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亢 霖
最不可能的和最可能的
文_亢 霖
2008年,马英九在选举辩论中驳斥对手时说:“您说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过,简直是在写小说。”
是呀,有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呢?简直就是在写小说。可是,现实这支笔总写出比小说更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海峡两岸的关系。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进行的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会面,给世人造成震撼的原因,除了事件重大外,还在于其意外性,在于人们此前对这种场面发生的可能性的预估。“习马会”,怎么可能?双方以什么身份,在哪里会面?台湾2016年1月就要选举了,国民党选情严峻,这个时候马英九怎么可能有机会跟大陆最高领导人会面。2014年,马英九曾一度公开表示,希望可以在于北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与习近平会面。当时,我跟台湾的记者同行探讨过可能性,我的判断斩钉截铁—不可能!在北京会面不可能,在APEC这样的国际场合不可能,在关于双方的身份、称谓如何安排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不可能。
世易时移,短短一年后,不可能化作了现实。
其实,不可能的事情在两岸漫长的交往中数度成为现实。
不可能的事情曾发生在2005年。10年前,谁会相信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会碰面。而且,当时国民党在选举中失利,党主席连战成了第一个没有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国民党主席。结果,那一年两岸有握手,有会谈,还有小学生齐诵:“连爷爷,您回来了!”那一次会面所带来的后续效应,包括两岸的“三通”,以及如今在宝岛上随处可见的大陆游客等。
不可能的事情曾发生在1993年。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似乎是个总能让两岸中国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地方。当年,汪道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辜振甫(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领衔,大陆的“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对着全球媒体,以各种角度长时间握手,留下了一个至今在两岸关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名词—“九二共识”。“九二共识”这个名词虽然在2000年才正式出现,但其核心内容却是两岸在1992年通过一系列沟通、磋商形成的。那时,两岸间的立场、认知、社会状况差异很大,隔阂也很深。然而,奇迹般的会面和共识的达成,还是在不可能中发生了。
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在1987年。蒋经国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启动了恢复两岸交往的大动作,宣布在台湾的老兵可以赴大陆探亲。自此,虽然政治对峙的局面没有改变,台湾人赴大陆旅游、探亲访友、投资就业渐渐成为常态。
可能和不可能之间,有时候隔着沧海,有时候薄如蝉翼。最不可能的是背离历史潮流、违背主流民意。最可能的是在关键时刻做出看上去不可能的、对的事情。总有可能和不可能的考题与挑战,总有大气候需要主事者以超群的智慧做出回应。蒋经国生前有言:“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为了明天不会后悔,寻求机会,找到空间,积累善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希望这永远是两岸故事的主线。
在2015年,如果要为这次会面找到“不可能”的理由,有千条万条。如果要找可能的理由,只有一条,就是两岸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虽然两岸领导人的这次会面意义重大,但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在较近的未来,两岸要实现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谁知道呢,两岸的故事,就是从不可能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