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郧 陈科 孙菊水
●诊治分析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445例临床分析
陈小郧 陈科 孙菊水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在脑血管壁病变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或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脑出血或缺血,导致精神障碍。一般进展较缓慢,病程波动[1]。常表现为智能损害综合征、遗忘综合征、人格改变、意识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综合征,分离(转换)综合征,神经症样综合征等[2],也可几种症状叠加出现。鉴于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属于跨多学科疾病,诊断、治疗相对复杂,且多发于老年人,故笔者通过回顾该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期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工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老年精神科诊断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445例,其中男242例,女203例,年龄55~88岁,平均(64.0±8.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结果,精神症状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变明显相关,脑血管事件发生时间与精神症状的发生间期为25~750d。排除脑变性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原发性精神障碍合并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将44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按照单一症状或者叠加症状进行分析各项比例。将445例患者的精神症状如下归类:智能或记忆损害、意识障碍(主要为持续性谵妄、一过性谵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状、躁狂症状、分离(转换)障碍、焦虑、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等
9类症状并分析各项比例。
1.3 结果 445例患者中,只有单一症状患者132例,占29.66%,有叠加症状者313例,占70.33%。所有精神症状中,占比最高的前3位分别是抑郁症状、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状。各种精神症状占比详见表1。
表1 445例脑血管病的精神症状
脑血管病导致精神障碍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状群,大部分表现为两类和两类以上叠加症状,本文445例患者中,叠加症状患者313例,占70.33%,单一症状患者132例,占29.66%,可见精神症状的多样性、复杂性、识别的困难性,只有认真检查患者,才能真正掌握其症状,为分析病因,对各种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
精神症状的产生有其病理机制。众所周知,线粒体是所有真核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的制造中心,对维持细胞能量代谢和正常功能活动、参与细胞凋亡、调控起着重要作用[3]。线粒体中的囊泡贮藏多种神经递质,线粒体由于缺氧而破裂,导致囊泡丢失,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减少,导致抑郁、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状,在所有精神症状中,上述3种症状占比最高,说明脑血管病导致抑郁、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状最为突出,与Hackett等[4]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样,突触前膜乙酰胆碱减少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突触前膜多巴胺失衡导致精神病性症状和意识障碍。
脑血管病导致众多精神症状,在治疗上应综合分析,对症治疗。例如,患者有抑郁、精神病性症状时,不仅要使用抗抑郁、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给氧、抗凝、扩血管等治疗。部分精神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残疾,如血管性痴呆,因此,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基础疾病的治疗也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意识障碍28例,占6.29%,部分患者为谵妄状态或者一过性谵妄,特别是一过性谵妄,患者部分时间意识清晰,不易查觉,容易漏诊。由于谵妄状态的危险性高[5],医疗风险极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严格观察,及时诊断治疗。躁狂症状、分离(转换)综合征、强迫症状相对少见,常常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导致延误治疗原发病,引起医疗纠纷。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
[2]赵瑛,肖世富,夏斌,等.老年神经精神病学[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255-267.
[3]李则挚,张晨,方贻儒.线粒体功能异常假说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3):181-184.
[4]Hackett M L,Yapa C,Parag V,et al.Frequency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Stroke, 2005(36):1330-1340.
[5]张生.精神科病房常见谵妄状态特征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 (4):251.
2014-09-09)
(本文编辑:严玮雯)
313000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
孙菊水,E-mail:fhp9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