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部分高校,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会经常把案例运用到教学中,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但是要准确恰当地运用案例,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便使之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遴选的原则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教育性的原则,这些原则都是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的:案例的真实性原则解决案例“是什么”的问题;案例的针对性原则解决案例“为了谁”的问题;案例的趣味性原则解决案例“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的教育性原则解决案例“有什么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案例遴选原则的价值取向,才能使遴选的案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遴选案例原则;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70-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对抽象的课程,而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说明理论问题,所以案例的运用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很强的实践和运用价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是随便什么案例都可以拿到课堂运用的,它必须经过严格的分析和挑选,这就要求案例的遴选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案例遴选的原则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的:案例的真实性原则解决案例“是什么”的问题;案例的针对性原则解决案例“为了谁”的问题;案例的趣味性原则解决案例“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的教育性原则解决案例“有什么用”的问题。
一、案例的真实性原则解决案例“是什么”的问题
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它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1]案例的真实性是指故事的时间、情节和结局必须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而不是杜撰的。因为杜撰的事情缺乏事实依据,缺乏说服力,会给课堂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运用的案例来源必须真实,故事情节没有经过人为的改造和编辑,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从原汁原味的案例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故事本身来讲,只有真实发生的事情,才具有科学性、可信度和说服力。如果是杜撰的“事实”,故事情节的前后衔接就会出现问题,就会缺乏逻辑性,读者或听众一旦发现是虚假的,就立刻会失去说服力,甚至会引起读者或听众的质疑,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后面的案例的应用。哪怕以后用的都是真实的案例,都会给读者或听众一种“狼来了”的感觉,让学生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对教师来说,案例如果是虚拟的,因为故事本身缺乏科学性和可信性,教师自己首先就不会相信故事情节的真实存在性。那么教师授起课来就会缺乏底气,对案例所形成的效果无法把握;对学生来讲,杜撰的故事会有一种“太假”的感觉,如果案例缺乏逻辑性,学生就会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案例遴选的原则是多方面的,在他们看来,虚假的案例无论讲多少,都是“无根”的,都是天方夜谭,学生对课堂也慢慢失去兴趣。总之,案例的真实性是教师在遴选案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
二、案例的针对性原则解决案例“为了谁”的问题
所谓针对性就是为达到一定目的,方案的实施,会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案例遴选的针对性就是指,为了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一定的对象进行案例的遴选。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适合本门课的教学。设计案例时应当选取生活中发生的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2]思想政治理论课共有五门课(包括《形势与政策》),每门课各有自己的特点,各讲述不同的内容,因此,案例的遴选也应该因课程而不同,这样就要求所选的案例必须符合各门课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案例适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讲;哲学方面的案例就适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讲;道德和法律的案例适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中讲;革命史的案例适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讲。二是指所选择的案例是针对某一门课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每一门课的每一章节又有不同的内容,所以针对某一门课的不同章节所选案例也应该是不同的。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遴选那些与本章节符合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才能使本章节的授课切实有效。三是指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案例。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全校的课程,授课对象来自各个专业,所以应该根据专业选择案例,这样的例子才贴近学生,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比如在音乐系讲到土地革命时期时,我们就用《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声让学生了解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对党的一片忠诚;在讲到“改革开放”时就用《春天的故事》的歌声讲述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在国际贸易专业我们就把政治经济学部分结合国家的外贸逆顺差、外汇储备数量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讲,在讲到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时,结合2014年我国香蕉价格上涨与外贸进口受到影响来讲;在体育专业结合奥运会是否是政治问题来讲,在讲到民族文化时就结合体育比赛对民族感情的影响来讲。这样就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各系专业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案例的遴选就比较有针对性,学生也比较感兴趣。[3]
三、案例的趣味性原则解决案例“怎么样”的问题
各高校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和关注,学生认为枯燥乏味,有时候教师也爱莫能助。[3]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呢?要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就要使课堂活跃起来,而要使课堂活跃起来,就必须举一些有趣味的案例,因为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4]。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的趣味性就是所选择的案例故事情节具有娱乐性和幽默感,让观众听后感到“好笑”,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所以,选择有趣味性的案例是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心的关键所在。
具体来讲,案例的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味性的案例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二是学生的兴趣也会感染教师。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学生不听课,各忙各的,教师教课也没有精神;相反,如果学生对老师所讲的非常感兴趣,时刻跟着老师的节拍,教师就会受到感染,上课就会越讲越有劲。三是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案例选的好,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感兴趣,听课时就会聚精会神。因为在听课过程中,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教师问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就会想回答;同时学生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向教师提问。这样,在问和答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互动,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案例的教育性原则解决案例“有什么用”的问题
案例的教育性即指案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授人以知识,给人以启示,使人有所收益,也就是说案例不仅给人以知识,还给人一定的启发和教育,让人从中有一定的感悟。教育性是案例的灵魂,是案例之为案例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教育性,案例就会落为俗套或为低级趣味的东西。看案例是否具有教育性有以下几个标准:一看是否具有知识性,即在遴选的过程中看案例是否能够传递一种知识,教大家一个所不知道的道理,如果某个例子让人耳目一新,觉得值得一读,这就说明人们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知识;有的案例虽然是大家熟悉的,但换一种思维方式,案例也可以给人传递一种知识。比如我们说“知足者常乐”,但我们也可以说“不知足者常乐”,这个案例就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一种新的知识。二是看是否具有启发性,即看案例是否能够教给人以做人的道理,给人以生活的经验,或给人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新的启示,有的也让人改变对事物的旧有的看法。比如“龟兔赛跑”就改变了人们旧有的思维。三是看给教育客体传递的是不是正能量的信息。如果案例给教育客体传递的信息是积极向上的,那么对教育对象就是有益的,反之就不利于教育对象的发展。比如,“愚公移山”的案例虽然现实生活中鲜有这样的事,但人们从中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需要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的是正能量的信息。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遴选所坚持的原则都是有其价值取向的,即案例的真实性解决了案例“是什么”的问题,案例的针对性解决了案例“为了谁”的问题,案例的趣味性解决了案例“怎么样”的问题,案例的教育性解决了案例“有什么用”的问题。了解了这几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案例遴选的原则,也才能最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惠,等.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法[J].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2,(11):83.
[2]高小珺.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建构与进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第11卷(1):49.
[3]孟庆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析以怀化学院思想政治论课教学改革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09):124-125.
[4]王敬红.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