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汇兵 湖北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
湖北卫星地球站微波信号源改造简介
+ 陈汇兵 湖北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
本文阐述了湖北卫星地球站微波信号源改造设计方案,对系统背景和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较为具体的系统设计图。
SDH 数字微波 IP 交换机 适配器
图 一
湖北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承担着湖北卫视和湖北省广播电台上星传输的任务。根据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实施细则》第二章第五条规定 :(各地球站)应有至少两路不同路由或不同传输方式的信号源。湖北卫星地球站主路信号源采用湖北省干线光纤网传输,备路采用湖北省微波干线网络传输。图一是我站在全省微波干线网中的位置。上一站是龟山站,离信号源彩电中心站尚有两跳。
由于我省微波干线网络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且是模拟传输方式,不适于传输卫星地球站微波信号源的要求。2005年湖北卫星地球站利用干线微波天馈线系统空闲的波道成功实现了两路数字微波信号与模拟信号共用一套天馈线系统的混传。目前模拟微波与45M PDH数字微波共用天馈线系统传输信号流程图如下:
图 二
在彩电中心、龟山和地球站的原有干线天馈线系统中增加环形器用于信号的上传和接收。8G干线微波自龟山站之后采用1、3波道传输模拟信号,5、7波道用于传输卫视数字信号。到了地球站之后,干线模拟信号继续往下一站传输,而数字信号因为只是用于地球站上星用,就没有往下续传。信号源部分彩电中心采用编码器将播控中心的SDI信源编码后,经ASI/DS3适配器进入PDH微波系统。在地球站微波信号源采用如下的引接方式:
图 三
在地球站的微波机房两路微波信号经DS3/ASI网络适配器转换成ASI信号后,经ASI光端机传输至发射机房解码为SDI信号,一路SDI微波信号与省光纤网SDI信号一起送入SDI二选一自动切换;另一路SDI微波信号则进入十选一切换器,以便于人工信号源选择操作。
2015年湖北省干线微波要进行数字化微波改造,原有的天馈线系统需要更新。项目采用8GHz频段(7725~8275MHz)共8个波道,16个频点,SDH传输体制。彩电中心--武汉龟山的传输容量为2×STM-1,配置为(2+1)。其他链路的传输容量为1×STM-1,配置为(1+1)。广播电视信号采用IP接入方式。在信号源部分 彩电中心微波机房,取自播控中心机房的ASI视频,E1广播音频信号首先经IP网络适配器转换成IP流,再接入SDH微波系统。龟山站采用IP中继。以下是彩电中心站和龟山站的信号简图:
彩电中心站:
图 四
龟山站
图 五
在省干线微波数字化改造后,因为频率、设备存在共用的情况(原有的天馈线要更换,频率也将要重新分配),地球站45M PDH数字微波将不能再单独使用,必须从新的省干线微波网中下传卫视和广播信号以供上星信号源使用。为此本人拟出如下几套方案。经仔细权衡比较后,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方案和分析结果如下:
方案1:见图六。
通过一对带光口的交换机下传信号,到发射机房后用IP解码器解出卫视信号和广播信号。
优点:链路简洁,信号传输环节少。
缺点:该方案里微波机房只使用一台交换机进行信号的下传,而且因为有且只有这一台交换机,信号的监视,设备的网络管理都将取自于这台交换机,使交换机成为单一节点,一旦故障,两路微波都会中断。且不兼容现有传输链路、监视系统。信号要从微波机房传至发射机房需要重新购买光口交换机,重新建立微波机房监视系统。发射机房需要新添4台IP解码器(2台视频解码,2台音频解码),且更改现有微波信号源引接线路。
图 六
方案2:见图七。
与方案一类似,只是多采用了2对交换机。
图 七
优点:规避了方案一中交换机成为单一节点的缺陷。
缺点:同样不兼容现有传输链路、监视系统。和方案一一样需要新添大量设备和更改微波信号源引接线路。
方案3:
图 八
也是最终确定之后的方案,兼容现有传输链路和监视系统,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设备资源。现有的微波机房监视系统,微波至发射的传输环节,发射机房视频解码、广播解码设备,线路可以完全不用改动。且IP/ASI转换不存在信号的损失。真正实现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的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