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节水农业路在何方?

2015-12-22 07:56山西省壶关县树掌中心校秦风明
大众标准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田节水用水

● 山西省壶关县树掌中心校 秦风明

发展节水农业路在何方?

● 山西省壶关县树掌中心校 秦风明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1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用水量大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80%,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难度不断增加,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农业缺水已成为粮食增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缺水比缺地更加严峻。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有限的水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农业节水迫在眉睫

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的6%,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措施,既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又能提高化肥、土地等利用效率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的战略性措施。

农业灌溉是“第一用水大户”,也一直是水资源“第一浪费大户”。虽然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但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笔者走访了解到,因为持续干旱和农民粗放式浇水等原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以至于造成水库一个个干涸,河水一条条断流。用一位当地农民的话说,只有看到铁路桥与公路桥时,才知道那下面原来曾是一条河,可是河里早已没有了水。农业节水水平,是经济实力、发展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目前,我国9亿多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45%,微灌、喷灌面积仅占8%,且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工程设施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部分生产经营主体节水动力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4亿亩左右,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2亿多亩,因旱损失粮食600亿斤以上。因此,必须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探索一条合理用水、高效节水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节水灌溉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工作,多年来发展节水灌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产业和专业人才基础。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加速,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也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关系条件。

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据测算,我国目前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不足1.2 kg/m3。体积1m3的水,质量为1 000 kg。简单换算后可知,我国生产1 kg粮食耗水量高达800 kg。而世界先进水平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为2 kg/m3左右,生产1kg粮食耗水量约为500 kg。巨大的差距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农业节水大有潜力可挖。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全国9.05亿亩灌溉面积中,工程设施节水面积仅占44.3%;在23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农艺节水面积仅占17.4%。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据有关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亿立方米的潜力,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8 200万亩,按每亩增产150 kg粮食计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3亿公斤。在旱作区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具有260亿立方米的潜力。同时,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将灌溉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 kg/m3,旱作区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每亩提高0.1 kg,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 000亿斤以上,相当于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量目标。

这些年,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立下了大功。然而,我们依然要正视其“欠账”多、基础弱的现实,特别是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卡脖子”的问题十分突出。

山西省长治县韩店村杨玉庭家田边的灌溉渠道去年砌护好了,整齐的防渗渠道替代了弯弯曲曲的土渠。“土渠漏水太严重,水还没淌给庄稼,就浪费掉了大半。”杨玉庭说。渠道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水从干渠、支渠下来,未到田里就已经在末级渠系里损失、渗漏、蒸发。

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目前仅为0.51,这一数字是指水灌到田间作物利用量与出水口引水总量之比,世界先进水平约为0.7到0.8。农田水利基础的薄弱,导致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除此以外,我国目前的农业用水方式全球节能环保网还比较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不高。一方面,大水漫灌的做法依然在一些地方存在。另一方面,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还相对滞后。据统计,我国9.05亿亩的有效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面积只有4.3亿亩,还不到一半的比例。

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方式。前不久,一农场副场长张某给笔者粗算了一笔账:一亩玉米,如果用漫灌的方式,年用水量大概在200 m3左右,而采用膜下滴灌只需要30 m3。膜下滴灌让水通过细小的管道直接浸润农作物根系的发育区,用水少,产量却能大幅提高。然而在我国,这样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还不到2亿亩。

减少灌溉用水的浪费,提高每滴水的利用效率,我国农业节水的潜力需要在“精打细算”中挖掘。

节水农业缘何推广难

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过低。据山西省壶关县环保及水利部门的调查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几乎所有的农田灌溉仍然采用传统大水漫灌的方法来进行灌溉,有时甚至因为渠道年久失修、土地坑洼不平,跑水积水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

按理说,农业节水技术理应受到相关部门与农民的普遍重视,可为什么却备受冷落呢?究其原因:

一是水利工程重建轻管,质量差。在农村不少地方许多古老的灌溉工程得不到及时维护,长期带“病”运行;不少工程与机电设备设计标准不配套,许多土法上马和群众运动搞起来的项目占据相当份额,工程质量达不到原有设计要求,一些灌区工程自竣工之日起就是“病号”。由于过去我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源轻节流、重骨干轻田间等倾向,工程基本建设资金容易到位,而正常的工程配套、维修、管理等资金难以落实,小缺陷渐渐变成了大隐患。

二是节水技术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农民的重视。对农业节水而言,技术节水成效明显,且前景光明。但长期以来,财政资金投入主要以农田水利为主,田间农艺节水技术推广投资却很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田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再就是引入节水技术的费用与现行水价反差太大,农民难以接受。现在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普遍较低,1 t水大都在0.03元到0.1元之间,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1公顷农田的灌溉费用在1万元至1.5万元之间,如此高的费用,农民当然不愿意接受。

三是缺乏市场机制影响了节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如今,农业科技市场在我国得到巨大发展,但其中却极少涉及节水技术的推广。发展农业节水技术中没有引入市场机制,致使农业节水问题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另外,缺乏激励机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农村地区,每年都要评选劳模、先进,但基本上都是以经济指标为标准,人均收入为主要内容,很少听说哪个地方因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而被评为劳模、先进的。

农业节水潜力如何挖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形势,我国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 35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 70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这些“硬杠杠”对农业节水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么,在不断增长的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怎样才能加快农田节水技术的推广,更好地实现农业节水?

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中心,抓住农田节水就抓住了节水农业的根本。为此,必须根据水资源状况、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等,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按照耕地土壤类型、气候特点、作物需水规律等,加强分类指导和科学管理。必须抓住农田水利建设有利时机,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加强田间节水微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全面提升农田抗灾减灾和耕地持续增产能力。各级政府在发展节水农业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牢固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的理念,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统筹多项资源,发挥项目资金综合效应。鼓励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示范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建立和完善基层节水农业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节水农业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水分生产效率。

今年,我省已出台了农业用水定额,对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农民用IC卡先购水后浇地,在分配水权范围内所购的水量,节约归自己,并可在同业间自由转让。

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的建设,同时改进水费计收手段,以先进的管理模式,适当使用经济杠杆,充分调动农民节水的主动性。

发展“节水农业”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方能赢得主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农田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节水公益广告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农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