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玉
普通话说不好的几个因素
□刘红玉
要说好普通话,南方人比北方人更难,这是由方言本身的发音习惯造成的。
导致普通话说不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唇舌无力的问题尤为突出。比如zh、ch、sh、r、w这几个声母舌位都是悬空的,唇舌无力就会在口腔内部寻求依靠。zh、ch、sh是卷舌音,都是舌尖后发音,但很多南方人容易发成平舌音z、c、s,而舌尖后浊擦音的r和n的发音容易发成舌位向上齿背靠的l音。比较经典的一句是南方小贩叫卖的“热包子馒头热牛奶”,经常被读成“lè bāo zǐ mán tóu lè liú lǎi”。北方人唇舌无力的结果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舌头”,吃字、连读比较普遍。在发音方面,南方人太较劲,北方人太不在意。w的发音绝对是要求唇舌有力的,双唇收缩成圆形,舌后缩,发音时声带颤动,软腭上升。如果唇舌无力,发音时上齿抵下唇,容易发成v。这种情况在专业播音员主持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如把新闻的(wén)读成(vén)。
解决这几个声母的问题就要能做到唇舌有力,依靠自身的唇舌发音,不需要在口腔内部寻求依靠。
几个容易在南方人中产生混淆的发音有:
一、n、l不分。这在湖北、湖南等地方言区尤为突出。如“娜娜”读成“辣辣”,“拿过来”说成“旯过来”。发n音时注意是舌前部贴上颚,发l音时舌尖轻触上颚,气流摩擦成音。
二、f、h不分。这在福建人中比较多见,福建常被说成“胡建”。F音是上门齿和下唇咬合气流受阻,h则是舌根与软腭成阻发出。
三、w、v不分。w的发音需要唇部有力,当然这力量应是恰到好处,而不是使浊劲。v则比较简单了,上齿和下唇咬合就行。
四、r、l、n不分。r和l的区别在于r的舌位是悬空的,而l则是舌尖触碰上颚前部,n则是舌前部触碰上颚前部,舌部触碰的位置比起l面积要更大。
五、e、er不分,很多人“而、二、儿”的音发不好,往往是因为只发了“e”的音,后面的“r”音没有发出来,声音没到软腭就发出了。说标准的普通话,除了能区分以上这些容易混淆的声韵母之外,还有就是南方人容易弄错的平翘舌音了,通常是翘舌音读成了平舌音。也有例外,一些已经有说好普通话意识的人,儿化音把握不好,把平舌音发成了翘舌音,听起来很别扭。
以上这些是说好普通话的第一步,再高一个阶段是发好韵母的音,即en、eng和in、ing发音到位,即要知道哪些字发前鼻音en,哪些字发eng的音,把握不定就要勤查字典;发典型前鼻音in时,注意发音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舌前部抵住硬腭前部,气流受阻从鼻腔前部发声,而ing发音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舌后部靠近软腭,气流受阻从鼻腔后部发声。如果再把调值发到位,那就是字头字腹字尾读完整。
而北方人说好普通话较大的一个障碍是吐字不清晰,字与字之间连读导致含混不清。一些方言区容易出状况的几个音有:
一、前后鼻音不分。如an、ang不分,en、eng不分,比较明显的是陕西一带,容易把前鼻音靠后,发音往软腭使劲,如陕西(shǎn xī)读成shǎng xī。
二、前鼻音硬腭抬升不够,口型扁平,尤其是在an音时,这在山东部分方言区较多出现。
三、东北方言区容易出现的语音问题则是平翘舌音读反,“是不是”读成“四不四”。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