%,女性101例,患病率为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比较: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由表1可知,有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人群(P<0.05)。
脑卒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诱发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据相关研究证明,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5],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生命安全。另有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干预,对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及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于发病前对疾病进行预防,特别是针对疾病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从而达到脑血管疾病避免发生或减少发生的目的。由于年龄、性别、人种等是脑卒中不可干预因素,因此,脑卒中一级预防措施主要针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糖尿病、缺乏锻炼等可干预措施[6]。高血压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高血压患者由于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管内脂质及血小板发生沉积,黏附于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动脉狭窄导致脑卒中发生,本次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率高达10.4%,因此,控制血压对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是正常患者的2~3倍,据相关研究报道,糖尿病病史每增加10年,患者脑卒中发病的风险增加2.16倍,而血脂异常和体质量超重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也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主要与患者机体脂代谢异常,胆固醇合成增多,血液黏稠度升高有关,因此,针对以上人群,严格控制血糖,改变生活方式,在保障能量摄入满足机体需求的同时,避免肥胖,改善体质量,必要时按时按量服用降糖降脂药物,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及其并发症发生。由于脑卒中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中有一为患脑卒中,其子女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13倍[7],因而具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更易发生脑卒中。此外,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也可增加脑卒中发病的风险性,针对吸烟、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应通过多种途径改善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戒烟限酒,有计划进行慢跑、步行、骑车等体育锻炼,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健康促进主动性[8]。体育锻炼可通过影响血压、血糖、血脂和体质量从而发挥降低脑卒中发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是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是预防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手段。
[1]饶宜光,池洪珊.深圳市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611-1622.
[2]袁鹏,张晓婷,毕齐.老年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2271.
[3]佘瑞芳,唐丽敏,欧永昌.5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93-1594.
[4]曾宏亮,石胜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964.
[5]朱幼玲,朱双根,徐格林,等.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0(11):686-688.
[6]周艳宏,杨期东,许宏伟,等.综合性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人群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 19(5):275-277.
[7]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等.上海市农村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与危险度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01-3403.
[8]王兵,姜玉章,沈冲,等.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92.
R743.33
B
1671-8194(2015)04-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