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015-12-23 10:52梅郝炳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针剂用药药物

李 梅郝炳金

(1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2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浅谈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李 梅1郝炳金2

(1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2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0例病例资料,对60例进行平均分组处理,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肠内给药,对照组为肠外注射。持续2个月治疗时间后,对2组病例进行效果评估,判断两种给药方式后期效果的差异性(P<0.05)。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2个月治疗后期无复发情况;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药物的给药方式不同,临床需根据患者实况采取不同的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肠内给药;肠外注射;吸收对比

药物治疗是解决异常病症的有效方式,现代医疗体系多数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为患者减轻病痛或促进症状康复。新时期国家对药物使用方式有了更多要求,从给药方式建立标准化用药体系,有助于实现药物吸收的最大化,改变了早期用药模式的不足之处。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按主要特点可分为肠内给药、肠外注射两种方式,适用于各类科室病症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两种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本文收录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的60例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0例病例资料。60例年龄范围10~60岁,平均年龄(43±2.2)岁;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45±3.2)岁;女20例,平均年龄(40 ±1.8)岁,所有患者临床均采用药物治疗方法。

1.2 方法

1.2.1 分组:对60例进行平均分组处理,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肠内给药,对照组为肠外注射。持续2个月治疗时间后,对2组病例进行效果评估,判断两种给药方式后期效果的差异性(P<0.05)。

1.2.2 评估:为了进一步检验中西医联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持续2个月治疗时间后,对2组病例进行效果评估,判断2种给药方式治疗后症状的差异性(P>0.05)。按照中华医学会药物疗效评估,通过患者临床用药后期的精神状态进行判断,分为治愈、显效、无效等三类:①治愈: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认知等,完全恢复;②显效: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认知等,基本恢复;③无效: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认知等,无变化。

2 结 果

本次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2个月治疗后期无复发情况;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治疗效果评估标准,观察组、对照组统计见表1。本次治愈情况: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用药没有出现无效患者;充分说明了两组给药方式效果接近,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3.1 选择给药途径的原则[1]。当患病需要用药时,有两种错误的观念必须要澄清:一是治病心切,认为服药的效果远不及使用针剂的快,因此不论患什么病,尤其是老人病倒,想让他们尽快恢复,都要求医师配给针剂;二是害怕针剂“入侵式”不良反应大,也怕“皮肉之苦”而抗拒医师的针剂。此两种观念都对治病不利,因为它有些接近给药途径之原则,只是太过绝对化,当紧急情况下或服药途径无效时,仍顽拒使用针剂,会延误治疗时机。医师在选择给药途径时的原则是,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内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为此世界上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注射剂使用率都在4%以下,而其他国家及地区随意打针的情况十分普遍,据调查,不少大城市医院的注射剂使用率都在10%左右。其实大多数疾病,除急救需要静脉用药外,打针和吃药产生的疗效只相差一两个小时,对一般病患来说不致于产生很大影响[2]。有时口服药的疗效还胜过针剂,如胃肠道病,胃药留在胃部中和胃酸,泻药与止泻药留在肠部才可发挥效用。只有在危、重、急或无法使用口服药如呕吐、吞咽障碍或不被胃肠吸收等情况下,才选择打针方式为好。

3.2 肠内给药

3.2.1 口服:口服给药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其缺点为:有些药物因本身的物理性质而不能吸收;有些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有些药物因消化酶和胃酸而被破坏;此外在食物和其他药物同时存在时,吸收多不恒定。口服药物要注重给药的剂量、时间,对不同时间段药物用法进行调整,以提高药物使用效果。临床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病况,实时调整原有的口服给药方式,避免用药不当造成的不利影响。

3.2.2 舌下给药:尽管舌下黏膜可用于吸收的表面积不大,但因为无首关消除药物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被吸收,吸收完全且速度较快。适用于需要快速比较紧急或避免肝脏的首关消除的方法。如硝酸甘油在舌下吸收十分迅速,可迅速产生治疗效果,参照患者症状情况合理给药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3]。

3.2.3 直肠给药:在患儿呕吐或意识消失情况下,通常通过直肠给药。经直肠吸收的药物,约有50%以上不经过肝脏,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但直肠吸收往往不规则、不完全,少数患者给药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感,这些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给药方式,从多个方面提升药物的使用效果。直肠给药方式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结合药物吸收及治疗效果,及时改变原有的给药流程,促使药物治疗发挥出理想的效果。

3.3 肠外注射

3.3.1 静脉注射: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无吸收过程,血药浓度可迅速达到高峰发挥治疗作用,因而作用迅速可靠。这是其他给药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但由于高浓度的药物迅速到达血浆和组织,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反复注射还有赖于持续保持静脉通畅。这种给药方法不适用于药物的油溶液和混悬液。

3.3.2 皮下注射:仅适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皮下注射药物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匀而缓慢,因而作用持久。皮下注射前要对患者身体状况系统检测,分析其是否符合皮下注射给药方式,选择合适的皮下注射方法。

3.3.3 肌内注射:药物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肌内注射,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注射治疗是保障疗效的关键[4]。这类给药方法需由主治医师决策,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一步处理,从而达到最优化治疗方式。一般来说,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法,对肌肉内部结构采取相关的控制,进而满足了不同药物使用的疗效要求。

4 结 论

药物治疗是临床处理病症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同患者所用药物、剂量、方式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何科学用药是现代医疗工作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次两种给药方式效果差异性不显著,只需按照用药准则拟定给药方案,均能取得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其中,不同药物的给药方式不同,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控制用药剂量、时间。

[1]莫李立,王素军.口服药物吸收模型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1):104-107.

[2]李汇涓,周宏灏.浅谈常用中草药对药物吸收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48-149.

[3]毕承华.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吸收环节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243-245.

[4]南莉莉,张超,杜娟,等.现代口服药物的吸收问题及促吸收方法的概述[J].上海医药,2008,2(8):355-358.

Influence of Administration of Drug Absorption

LI Mei1, HAO Bing-jin2
(1 Laiyang Health School, Laiyang 265200, China; 2 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tai 264199,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way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rugs.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in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60 cases treated in psychiatric hospital, average packet processing in 60 patients,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2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enteral administ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for the parenteral injection. Treatment was continued for 2 months time, evaluate the effect of 2 groups of patients, to judge the difference of two kinds of mode of administration of the late effects (P<0.05).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9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94% and 2 months later without recurrence treatment; two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Different drugs administered in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o clinical need patient live take different ways of administration.

Administration; Enteral administration; Parenteral injection; Absorption contrast

R969

B

1671-8194(2015)04-0003-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ZJYJY12011);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编号:J12WH64)

猜你喜欢
针剂用药药物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针剂发放中的应用探讨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单针剂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在婴儿12月龄接种加强剂量疫苗后的免疫原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
2011年至2012年医院抗肿瘤药物针剂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