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

2015-12-22 08:51
学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事物要素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733300)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

曹青梅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733300)

新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中,遵循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整合梳理核心要素、分析建构历史联系、归纳提炼历史特征、深入探究历史意义,从而全面高效地达成历史教学的目标任务。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

当前,高中历史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突破了传统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同以往相比,确定了课程目标、拓展了课程类型、融入了新的史观、建构起专题体系、体现新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方式。新历史课程在改革创新方面有了重要的突破,它不过分要求或强调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无疑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不适应课改精神的某些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也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必选修课程的设置,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专题学习,可恰当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中古今中外的内在联系。历史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设计中,根据专题式教学内容的特点,要妥善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梳理整合知识要素

新高中历史课程分为众多模块,同一事件会以不同角度出现在不同模块之中。每一具体历史知识都有其基本、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核心要素的梳理和把握。备课和教学设计中如果我们将这件史事构成的基本的、核心的要素把握好,掌握了知识的整体架构,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不同侧面来阐释这一史事。

例如,构成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基本要素为: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系列巩固统一措施,统治残暴、滥用民力、刑法严苛等。梳理出上述要素后,无论是在必修一或选修四模块的学习中,均可应对自如了。

教师在对专题式的编排方式的知识核心要素进行梳理时,要特别注意对过程要素的梳理,必须将分散跳跃的核心内容串联起来。教学中,教师要将梳理后的核心要素及发展线索,以学案或阅读材料的方式下发给学生,供学生自主预习,又可作为学生的复习巩固材料。教师可将主要精力用于对重点内容的讲解。

二、分析构建历史联系

学习历史采用联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分析综合和整体记忆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有利于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新教材按照专题方式编排,知识往往分散在各个模块里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是很鲜明和紧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认真分析并加以梳理,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

如必修课的三个模块,实际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三方面的联系。一方面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会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都有所体现,模块分割后就需要我们再将其组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另一方面,在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也需要揭示出这种内在关联。除此以外,各个模块之下的专题、课题之间的内容,也需要加以联系与沟通。

历史的联系有许多种类,诸如前后、内在、因果以及中外、古今联系等等。在进行联系时,要全面系统考虑相关的历史事物,多角度地认识事物的作用,尤其要注意史事联系发生的关键处。学习历史尤其是复习时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系,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网络。学生就会乘着联系的翅膀,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三、归纳提炼历史特征

历史事物的内在性质和外在表现都有着自身的特征。新高中历史模块的内容涉及不同领域的历史发展,内容上大都涉及历史制度、现象、格局和发展趋势等。对历史事物的特征进行认识,是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课标中多次提到特点的认识,如“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等等,可见,特点的认识是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之一。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并加以归纳,以便带领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特点进行认识。归纳提炼历史事物特点的方法有多种,其主要方法一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分析事物各方面状况;三是把握事物新有的变化;四是对前后事物加以比较;五是联系事物造成的影响。

归纳概括历史特征要在发散思维中找到归纳、概括的角度,要在比较中寻找角度,得出区别点,概括特征。还要善于提炼归纳,从错综复杂的史实中,把握客观线索、趋势、新发展,形成特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特征的能力。要多指导学生广泛学习、阅读、积累历史理论语言,分析归纳时,才能自觉地站在理论高度去分析,去阐述。

四、深入探究历史意义

认识历史的意义是专题式编排教材的一个重要意图,也是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一个主要特征。高中学生探讨历史的问题,其要点便是认识历史的意义所在。因此,要以大历史的视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的地位、作用、意义和影响。

如必修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部分内容是以往教学中很少涉及的,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入挖掘,重新学习和探讨。如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其历史的影响是什么?概括起来,一是政治上有助于加强大一统和君主集权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由贵族、功臣把持的局面,知识分子得以参政,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二是儒家学说被定为一尊,成为正统思想,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影响至深。三是太学的创立,使国家有了培养人才的学校,也带动了民间的办学,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四是尊儒结束了学说争鸣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五是知识分子偏重钻研儒家经书,忽视对科学、技艺的探索,学术思想之路难以拓开发展。

在分析历史事物的影响和意义时,需要放宽视野,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尤其要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和评判。无论是进行联系的构建、特点的归纳,还是对意义的发掘,所有这些都是对历史的探究,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方式上应当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并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生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事物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事物用心看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