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的价值呈现
——以湖北日报《千湖新记》为例

2015-12-23 05:51张爱虎
新闻前哨 2015年3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系列报道深度

◎张爱虎

系列报道的价值呈现
——以湖北日报《千湖新记》为例

◎张爱虎

2014年12月,历时两年的大型系列报道《千湖新记》圆满收官,共刊发整版报道93个,获得广泛赞誉,为湖北日报这张传统党报,在与新媒体的火热竞争中,进一步赢得市场影响力,保持了原有的强势。同时,这组系列报道荣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集体)。《千湖新记》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市场需要有深度、有价值、能解渴的好文章。

深度突破

《千湖新记》甫一亮相,就是图文并茂的整版文章 《我亲我怨我忧洪湖水》。此后,几乎每周一个整版的节奏,后期一周两版,全部为一湖一版,共刊发93个整版。如此大胆地泼墨写意,纵观国内传统纸媒,实属罕见。

这种大手笔,实际上是对湖北优势资源再认识后的深度开发与挖掘。湖北是闻名全国的千湖之省。此前,对广大读者而言,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个抽象概念,并不具体。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千湖”究竟有多少个湖,每个湖泊的状况如何,有什么样的文化底蕴,它们承受了怎样的压力与痛楚,有着怎样的前途与希冀……凡此种种,无人可以细说。也正是如此巨大的留白,给新闻人铺开了一张无比广阔的白纸,可以作最新最美的文章。在两年实践中,对种种读者关心的话题,不回避,不掩饰,有深度,有理性,《千湖新记》给予了较为满意的答复。

这种大手笔,实际上是纸媒的一种自我突破。

众所周知,新媒体快。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抢发信息的速度以秒记,相对普通日报24小时的出版周期而言,移动媒体是所见即所得,传统纸媒的时效性劣势十分明显。

但从阅读习惯而言,不少受众仍习惯纸质阅读。从文字长度上说,手机报字数有限,约5000字左右,能承载丰富的信息内容,但为开掘深度带来限制;而做深度恰恰是纸媒的重要优势之一。可以这样说,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千湖新记》每版文字3000字左右,配图5幅左右,以深度见长,靠深度取胜,靠有份量的大块头取胜,靠有内涵、耐咀嚼的厚重文章取胜。

其实,如此大手笔,决非一时心血来潮,或迫于上级压力,完成指令性任务。相反,这恰恰是湖北日报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是湖北日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众所周知,在《千湖新记》开栏之前,湖北日报的品牌栏目之一《湖北作家写作家》就不遗余力地在推进,《千湖新记》开栏之后,又有《荆楚古村落》这样的特色栏目陆续开栏,如同接力赛般源源不断地为湖北日报添彩。

价值挖掘

媒体存在的价值,在于给受众提供便宜、便捷、有效用的信息。这是媒体存在的基础。价值挖掘与素材整合,是媒体记者常用的两种手段。

个人以为,一名好记者,在于能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价值体系作指导,对掌握的信息进行价值挖掘,提供给社会,用于指引,发挥参考作用。这一过程,如同股民在股市选股一样。如能遵行科学、系统的方法,可以挑选出具有成长价值的股票。正如沃伦·巴菲特挑选股票那样。

《千湖新记》大型系列报道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获得一致好评,最后省委书记李鸿忠主动建议集纳成册,关键在于报道直指人们内心的共同关注,也就是说,拨动了读者内心那根弦。

大致看来,《千湖新记》呈现了如下的价值追求:

对水生态、水环境的关注,期求找回一个梦里水乡,圆一个能承载千湖乡愁的中国梦。如:《梁子湖 盼你示范美丽中国》、《我亲我怨我忧洪湖水》等,将人们对水资源的关心与忧虑、爱水护水的满腔热情与无私付出,淋漓尽致地诉诸笔端,如诉如泣,拉近了省级党报与生活在千湖之省的广大受众的距离,表达了强大的庶黎之忧。

有歌颂,也有鞭挞。《汈汊湖 99道汊》、《野潴湖 原野上的幽兰》是对生我养我的湖水的一种深情吟咏。《大冶湖病重》、《人与水的命运警示——行走于高关水库的思索》,直面问题,敢于揭露,痛陈时弊,直抒胸臆,毫不留情,酣畅淋漓。

有渔歌渔趣,也有内涵丰富的水文化。如《鱼丸香溢汤逊湖》、《朱婆湖律动赶鱼声》、《天堂湖 渔歌一声白鹤两行》、《大鳡鱼撼动蜜泉湖》,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千湖渔歌,渔产业活色生香的一面,也呈现了荆楚人民的绿色追求。

又如《武山湖悟禅》、《大九湖 从迷雾中走来》、《金桂湖 山里闲听桂子落》等,记者借山水的宁静秀美,以细腻的笔触,为生活在拥挤喧嚣城市里的芸芸众生,描绘了一份清静心灵的净土。这不正是广大读者所期待的吗?

《人湖变奏曲——向阳湖今昔》展现了老一辈文化人风采与追求,呈现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斧头湖廊桥古渡飞流》,挖掘出斧头湖是一座桥梁的博物馆,言前人所未言……

当然,言不尽意。《千湖新记》展现的价值追求,远非这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所展现的价值追求,正是湖北日报这张传统党报长期以来的价值追求。可以说,一篇篇煞费心机的报道,不断拓展了报道面,丰富了报道内容,展示了大报风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成为忠实的读者。

素材整合

套用网络时代大数据理论的一句话,素材经过重新组合,能产生新的知识。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神奇之处。

这个新理论,对传统纸媒有效吗?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在《千湖新记》之类的大型报道上,效果立竿见影。

受信息爆炸的负面影响,海量式的信息流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客观上影响了传播的效果。纸媒在应对新媒体的竞争中,一度退缩,主动将篇幅消减,信息总体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虽然有消息+链接,消息+解读等报道方式的创新,但在潮汐式、海量式的信息流中,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记的报道并不多见。

而此次《千湖新记》大型系列报道的实践,湖北日报及其采编人员坚定地每周推出一个整版,有足够的篇幅供记者泼墨。

从报道内容可以看出,记者对素材的采集、编排,花了大量的心血。出发前,做过详细的案头工作,发掘互联网上的资料,借助已有资料进行研判。深入实地,走访地方老专家、老学者、老农(渔)民。

其实,素材整合并非什么新理论。古人谈作文之法有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就是指要充分利用已经占有的材料。实际上,细看《千湖新记》,报道小组的成员们,或荡开笔墨,气势恢宏,或工笔细画,纤毫毕现;或行云流水,美不胜收;或构思巧妙,义味隽永;简而言之,做到了素材的充分整合利用,可谓吃干榨尽,且色香味俱全。《千湖新记》以一以贯之的文风,为千湖立传,为后世存照,为荆楚大型湖泊写下新的篇章。

或有人以此非议《千湖新记》不像新闻,像文学作品。笔者在此不敢苟同。笔者坚持认为,这是湖北日报新闻业务的一大创举,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巧妙结合!在这里,新闻变得更有温情,更绵软柔和,回味悠长,更具吸引力。

除了每篇2500字到3000字的主稿外,每版还有相关的诗歌、典故、趣闻等链接、小贴士,丰富、美化着版面,吸引着眼球,激发着阅读兴趣。版面精美、内容扎实,《千湖新记》顽强地守住了阵地,起到了航标灯的作用。

《千湖新记》推出不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应多方读者要求,湖北日报先后推出《档案解密》、《湿地,我们的美好家园》、《荆楚古村落》等大型系列报道专栏,媒体影响力日盛。

(湖北日报)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系列报道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