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益忻
打造2.0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发展模式
文/管益忻
这是一个应对新常态、打造升级版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
在习总书记“四个全面”指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应对国务院中国版工业4.0制造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针对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态势以及中国的现实状况,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与升级换代,这里重点给出如下几个战略转变。
1.文创产业被“个别产业”化生成的“路径依赖”。
自从文化创意产业诞生以来,直至今日,人们似乎仍然理所当然地认为:如同常说的钢铁产业、造船产业、服装产业等等一样,文创产业是一个“个别产业”(尽管具体说还可以分为动漫、设计、影视等等细分产业也并不影响其“路径依赖”式定性)。其实,这是错误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覆盖一切产业的产业,因为一切产业都有一个创意问题,都必须大搞创意设计。
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
这一论说,有道理,但又并不十分正确。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是从它一诞生就具备了的特质,并非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才生发出来的新机质、新特点。
2.文化产业的创意化本质。
文化创意产业其核心本质在于其价值观主导下的文化创意化。具体些说:
其一、创意元素生成。任何设计,任何创意都以特定价值元素生成为起点。
其二、创意必须能流程化,成为产业链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说,必须具备一条产业链才算数。
其三、创意运营化、发散化发展最终能成为或大或小的产业集群。
3.创意产业的跨界化发展。
其一、主导创意化产业链形成;
其二、创意产业链集群(跨界)化;
其三、集群、跨界空间化(产业园区形成)。
这里的重点在于文创产业不再固守“个别”产业链藩篱,而是跨越边界,成为支撑所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甚至农业升级换代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推动文创产业、产业集群由中低端形态向高端形态升级的动力源。
如果说文创产业同其它产业一样从唯GDP论中解放出来,那就没什么单独分说的必要性了。而我们现在要特别予以强调的则正是人文价值观问题。
1.绝对意义的人文价值观。
人文价值是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一切产业)的灵魂。
在这里,所谓绝对意义的人文价值观,是指贯穿一切产业的人文价值理念体系。
诚如业界同仁所说,现在文化界存在的一个重倾向是许多影视作品“臣服于资本”,“臣服于GDP”。这种臣服于资本的倾向要坚决抵制。其一,这种“臣服”正在走偏方向。让创意价值观臣服于资本,臣服于GDP、臣服于金钱是危险的;其二,“娱乐无度”,“伦理无度”更为大谬至极:娱乐无度,是“虚无”、“堕落”,而伦理无度则完全是“陷阱”、“深渊”;其三,不讲正确价值,例“唯票房论”、“唯效率论”都是错误的。
2.相对意义的文创产业价值观。
这是说,作为一项产业相对意义的从经济视角上作出的价值认定和考量。具体说,这又呈现出多层面、多视点状态,其价值带有无穷大、无穷多的趋向特性。例如:直接文创产品价值计量。各种动漫、设计、影视作品等本身价值的体现。再例如:衍生文创产品价值;像把美猴王动漫造型装饰到各种服装、玩具上产生的价值。三如第三文创产品附加值即如是;四如品牌创意附加价值;五如整个流程创意附加值;六如节省用工附加值;七如经营附加值。
这些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这就特别要抓好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着力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而推动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3.亟待认定与开发的大数据人文价值。
与前文相联系,本人以为,文创产业“臣服于资本”不对,而其所谓“臣服于数据”这是应当首肯、应当择出来认真加以解析和阐说的,这真是应倍加关注和深入探究的。问题在于迄今为止——大数据中的价值观问题根本无人提及或者没有关照到,或者根本不知道。
其一,从大数据中发现主流客户群。有人说,在电视市场上,由于对互联网概念的盲目追逐,使得大数据(粉丝、社交化等因素)对电影的影响越来越强,使得导演贬值贫血,走向衰竭。这一点可先存而不论,但可从大数据中发现主流客户则是不争的事实,则是极其重要的经营环节。其二,从大数据分析中明辨通俗和低俗区分。举凡此类世象大致可说:时下,互联网文化中的碎片化和粗俗化倾向被过分放大。一些影视一味地迎合部分青年观众的叛逆、宣泄和颠覆性心理,带来了娱乐无度、伦理无度的偏向,这是我们应当高度关注的。其三,从大数据分析中,寻找创作方向。现在许多研究者呼吁,要摆脱“唯票房论”的浮躁,要坚守基本的文化底线,本人点三个赞。而抛弃的“贱人”电影、“粉丝”电影、“恶搞”电影等等也都亟待从大数据视角予以认定和开发——原创出新的人文价值理念。
我赞同尹鸿教授的意见,电影对于文明和文化的担当与票房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就是奥斯卡获得提名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甚至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而我们现实中国某些影片倒是将美学和伦理的丑陋作为炫耀,比如,利用粉丝情结,魅化“高富帅”、“白富美”的偶像魅力,毫不掩饰地激发某些观众大做“婚姻改变人生”的白日梦;或者把女性肆无忌惮地“小三化”、“污名化”,强化对于女性扭曲的窥视欲;还有的影片则不加节制地渲染对财富地位权力的向往,诱致观众的物质追求欲望,这是令人不能容忍的。
1.O2O的实质乃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
这是万古常青的真理。
其一、要沿着用户消费、欲望、追求这条主线开发出相应的文化元素,不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商业运作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只有有个性、有新意的产品才能“俘获”顾客的钱包。而相对于其它消费,文化的消费需求更要靠供给创新来发掘,要靠独具文化元素、特色和创意的产品来激活。而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薄弱点恰恰在于产品缺乏创意,不能充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要么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特点;要么过度夸张,既不实用又脱离了大众审美。缺乏把文化创意嫁接到产品上的能力,这是我国文化消费市场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二、要下大气力提高文化元素同用户之间的“粘合度”。
孙悟空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使人们赞叹不已,久久难忘。密码何在?“粘合度”使然。
同一切商品一样,文化产品及其消费同样要讲它同用户的“粘合度”,而且文化需求一旦产生,更易形成持续性的消费习惯。还要看到文化消费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大众文化喜闻乐见,精英文化也有其受众;城市文化时尚,农村文化古朴,不同的文化风格形成了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消费偏好。这都要关照到。
其三、要下大气力发现并抓住文化元素同顾客口味紧密对接的“辉点”。
每一幅绘画都有其表达审美价值核心的“辉点”,而文化作品能有多大的魅力和效用关键看你能否抓住这个“辉点”——核心文化元素同顾客紧密对接点。故宫文创产品有个经典案例。即2013年,台北故宫出品的“朕知道了”纸胶带风靡一时、几度断货、供不应求。当然人们也纷纷将视线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于当年启动“紫禁城杯”故宫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加大对故宫元素创意设计产品的研发投入。使北京故宫出品的“朝珠耳机”、故宫“顶戴花翎官帽伞”等文创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热捧。
其四、深入开掘其内涵不可浅偿辄止。
现在的中国,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一定要注意对文化元素内涵的深入开发。平淡无奇的产品、随处可见的山寨货从来都不可能持续地占有市场。文化产品创意的提升关键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处处留心皆学问,文化内涵并非高高在上的宏大叙事,它完全可以是细微精巧的文化元素。
其五、文化元素对接用户口味要“新意”同“心意”相吻。
文化创意产品同物质产品之“售卖”一个根本性区别就是它的水平高低,文野高下,这不但看作品本身还取决于顾客的审美观和审美水平。不仅文化元素要与产品设计嫁接好。文化消费市场的供给者应认真研判当前主要消费群体的审美和需求,并将其与文化元素有效对接,生产者的原创“新意”一定要同顾客的审美“心意”严丝合缝、心心相印地对接才能迸发出丰富的产品魅力、韵味;无穷的趣味和高度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凸现出价值点十足、独一无二的文化产品特色。
2.成功的市场推动靠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相对说来,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比较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机制还比较初步,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消费的市场机制相对完善。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就人均来说,我们仍然处于世界第90位。由是,我们的文化消费水平低于西方。从另一视角看问题,我国文创产业是由计划经济演变而来。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自下而上,主要依靠市场推动兴起的;我国文化产业的第一推动来自于党和政府,来自于“顶层设计”,产业的市场化基础特别是普遍的消费基础较为薄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形态。现在,文化消费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我国国民总是把文化看作是公共活动,缺乏文化的市场化消费观念。
现在,我们的正确方针是将自上而上同自下而上结合起来。
3.平台中心终归需要用户品质来主导。
如何真正从用户视角出发、进行创意设计才是时下最重要的一环。
现在的诸多文创学者,往往是从宏观上、从国家层面上去俯视客户的。这就往往把企业同客户的关系弄颠倒了。这儿本文要引一句十分正确的话:(作为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用户思维,不要告诉客户你是谁而是变成客户想让我变成谁。这是企业最该探讨的用户文化、用户生活品质提升的“第一要务”。
那么,提升文化生活品质如何实施操作,我以为以下这样三个基本点是必须抓紧、抓好的。
其一、坚决摒弃低俗,以低俗向高雅演进。
2014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这表明老百姓的消费“不差钱”。但也同时向人们暗示出,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的要求。一方面人民群众消费重心逐渐转向文化娱乐生活,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低俗还等于通俗。我们今天根本任务在于如何摒弃低俗以通俗为基石,大踏步向既通俗又高雅的文化生活方式迈进。
其二、摒弃“GDP崇拜”,以价值观导向为基础向“将责求利”迈进。
2014年,我国上映的国产片已达308部,获161.55亿元的票房。其中,占据票房前20位的影片就贡献了100亿元,许多国产电影在经历“影院一日游”后就销声匿迹,还有一些影片则根本进不了影院。这充分表明人们更要追求“票房价值”之上的价值。根本之点在于我们的经营方针如何从“将本求利”转向“将责求利”的轨道。
其三、摒弃狭隘的“西化情结”,以品牌升级为主导向全球化迈进。
随着中国全球化地位的不断升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国内、境内作品品质升级换代。
我国每年生产的电影作品仅有30%左右能够上映。这表明我们粗制烂造的艺术产品能转化为有效需求的文化消费产品少之又少。同时,不仅大陆片“过剩产能”占到70%,港台的亦不再如前几年那么火了,国外的东西则更少,人们更希望国内、境内作品能在全球化范围崭露风采,“花木兰”等在美国受追捧即从另一视角提供了例证,但这只是凤毛麟角!
1.大趋势: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
搞好各种形式的资本运作。
其一,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大搞民间资本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看不到这一点就会犯绝大的错误。
其二,在双创中搞重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小微企业参与国企、大民企、股份公司资产重组提供了大好契机。
其三,资产证券化。要下大气力探索创意化同证券化对接的业态机制和商业模式。
2.大运作:搞好互联网金融创意。
在向互联网金融过渡视角上,互联网金融中创意价值计算。互联网金融创意化运作特别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ICT一般创意;
其二、把握人们生活习惯、消费偏好等的创意;
其三、破解信息不对称中的创意。
今年以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它互联网金融大战吸引了全国、全世界人们的眼球,网络巨头们正在开创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也正在迅速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营模式与发展方式,在云计算、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生业态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精准捕捉、分析、把握人们的行为习惯、消费偏好、信用评价等信息,将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金融信息公开透明,进入门槛低,交易成本低廉,渗透到投融资商业生态的诸多方面,改变着金融格局与产业业态,这对草根性——中小企业的融资生态大有助益。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中小企业应紧紧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契合互联网金融禀赋特质,创造出崭新的发展思路。
3.打造新型的文化金融服务机制。
北京以十项措施力促文化金融服务机制优化,这样极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迅猛发展。
打造新型文化金融服务机制,要着重抓好三个“抓手”,即: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要金融服务;向金融服务组织要金融业务;向环境优化要升级换代的服务。
其一、创新文化金融服务产品。通过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加快推进北京保险产业园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文化类保险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文化资产证券化试点,规范引导互联网融资平台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
其二、完善文化金融服务组织。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文化金融专业部门、专营机构。搭建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平台,提供项目对接、信息资讯、业务培训等服务。
其三、优化文化金融服务环境。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信贷担保、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文化企业融资信用评级制度,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服务平台,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融资,培育资本市场的北京文化版块。
1.在创意产业历史定位上,从单层面、单视角认定向多层面、多视角认定转变。
文化创意产业在人类社会生产中的历史定位:从事实而不是仅仅从理论上说,文化创意产业是从人类自有生产以来就存在了的。因此,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是三种生产,三种产业、产品或服务,当然这就有由低到高,由初级到高级三种形态,这也就应予作出三种科学定位。
第一种,侧重以植(动)物自然规律主导的文化创意运作。
以种植、养殖为核心的传统农业经济,是依循着植(动)物生长发育规律而进行资源配置和经营运作的。
第二种,侧重以头脑中蓝图设计为主导的文化创意运作。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则是以人们先在大脑中形成某种器物蓝图主导的文化创意运作。这即以创意蓝图为初始架构,集中运用科技、智慧加工成人们生活需要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生产、经营运作。
第三种,侧重以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
在企业文化尤其是文化创业产业诞生之后,人们的生产不再仅仅是在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或人工器物(及其服务等),而显示在有用的形式上占用某种价值观产品(服务)。因而,文创产业实际上成了依循价值观生成运行规律加工的产品、服务和场景。
比如,德国鲁尔工业基地的文化产业化,就是一个以大集群形态之文创产业发展极生成发育成熟的重大案例。早在1920年,德国政府成立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简称SVR),后经规划区域的发展和一再扩大,发展成为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KVR),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40%是企业代表。1960年提出了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作为法令要求全区严格遵守执行。1989年还制定了一个为期10年的国际建筑展计划(简称IBA)。在这些规划中,全面考虑了改善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的广泛措施,如改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地区文化和娱乐设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科学研究与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削减煤炭和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使生产能力与市场相适应等。
该计划面向北部鲁尔地区800平方公里,有17座城市,工业景观最密集、环境污染最严重、衰退程度最高的埃姆舍尔(Emscher)地区,因此又被称为德国的埃姆舍尔公园模式。它是一个大型区域性综合整治与复兴计划,该计划对鲁尔区工业结构转型、旧工业建筑和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就业和住房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等等,给予了系统的考虑和规划。
2.在创意概念发育上,从被动向主动、核心价值主导转变。
所谓创意,简单说即产前便形成关于某产品的蓝图。与上说的三种产业活动相对应也有三种创意。
第一种:依随性创意。传统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等,莫不是依循自然规律形成的创意;
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大宋东京梦华”,泰山的“封禅大典”等全球首创的山水实景演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正是依循考古挖掘出的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使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而一些有名气的主题公园的文化演绎样式,像深圳华侨城、常州恐龙园之类都是成功范例。有效地突出个性、特色,独树一帜,正在于他们紧紧沿着历史的、地理的、原始的故事或文化遗址等文化元素踪迹成功地进行文化元素创意性开发。
第二种:蓝图性创意。即蓝图设计性创意,它是从工业化、从加工制造业开始的主动进行特定产品、特定服务方案性的创意。它也是一种主动但限于特定器物对象性创意。不论是关于一台机器(人)的创意,还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物的创意,莫不如此。
第三种:文化(价值)主导创意。这是一种依据价值观创意,直接以一定价值元素构成的价值系统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从最初的芭比娃娃到今天的“灰太狼”,莫不如此。云南印象、刘三姐印象等等所谓“秀”、“聚”都只是外部形象投射内在价值之音韵上的表达。
3.在产品价值认定上,从视读客体价值认定向同时更讲审美价值转变。
要全方位、大视野、大纵深的考察价值观产品(服务)的消费及其对应的生产。必须明了,人文价值产品消费与物质产品、信息产品的消费是不同的,其生产运作也是不同的,这既有一个“产品”本身吸引力问题,也有一个消费者主观审美及其消费能力问题。
常州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但从2012年五一小长假的情况看,却有近26万人涌进常州城。他们主要是奔着著名的常州的三大主题公园而来。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三天,常州恐龙园接待游客13万人次、嬉戏谷接待9万多人次、淹城春秋乐园接待5万人次。因为拥有这三大主题公园,常州被外界称为“中国的奥兰多城”。2011年,常州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360.88万人次,海外游客41.31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9.93%和15.0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98.5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2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2.20%和21.41%;接待游客总数3402.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5.9亿元、旅游增加值199.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87%、21.78%和21.86%。旅游业已成为常州市服务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其旅游经济指标排名已经多年位列江苏第4。2011年,常州的四大景区门票收入都位列江苏省前10,其中,天目湖排在第一位,恐龙园、淹城、嬉戏谷分别排在第2、6、7位。事实上,无论是“无中生有”的恐龙城、“小题大做”的天目湖、“点土成金”的古淹城,还是“虚实结合”的嬉戏谷,都是被“逼”出来的。正如常州旅游局长所言,常州的旅游是逼出来的,也代表着创意、创新的精神。
文化创意产业在同任何一种产业互联、互补、联合、合作中都应当也认真、具体、有效地打造协同机制。这种协同机制是使其互联互通有效合作的保障。下面,我们结合助力商业地产的运营发展对协同机制作一简要解读。
1.在资产性质上,从重资产为主向轻资产为主过渡。
肇始自南国置业与中国文发集团文化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起,这便为未来双方推进文化产业和商业地产协同发展奠定基础的。双方强强联合,标志着协同发展的助力集团已经和正在由重资产为主的经营运作,向轻资产运营上运作转型迈出坚实的步伐。
2.在运营目标上,从模糊多元向突出主题转变。
助力集团公司原有产业经营运作涉及资源发展,园区运营,资源整合,商地公司,产业基金等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现在则要更突出文产业园商业地产与文化协同发展。
助力之合作对象中国文发集团文化有限公司是其文化创意产业上的投资平台,而助力公司与之战略合作正是看中其主营业务是文化创意产业主区开发运营和文化企业投资,更尤其是定位于文创产业咨询服务、园区运营和资源整合的专业服务这一主攻方向。助力与其合作,战略聚焦将在产业基金、文化产业园等侧面的合作,未来在商业地产、文化产业等侧面。协同发展中将受益良多,同时,这也是上文已讲的向轻资产模式转型的内在要求。
3.在资本运作上,从单一实业经营向控股投资多业发展过渡。
中国电建集团的成长、发展即可视为典型。
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的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其雄厚实力,可为上市公司提供强力支持,央企背景将帮助公司在多方面拓展业务。特别是大股东已经承诺未来将利用自身资源和资本优势,积极推动南国置业业务的发展,当出现新的业务发展机会时,给予南国置业相应优先发展权。
4.在产业要素上,从传统房地产要素主导向ICT要素主导过渡。
事实表明:电建地产集团将在人员资金、存量资产开发、物业经营等方面对公司形成助力。向轻资产转型,结合公司精细化运作,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特别是将下大气力支持公司在宽带、IT、大数据、云计算等ICT领域升级换代,大发展。
1.其产业引领机制,从定义生产力创意视角着手。
这里的关键抓手在于从狭义的既往产业主导向生产力创意主导转变。
应强调的是,这主要不是从其狭义的产值规模说的,而是指它代表了生产力的走向。何以如此定义;这是因为“创意”的引导意义和作用是指它直接从人的价值、欲望追求上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走向。
事实已经并将进一步表明,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甚至是整体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引擎产业,它具备一种高端产业形态,是核心产业、领军产业、先导产业,也是支柱性产业。
2.其产业融合机制,从创意主导融合着手。
打造同ICT相对应的文创产业。
“互联网+”,是以信息化导向并推进工业化的技术和产业机制,而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创产业则更将推动物质硬实力和信息能力以至人文软实力的综合大生产力提升。其内涵上根本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是重新定义后跨越式发展的新的互联网概念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互联网+”是创新2.0版的,新的创新概念的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信息经济社会创新2.0版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它以创意主导融合推动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的综合发展,进入到实质的发展之中。我们过去做了很多的事情很显然是准备阶段的工作,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常态”的重要特点,就是过去相当长时间里的非产业形态的东西进入到产业之中,进入到大融合的新时代。
3.在发展观视野上,从“走出去”向“全球化”思维转变。
在发展视野上,从通常说的由国内向国外“走出去”实则为直面“全球化”发展的大幅度升级换代性的根本思路转变。
要真正实现升级换代之文创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必须是正确价值观创意主导下,大搞新型的文化的软实力而这又必须有两个根本的支撑力:一个是科技,一个是经济,必须发展到相当水平。必须懂得,只有在科技硬实力和高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文化软实力才是真正升级换代,从而文创产业的“全球化”称冠之实力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可见,我们的文化理念文创产业之“走出去”、文化输出并非平地跨出国门之外,而是在自我强大的平台上,以文化多样性的全球思路下相互沟通、交往,合作共荣中树立起中国的旗帜。
多少年来,人们向往城市,每每心仪着城市中生活品质如何提升,然而却并未意识到城市化的文化(价值理念)创意必定介入并直接成为主导灵魂和核心内涵,即使文化创意产业诞生之后,真正直面事实以揭示城市产业、文化发展的尤其是内在文化创意逻辑,似乎也并未真正正面提出,而居于此,本文拟就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化、历史定位等问题作一初探。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文化创意产业生成、发展同“城市化”的内在关联。
作为大产业集群空间形态的城市,从新世纪以来,就其原有大产业群落产业发散,分化——在这种演变过程中,文化产业生成并发展起来,似乎可从这样几个视角来理解:其一,在资源机会成本不断升值压力下,大批制造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化战略新兴产业化方向发展;其二,在产业链环节上向二个(或多个)方向分离出来:如服务业,金融业;其三,高低不同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
人们说,随着长三角地区都市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商务成本逐级提高,都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一些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外移。制造业企业在选择新的生产基地,使城市渐续空洞化。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使很多城市选择了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些产业相对能耗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小。从制造业分化出来的生产环节,在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源的支撑下进一步融入服务业。制造业产业内部结构分化使不同产业生产环节中的创意生产分离出来,聚集成新的产业;无污染、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更获青睐。
2.文化创意产业生成、发展同“去城市化”的内在关联。
借助旧城区(旧厂房等)给人以体验既往场景文化的氛围启迪与想象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旧区改造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不仅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城市更具魅力,给人以城市的繁华感、文化底蕴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生机感。比如英国泰晤士河南岸、德国鲁尔区,纽约苏荷、日本北海道小樽运河等创意企业密集的区域,都是由19世纪制造业大发展时建造的厂房、仓库改造而成。
3.文化创意产业生成,发展同城产集群历史文脉、可感温度的内在关联。
这是一些仍然带有历史温度的,可以从氛围视角加工的资源。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拥有大量的老厂房、老仓库等优秀历史建筑。那些建筑体现了上海工业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也成为上海民族工业的见证,拥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很多老厂房、老仓库的空间又十分适宜进行内部改建,因此,为上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在目前挂牌成立的创意产业园区中,相当比重的园区都是在老厂房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1.人类创新(创意)史的基本认定。
人类有史以来大致有三种创新:
熊彼特创新。突出企业家文化,个别价值链、产业链内。
弗里曼创新。国家文化、官、产、学结合。
前二种均未涉及到人的价值观加工,是以进行物质性、信息性创新为主导。然而,文化创意主导创新时代到来,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既往的所谓创新转到以加工信息,研发设计进而加工价值观为“第一要务”上来了。
这有三个大概率的事件发生:文化创意产业诞生并发展起来;ICT成长起来;全球化G(集团)化时代到来。
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通常语境中的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不再光是内部比例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数据,尤其是价值观的提高和产业本身的层次升级的问题凸现出来。所以,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总体说来,产业升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价值链的攀升;第二个层面是信息(技术)的换代升级;第三是附着在信息(物质上)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的凸显。
2.ICT信息创意时代之创新特点。
这儿只谈信息加工,加工价值观问题后面谈。
大数据、云计算加工的主要特点:这包括人文主导、设计蓝图、重在内容、G(集团)化、全球公司、O2O等主要特点。在北京时下,其最大的任务是从加工物质为主向加工信息为主过渡。由“北京创造”向“北京设计”过渡成为其核心和主线。在大产业群落中,以强化企业设计,强化工业设计中心吸引国际设计机构入市;在产业链价值链体系中,强化设计和创意环节的地位和作用;在“互联网+”涉及的所有产业企业中强化ICT的地位和作用。稍展开些说,便是:
其一、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换代。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加强工业设计的研究和应用,提升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推动“北京制造”向“北京设计”、“北京创造”转变。
其二、加强设计服务应用。
鼓励和推动在京企业、科研院所建设设计创新中心,争创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吸引国际一流设计机构来京发展。办好北京国际设计周等特色品牌活动,加快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和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创发展新优势。
其三、培育制造业新业态。
推动制造业企业优化在京业务布局,强化研发、设计等功能,壮大总部经济。支持服装服饰企业打造“创意设计—生产外包—内容服务”新型商业模式,推动其向智能型、服务型转变。大搞绿色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创意创新,鼓励实施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服务发展。
其四、推广新型制造模式。
把握“互联网+”发展新趋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加快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顺应市场需求和现代生活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强化创意设计在产。
3.创意服务。
这主要从三个基本层面来阐说。一是生产性服务;二是生活性服务;三是创意文化品质方面服务。
研究文创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服务业中的创意底蕴。从空间形态上说,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与发散可分为四个阶段来把握。先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后是在郊区试探性随意分布;至三个阶段,其渐续全面转向郊区,在郊区的交通结点上开始集聚。最后,伴随着郊区化的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在郊区形成集聚进一步巩固。而我们说的的文创产业基本上是沿着服务产业的这一集散发育轨迹而萌生和发展起来的。
4.中国特色的创新。
整个创新尤其是文创创新,既不是美国美式自主创新,也非日本和韩国模式,或简单的我国台湾模仿创新样本。中国要搞创新驱动,我们要走第三条道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通过财富驱动来谋取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力,我们觉得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注定是要下降的。
下面,着重结合潍坊、青岛、上海等产业园样本就其如何在向工业4.0过渡中从物质性产业主导向创意性产业主导转变给出解说。
1.战略主攻方向:以个性特色创意为主调。
像潍坊、青岛等山东产业园似区应以蓝色创意为主调,突出海洋经济——甚至从长期大战略上说更应突出中、日、韩自贸区之文化创意为主攻方向。当然从时序上讲,先培育出潍坊、山东、华东以至全球化蓝色产业链为主体内涵亦是正确的。
2.根本战略目标:国家级(或其它高层次)创意设计示范基地。
必须明了,同国家的“工业2025”之创新驱动对接,首要的是“互联网+”驱动,这即ICT驱动,潍坊等产业园拟定要创建为山东省首个国家级创意设计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内首个工业4.0产业园,建设成为“山东半岛工业设计中心”产业孵化先行起步区,这就必然、必须把自己真正打造成为以信息加工产业群为主导的园区。
3.服务市场拓展,剑指全球化价值链。
首要的当然是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根据地市场,如上海首抓长三角;北京主打京津冀等等;其次是打造全国化产业、经济圈环,而最终当然要剑指全球价值链。
4.基本运作方式:增量引入,存量培育。
潍坊以及不少产业园区在力争打造国家级创意设计产业综合集聚区项目中提出“增量引入和存量培育”的运作方针和基本思路,这大体上是可行的。毫无疑问,这要具体化。
5.重点企业群选定。
形成以特定个性创意设计为特色,以特色创新创意设计为主干之产业集群之后,就应紧密结合市场开拓的“线路图”和“时间表”,做出重点企业的选择,以培育出是以实现自己战略意图的企业群落。
6.外溢发展产业群落。
如上所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覆盖一切产业的产业。在文创产业敲定之后要搞好衍生产业及外层产业的安排和衔接,潍坊就同时兼及动力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包装设计、现代农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7.经营知识产权。
对于正在大搞创新驱动的今日中国来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一个重要思维转型是从保护主导向经营主导转变。
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知识产权的持续增长,更要善于经营知识产权。一批拥有版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成长型公司,应在这一轮产业升级的浪潮中迅速地脱颖而出。
8.搞好“产融一体化”发展。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园区的大发展,必须大抓、抓好货币这个第一推动力(马克思),以更加有效推动各项产业及整个园区更快的升级换代。
(此稿撰于年初,六月中旬在洛杉矶中美文创产业论坛作主旨演讲此次发表前又作一些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