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军 刘永昌 张新宇
摘要:外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专业外语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完成以及今后的深造学习非常重要。为了提高自身专业外语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将农学专业外语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体会,提出了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今后对这门课程如何进行改进的思考。
关键词:农学;专业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93-02
专业外语是一种特殊用途英语,它是科学家、技术人员、工程师等交流或交换其专业意见、发明创造、信息、数据、实验报告或实验过程等而使用的语言。专业外语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后很快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领域都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专业人才去捕获专业信息,进行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大学生在本科教育期间已涉入研究领域,部分人将成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了解专业外语的特点、专业词汇的构成以及专业外语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掌握专业相关的基本专业词汇,英译汉、汉译英的翻译技巧,简单地用英语交流本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现象。自工作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农学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不间断地学习使得自身的专业外语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笔者对问题的归纳,及对该课程如何进行改进的思考。
一、专业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通常教授外语的教师均来自外语专业,但由于专业限制,这些教师不能教授其他专业的专业外语,教授专业外语的任务只能由所在学科的教师承担。虽然这些教师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教授外语的经验,教学方法单调,内容讲解起来难以得心应手,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深感专业外语教学存在一定难度,以前常采用英译汉的教学方法,而写作、口译方面欠缺。学生通过学习尽管对专业外语的特点有所了解,专业外语写作、口译的水平却难以得到提高。
2.教材选择上的局限。农学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目前的专业外语教材均囊括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包括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土壤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生物统计学等。《农学专业英语》共计32个学时,教师如果力求将所有的学科囊括在课程学习范围内,会导致每个学科的知识仅占有极少的内容。教学内容表面看起来很丰富,实则内容过于宽泛、简单,对于今后专业外语的学习和应用没有益处;教师如果在选材上仅囊括一些主干课程的外语知识,如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那么其他学科的专业英语知识就无法兼顾了。
另外,如果从让学生掌握相当数量的专业词汇的角度出发,可以利用国外的原版专业教材,学生在学过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对于课文的学习和理解是相对容易的,但内容显得过于单调;如果不想局限于教材的学习,教师可以以一些期刊作为学生的课程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所选的内容会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导致内容过于专业。如笔者多年从事作物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研究,接触的文献也多偏向于这个方向。本科生刚涉入科研领域,大部分学生尚且没有阅读和撰写中文文献的经历,过于专业的授课内容,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3.专业外语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一方面,由于没有基础英语的四、六级过级考试,没有专业课对专业领域知识的系统介绍,因此专业外语常常被忽略。另一方面,由于大四学年学生已经修完大多数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专业外语的开设时间往往在大四,这有利于专业外语的学习。但大四学年开设该课程存在明显的弊端,即学生的关注点转移至研究生升学考试和找工作上,对所有课程的关注度均下降,影响教学效果。《农学专业外语》课程开设对象是农学专业大四的学生,是较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英语虽然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与学生的学业成败息息相关,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激发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小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不愿意选择与外语有关的课程,因此作为选修课的《农学专业外语》课程常处于被冷落的尴尬境地。
二、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认识专业外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外语的重要性。首先,学生毕业时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其中包括撰写英文摘要;其次,很多学生将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阅读和撰写英文科技论文是完成学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想在浩瀚的资料中迅速挖掘出所需的大量信息,同时撰写出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必然依赖于自身对所研究领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再次,部分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科研工作,研究者的工作成绩大多通过文章来体现,如果阅读和撰写外文文献的水平有限,研究成果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2.教材选择。教材选择上要避免宽泛。让学生多掌握专业英语知识的想法是好的,但涵盖的领域过多只能使每一领域的内容过少;整体内容看起来非常丰富,但每一篇文章中的知识量却很少。另外,教材的难易要适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英语水平两级分化较大,因此教材的选择要兼顾。尽管农学专业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但不需要面面俱到。笔者通过筛选将十一个单元删减至五个单元,其中一个单元是2个课时绪论,其他四个单元仅包括植物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生物技术4门主干课程的相关内容,每个单元6~8学时。
3.研讨课的开设。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2~4学时讲解单元英文课文,其余2~4学时可作为研讨课。研讨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外语的学习没有捷径,只能反复的阅读和写作才能提高,而不只是被动的听讲。研讨课的开设可以改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愿开口和教师交流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查阅3~5篇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英文文献,利用课外时间对文献进行翻译;学生也可以从图书室借阅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在英文摘要中找错误并重新翻译。学生将准备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分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新词汇的讲解、语法、句型的分析,之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和点评,穿插讲解专业外语的特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翻译技巧等内容。汇报完毕后,学生修改不当的翻译内容、完善幻灯片,之后交给教师。优良的素材还可以作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断积累和丰富。
4.加强写作训练和口语练习。与英译汉相比,外文的说和写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教师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教师可以积累一些相关的中文摘要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翻译,之后根据标准答案进行讲解,指出学生翻译的不当之处,总结写作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课后,教师安排一些中文摘要让学生进行翻译,逐步训练学生用英语写作科技论文的能力,包括写出自己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知道写什么、注意什么。
在口语练习方面,教师力求采用英文授课,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外语水平,并使学生能够简单地用英语交流本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另外,专业词汇的积累和阅读对于开口说专业外语是非常重要的,纵观所有外文文献,文中少有复杂的句型和句式,而陌生的专业词汇反而是阅读的障碍。那么学生掌握的专业词汇越多,阅读就越容易进行。各种电子词典可以弥补专业词汇的贫乏,但仅能解决浏览外文文献的难题。如果想用英语交流农学专业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现象,不但要认识词汇,还要能够流利的阅读词汇,这样才能达到开口说专业外语的目的。大量的专业词汇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生僻,发音困难,在课堂上让学生领读、点名阅读、反复阅读对于开口说专业外语是十分有益的。一些农学专业领域的词汇很常用,但由于教材的限制,没有出现在教材中。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每节课抽出一部分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农学专业领域各个相关学科的基础词汇,每节课学习20~30个词汇,整个课程结束后,就可以积累大量的专业词汇。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词汇,结合多年的基础英语底子,开口讲专业外语的难题便可以攻克了。
5.考核方式的改变。《农学专业外语》以前采用闭卷考核方式,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轻松通过考试;另有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成绩并不理想;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年来早已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考试中出现空白试卷。为了平衡英语水平两级分化明显这一现象,笔者通过对教学大纲的修订将这门课程改为考查课,每位同学只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个单元的文献查阅和翻译作业,就能顺利通过该课程。这一考核方式的改变,对于很多怕学英语的同学来说无疑有两大好处,一方面不用担心挂科影响学分的积累和学业的完成,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专业外语的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燕.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36-37.
[2]杨锐.论专业外语课程在双语教学中的功能——以“生物专业英语”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1):79-80.
[3]梁琛,刘文忠.《生物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18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