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
9月30日7点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1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工作轨道为地球倾斜同步轨道。
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杨保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级顾问孙家栋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发射。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首次向地球倾斜同步轨道投送卫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2次发射。
此次发射的卫星由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星上首次搭载氢原子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星载氢原子钟、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10月7日12点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1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吉林一号”商业卫星组星包括1颗光学遥感卫星、2颗视频卫星和1颗技术验证卫星,工作轨道均为高约65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其中,吉林一号光学A星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光学成像卫星,可为国土资源监测、土地测绘、矿产资源开发、智慧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监测、防灾减灾、公共应急卫生等领域提供遥感数据支持。
用于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为满足此次发射的需要,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国内首次使用支承舱侧壁承力结构搭载百公斤级小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3次飞行。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总指挥杨毅强说:“当前,小卫星发展与国计民生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小卫星发射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搭载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射方向发展。”杨毅强认为,由于固体运载火箭在小卫星快速、便捷、廉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小卫星技术发展牵引,发展固体运载火箭已是大势所趋。
“以抗震救灾为例,长十一火箭可以在24小时之内将小卫星成功运送至灾区上空,对受灾情况进行快速勘察。而当前我国液体运载火箭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这种快速反应。”
杨毅强介绍,正是我国固体动力技术的长足发展,为成功研制长十一固体火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该型火箭的成功研制和推广应用,必将进一步带动我国固体动力技术发展,实现固体火箭和固体动力技术的良性互动。
据美国spacenews网站2015年10月9日报道,俄罗斯神秘军星停靠在地球同步轨道两颗Intelsat卫星之间五个月,Intelsat公司高管表示震惊,美国政府官方为此召开秘密会议。
俄罗斯卫星Luch (或称为Olymp)于2014年9月发射,7个月后,卫星机动到Intelsat 7和Intelsat 901之间。有时俄罗斯卫星靠近它们约10千米。
Intelsat General公司总裁西尔斯称,“这是不正常的行为,我们为此担忧”,“我们绝对需要负责任的运营商。太空疆域必须受到保护。” 西尔斯强调,俄罗斯卫星并没有干扰Intelsat的卫星服务。
中新网9月28日电 据美国宇航局(NASA)于当地时间28日发布的消息称,美国NASA在火星上首次发现了存在液态水的“强有力”证据。
消息称,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美国宇航局行星探测部门主管吉姆·格林正式宣布称:“美国宇航局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火星地表存在液态水。”
吉姆·格林指出,这种液态水是一种盐水,而且存在于火星地标的证据来自火星一些陨坑坑壁上季节性出现的暗色冲刷条纹。而相关论文也发表在了《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报告指,这些又窄又黑、犹如手指的痕迹,只会在火星最和暖的季节时出现,但于其余时节就会消失。科学家指,出现这种季节性的情况,是因为盐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正在轨道上进行测试,观察在轨停留一年人体会发生何种影响。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和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在国际空间站上停留了超过170天,斯科特-凯利在12个月的轨道飞行中一共产生了180磅,接近82千克的粪便,这些排泄物最终会丢入大气层,形成流星。美国宇航局近日发布了一张图表详细解释了在微重力环境中宇航员会造成何种影响,比如每日宇航员接受的辐射到底有多少,其中一项比较有趣,这就是宇航员的排泄物会在大气层中燃烧。这两位宇航员还将在空间站上停留,任务期将长达342天。
在国际空间站上,每天都有垃圾产生,但一些液体排泄物会得到重新利用,宇航员需要克服心理上的因素重新使用经过循环的液体废物。对于固体排泄物,空间站会定期进行处理。除了废物重新利用外,宇航员使用的马桶也非常独特,我们日常使用的马桶圈为12至28英寸的直径,接近30至45厘米,但是在太空中,马桶就没有那么舒服了,直径仅为4英寸,大约为10厘米的开口,通过真空吸力引导废弃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