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2015-12-23 02:37周慧玲许春晓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湖南

周慧玲 许春晓

[摘要]:借用重力模型思想,基于社会网络方法,揭示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探索旅游经济空间发展政策,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重大。对网络进行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等分析后发现,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表现出结构松散、省会中心性明显、旅游经济空间的吸引范围正在逐步突破以及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市场基础好等特征。因而,重视旅游经济空间的均衡发展、发挥省会长沙的带动作用、注重跨界空间的合作、分步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可优化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

[关键词]: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重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Network for Hunans Tourism Economy

ZHOU Hui-ling12 XU Chun-xiao2

(1Tourism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2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ongzhou 425100,China)

Abstract: It is of greatly pragmatic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unveil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network for Hunans tourism economy and to explore the policies for tourism economys spac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gravity model thought and on the basis of social network method. After 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density, centrality, cohesive subgroup and core-periphery of its network, the fact comes into sight that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of Hunans tourism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as follows: loose structure, obvious centrality of provincial capital, expanding tourism attraction scope and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with a good market basis. Therefore, we can optimize the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of Hunans tourism economy in the way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pace, full play is given to Changsha as a leading role, emphases are placed on the cross-region cooperation and efforts are mad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gradually.

Key words::Hunan; spatial network of tourism economy ; gravity model;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解读空间是理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共时空间”的信息时代,空间正在由不同主体之间或强或弱的联系构成难以想象的复杂网络,这种空间单元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被称之为“空间网络”,它将空间单元的属性特征和关系特征统畴在一起,架起了空间个体行为与整体联系的桥梁,使得微观与中观之间能够产生对话,这是以往研究难以企及的。构建空间网络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可得的关系数据来刻画现实的空间网络,以世界城市网络研究为代表,泰勒(P.J.Taylor)以大城市的高级服务业的布点和资金往来等为联结物,从容纳力、全球指挥中心和通道三个方面测定了世界主要城市的网络角色和地位[1],Guimera等对2002年世界机场布点做了分析,研究表明世界范围的机场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征,且度分布和介数BC分布都服从幂律分布,但是度最大的节点城市不一定就是枢纽城[2]。王成金通过观测企业的空间布点建构了中国物流业的空间网络[3],Hsim-Yu Shih通过抽样调查,构建了台湾南投16个自驾车目的地的空间网络[4],杨效忠等[5]、彭红松等[6]基于游客调查数据,得到了壶口瀑布区域和泸沽湖区域的跨界旅游空间网络,根据节点的网络角色提出发展策略。二是通过修正引力等模型来表征应有的空间网络,由于空间单元的关系数据(主要是人流数据)缺乏是空间网络研究的软肋[7],因而借助模型来构建空间网络是学界的惯常做法,如王珏等以人口规模、GDP和两地最短交通距离来构建的长三角人口迁移空间网络[8],虞虎等利用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和两旅游地之间的交通距离三个指标来建构江淮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9]。

空间网络是现代信息化、交通等条件改善的产物,学者在关系数据的利用及建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空间网络的进一步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仍有诸如如何科学表征复杂社会现象的空间网络、如何充分运用好复杂网络理论、如何恰当地援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如何建树空间网络理论等问题,亟待学者的思考和解决。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异地性,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社会现象,相较于其它产业,旅游空间之间的影响更大,联系更多,网络化趋势更为明显,现有旅游空间网络的研究偏少,对省域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内容欠缺,对关系数据的处理和挖掘不够,尚缺乏广泛认可的模型等问题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待进一步突破。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退后一步,站高一层,在制订旅游空间政策时顺应旅游空间网络规律,寻求学理支持,充分发挥引导和调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揭示湖南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制订科学的旅游空间发展政策,促进区域旅游业的有序持续发展等,是湖南学界的责任,也是湖南政府的关切,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意义重大。

2研究设计

2.1研究思路

本文的总体思路是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重力模型构建矩阵,利用Uci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湖南各市州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湖南作为案例地,一是因为湖南是典型的中部地区省份,下辖14个地级市和自治州,空间网络规模适当且数据可得。二是因为近年来,长株潭旅游一体化在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初具雏形,事实上的湖南旅游空间网络存在,在全国极具代表性,故而选择湖南进行研究。

之所以选择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数来衡量旅游经济空间,一是因为旅游者流动实质上是人口迁移的一种特殊模式,借鉴人口迁移理论的建模思想是合理的。二是因为绝大多数有关旅游经济竞争力的文献都采用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数作为主要的指标[10-11],因此它们能基本刻画旅游经济空间的质量。

2.2数据处理

目前在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上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有赖利模型、康弗斯模型、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等,其中引力模型的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利用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阐释空间相互联系的典范,它的核心思想是空间相互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质量可以包括空间单元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等一系列因素,距离可以指两空间之间的实际距离,也可以指其它的交通阻抗,如时间、费用等。本文采用Taylor提出的引力模型原型[12],考虑两空间单元的引力差异,重新定义参数K,公式如下:

(1)

(1)式中,Tij是空间i对空间j的引力大小,Pi和Pj是旅游人次数,Gi和Gj是两空间单元的旅游收入,dij指的是两空间单元的直线距离[8],b是距离衰减系数,本文取2,表示在省域尺度上的联系状态[13]。

原始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旅游局网站公布的2013年《湖南省旅游经运行状况与2014年发展预测》①,两空间单元的直线距离用百度地图中的工具(测距)测量得到,利用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次数和入境旅游收入三个“质量”数据,代入(1)式中计算湖南14个市州的相互引力,得到3个14×14的矩阵,分别命名为网络1(综合旅游空间矩阵)、网络2(国内旅游空间矩阵)和网络3(入境旅游空间矩阵)。由于Ucinet软件擅长于处理二值数据,本文侧重考察各空间单元之间的强联系,因而以平均值作为切分点,即当两空间单元引力大于平均值时取1,小于平均值取0,转化得到3个二值1-mode有向网络矩阵,这是本文用于计算的基础数据。

2.3方法的选取

2.3.1网络基本特征分析:网络结构特征通常采用两个描述性指标,第一,网络密度,用于测量网络总体分布,取值范围在[0,1],一般来讲,完备图的密度为1,数值越大,表示图中各节点之间联系越紧密。第二,中心性,包括中心度和中心势,中心度指的是某节点处于网络核心地位的程度,有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以及特征向量中心度等常见指标,其中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讲究网络的连通性,不适宜有孤立点的网络中心性分析,特征向量中心度对有向网络的解释力较差,因而,本文使用点度中心度来分析网络的中心性,它测量的是节点自身的联系能力,在本文中有点出度和点入度之分,其中点入度表示一个空间单元对另一空间单元的吸引,代表着空间的集聚性,点入度表示一个空间单元被别的空间单元吸引,代表着空间的辐射性。中心势指的是整个图的核心度,取值范围是0-100%,数值越大,说明网络呈现单核中心的趋势越明显,代表着空间的中心性。

2.3.2凝聚子群分析:凝聚子群指的是网络节点之间有较强的、直接的、紧密的、经常的或积极的联系的子集,其节点的信念常常很一致,最小规模是3,在分析中要忽略其有向性,对网络做对称化处理。常见的凝聚子群分析指标有派系、n-派系、n-宗派等,按照刘军的推荐步骤[14],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先做n-派系分析,然后再从严格和宽松的角度,进行派系和社会圈分析,n-派系指的是,子群中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最大不超过n, n-派系分析在本文中可以洞见“旅游合作基础好的空间单元”。 派系指的是一个图中至少包含三个点的最大完备子图,主要是用来考察网络中那些稳定的、严格的“互惠”关系,在有向网络中,要求任意两点之间的关系是交互式的,在本文中派系分析用于考察那些“旅游合作基础非常好的空间单元”。 社会圈指的是派系之间若有两个及以上共享成员的话,就可以将其合并成一个圈,以此来考察成员之间的间接关系,在本文中主要用于探求“旅游合作基础一般的空间单元”。

2.3.3 核心-边缘分析:核心-边缘分析的是将实际网络与理想网络进行拟合,通过拟合指数和关系密度来判断核心-边缘结构是否存在并得到两区节点成员构成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讲,拟合系数和核心区关系密度越大,边缘区的关系密度越小,表示数据拟合越成功,实际网络分区的可能性越大。

3 网络特征描述

3.1网络密度

网络1-3的密度分别为0.104,0.099和0.1264,数值均偏小,表示湖南旅游空间单元之间的强联系发生不多,其中,数值略大的是入境旅游网络密度,代表着入境旅游网络要比综合旅游网络和国内旅游网络都紧密,入境旅游空间单元之间的强联系也要多于后两者,这在图1-3中也能得到体现。

3.2中心性

3.2.1中心度

如表1所示,三个网络中,长沙的点出度和点入度都是最高的,是网络的核心,且其的点出度高于点入度,说明长沙吸引其它城市的能力很强,辐射效应明显。此表中,永州、怀化和湘西州,在三个网络中的点出度和点入度都为0,说明这三个城市是孤立点,不与其它城市产生强联系。

3.2.2中心势

网络1-3的点出度中心势分别为55.030%、55.621%和69.231%,均高于50%,网络的点出度集中趋势明显,三个网络均有“领袖”节点,对其它节点的吸引力较强,空间辐射能力强。3个网络的点入度中心势分别为21.893%、22.485%和36.095%,数值较小,说明网络中的节点被其它节点强吸引的机会大致相当,集中趋势不明显,分布较为均匀。三个网络中,入境旅游的点出度中心势和点入度中心势均最高,相较而言,入境旅游空间网络表现得更为集聚。

3.3凝聚子群

对三网络进行n-派系分析后可知,网络1的n-派系包括长株潭衡(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长潭娄(长沙、湘潭、娄底)和长常益(长沙、常德、益阳)。网络2有2个n-派系,分别是长株潭衡(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和长常益(长沙、常德、益阳)。网络3有5个n-派系,分别是长株潭、长株岳(长沙、株洲和岳阳)、长衡郴(长沙、衡阳、郴洲)、长岳常(长沙、岳阳和常德)和长常张(长沙、常德、张家界)。结合图1-3,可以看出,以上所有的n-派系成员两两之间都已产生单向或双向联系,它们是正在“成长中”的凝聚子集,代表着派系成员之间是有一定的合作基础的,旅游融合可望首先在这些派系中实现。

以上成员一共有2个派系,一是长株潭派系,存在于三个网络中,二是长张常派系(长沙、张家界和常德),存在于网络3中,长株潭合作基础相当好,可望旅游一体化。长张常派系已在入境旅游市场上有着较强的交互式联系。

在网络1中,有两个社会圈,分别是长株潭衡娄(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娄底)和长常益(长沙、常德、益阳),网络2中有2个社会圈,分别是长株潭衡(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和长常益(长沙、常德、益阳)。网络3中的有2个社会圈,即长株潭岳常张(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张家界)、长衡郴(长沙、衡阳、郴洲)。社会圈分析的是网络成员之间较为松散的关系,可做为旅游空间合作的中远期目标,如衡阳和娄底若加强两者与长株潭的联系,可望与长株潭成为一个派系,岳阳、常德和益阳相互间若能加强联系,也有望从入境旅游突破,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态势。

3.4 核心—边缘

网络1和网络2的核心空间单元是长沙、株洲、湘潭和衡阳,其余的是边缘空间单元,其拟合指数是0.854,核心区的关系密度是0.833,边缘区的关系密度是0.011。网络3的核心旅游空间单元是长沙、株洲、湘潭,其余的是边缘空间单元,其拟合指数是0.760,核心区的关系密度是1,边缘区的关系密度是0.036,三个网络的拟合指数和核心区关系密度都非常高,边缘区关系密度都较小,该网络的拟合效果好,存在着明显的核心-边缘区。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结论与讨论

第一,网络结构松散。湖南的三个空间网络密度都较低,没有超过0.5,更低于同类研究中长三角区域的旅游空间网络密度0.533[15],网络中存在孤立点,结构松散,可能存在失衡现象[16]。

第二,省会中心性明显。长沙在3个网络均处于中心地位,且作为共享节点进入所有的凝聚子群中,有很强的吸引其它城市和参与区域合作的能力,地位举足轻重。一般来讲,区域经济中心即为空间网络中心,如上海是长三角旅游区域网络中心[17],合肥是江淮旅游区域网络中心[9],预计长沙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这种中心地位。

第三,旅游空间的吸引范围在界限中寻求突破。从“互惠”的角度来看,3个网络中,长沙的旅游吸引范围基本保持在180km左右,仅有两个例外,一是网络1和2中,长沙对郴州有强吸引(直线距离为274km)。二是网络3中,长沙对郴州和张家界均有交互式强联系(直线距离为260.8km),长沙对其它城市的吸引力正在开始突破180km的界限,原因可能是便捷的交通(武广高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为两城市的旅游互动提供条件。此外,移除三个网络的中心城市长沙的点和线后发现,其它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较长沙来说小,网络1的湘潭和株洲、衡阳和株洲产生交互式吸引,湘潭对娄底、衡阳对湘潭、常德对益阳分别产生强吸引,最远的直线距离是118.8km(株洲-衡阳)。网络2与网络1大致相当,区别仅在湘潭和娄底之间不存在强联系。网络3中,株洲和湘潭、常德和张家界有交互式强联系,岳阳对株洲、岳阳对常德、株洲对衡阳产生强吸引,最远的直线距离是169.7km(岳阳-株洲),武广高铁湖南段的城市之间(长沙-郴州、株洲-衡阳和岳阳-株洲)已产生关联,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武广高铁所带来的旅游空间效应。

第四,区域旅游一体化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从“互惠”的角度来看,3个网络共形成了2个“派系”,一是长株潭,在3个网络中均存在,长株潭互动稳定已得到较多证明[18],旅游一体化可望率先实现。二是长张常(长沙、张家界和常德),存在于网络3中,长沙与张家界和常德形成了较强的交互式联系,三者已成入境旅游一体化态势,后两者是入境旅游的集聚点,可带动湖南西部地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此外,从“可达性”角度来说,国内旅游空间网络中的长株潭衡(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入境旅游空间网络中的长常岳(长沙、常德和岳阳),长岳株(长沙、岳阳和株洲)和长株衡(长沙、株洲和衡阳)均已产生三角联系,为旅游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旅游圈的角度上来说,网络1的长株潭衡娄(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娄底)和长常益(长沙、常德、益阳),网络2的长株潭衡(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和长常益(长沙、常德、益阳),网络3的长株潭岳常张(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张家界)、长衡郴(长沙、衡阳、郴洲),社会圈分析的是网络成员之间较为松散的关系,可做为旅游一体化的中远期目标。

4.2政策建议

第一,重视旅游空间的均衡发展。湖南旅游空间网络密度较低,同时存在孤立点,为把旅游业办成人民群众更满意的产业,可在政策上倾斜诸如永州、怀化、湘西等孤立点,促进网络结构的良性发育。

第二,发挥省会长沙的带动作用。长沙在网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长沙应通过科学论证,积极选择空间合作对象,尤其是帮扶孤立节点,充分发挥“龙头”效应。

第三,注重跨界空间的合作。在网络中,许多非邻接地区之间产生了强联系,如国内旅游网络中的长沙吸引郴州,入境旅游网络中的的长沙吸引张家界、岳阳吸引株洲等,在合作空间的选择上,不要仅局限于相邻地区,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如高铁的开通),应充分考虑跨界空间的合作。

第四,分步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在“十三五”期间,湖南拟构建四大旅游板块,即长株潭旅游板块、大湘西旅游板块、大湘南旅游板块、环洞庭旅游板块等四大旅游板块,以上分析已经证实,长株潭旅游板块的市场基础最强,稍加推动或可完成。大湘西旅游板块包括张家界、湘西州、怀化、邵阳、常德及永州的江永县和江华自治县,在网络中,这些都是属于边缘城市,孤立点较多,如湘西州、怀化和永州,因此,大湘西的旅游融合将面临诸多困难,好在入境旅游网络中,张家界和常德两市已形成互惠关系,可以此为契机,在继续巩固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它们为核心,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来构建大湘西旅游板块。公认的大湘南旅游板块包括衡阳、永州、郴州和株洲的炎陵县、娄底的双峰县等,衡阳和株州都进入了网络的核心层,它们将对其它城市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郴州和娄底是长沙的吸引范畴,未来不仅要修炼旅游业“内功”,早日与长沙产生交互式联系,还要与株洲和衡阳多进行相关的旅游经济活动交流,促进网络关系的产生,孤立点永州要“内外兼修”,不但需要网络中核心成员的“拉动”,还要自我提升,共同促进大湘南旅游融合发展。环洞庭湖旅游板块大致包括岳阳、益阳东部、常市东南部和长沙市北部地区,这个区域城市的通达性较好,彼此之间的联系较多,未来可重点加强岳阳与常德、益阳之间的联系,可保证区域空间网络化发育得更为成熟。综上所述,网络视角下湖南旅游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梯度:长株潭的区域旅游一体化最易建成,在网络中领航。环洞庭湖旅游板块正处在第二梯度上,正向第一梯度攀升,可望成为新的旅游一体化区域。大湘南旅游板块和大湘西旅游板块分列第三和第四层次上,旅游一体化尚待时日。

4.3研究展望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网络这一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湖南旅游空间结构,并就区域旅游一体化提出自己的见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不足主要表现在对重力模型的直接套用,且距离系数的选取采取拿来主义,导致公式普适性有余,针对性不强。未来可继续研究:第一、对重力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并讨论不同二值切分值的适用性。第二、剖析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产生的原因。第三、对案例地进行动态考察,揭示旅游空间网络的演化规律。第四、对其它省域进行相应的研究,探索省域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点。

[参 考 文 献]

[1]P.J.Taylor, Rolee Aranya. A Global ‘Urban Roller CoasterConnectivity Changes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 200-2004[J].Regional Studies,2008, 42(8):1-16.

[2]R. Guimera, L. A. N Amaral. Modeling the world-wide airport network [J].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 2004, 38(2): 381-385.

[3]王成金. 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J].地理学报,2008, 63(2):135-146.

[4] Hsin-Yu shih.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drive tourism destinations: An application of network analysis in tourism[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5):1029-1039.

[5] 杨效忠,刘国明,冯立新,梁家琴.基于网络分析法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经济联系—以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11,30(7): 1119-1130.

[6] 彭红松, 陆林, 路幸福, 凌善金.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2): 422-431.

[7] 马学广,李贵才.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论[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255-263.

[8]王珏,陈雯,袁丰.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及演化[J]. 地理研究,2014,33(2):385-400. [9] 虞虎,陈田,陆林,王开泳,朱冬芳. 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2): 169-180.

[10]周礼,蒋金亮.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J]. 经济地理,2015,35(1):173-179.

[11]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 旅游学刊,2003,18(3):39-42.

[12]李山,王铮,钟章奇.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J]. 地理学报, 2012, 67(4):526-544.

[13]顾朝林,庞海峰.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 地理研究,2008,27(1):1-12.

[14]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 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世纪出版集团,2009:148-153.

[15]方叶林,黄震方,涂玮. 社会网络视角下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J]. 热带地理,2013,33(3):212-218.

[16]陈黎明,王颖,田建芳. 中国省域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性实证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1):105-110.

[17]朱冬芳,陆林,虞虎. 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J]. 经济地理,2012, 32(4): 149-135.

[18] 王慧青,尹少华. 基于DEA模型的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4(6):107-110.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分析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新浪微博娱乐明星的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