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正翊
受访人/ 李丰 IDG资本合伙人
李丰:高成熟度“90 后”,速来!
文 / 王正翊
受访人/ 李丰 IDG资本合伙人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我们注意到近年来IDG投了很多90后的项目?
李丰:我们从2013年底就开始比较多地投资这个人群了。当时我们公司内部做过好几次研讨,认为年轻创业者这个方向很值得关注;不知道什么奇怪的原因,后来整个媒体也开始关注他们了,这不是我们刻意营造或者引导的。
CBR:你们说的“90后”这个概念,是指创业者是90后年轻人,还是企业瞄准的市场是“90后”人群?
李丰:两个都对,就是年轻人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说的“90后”是一个泛指,比如其中也包含1989年的,比如脸萌的创始人郭列。
CBR:但你是“70后”,和这群人交流有障碍吗?
李丰:我跟他们都很好,IDG投了大概十七八个这样的公司,除了一个之外,其余都是我做的发起人(Sponsor),应该讲,我跟他们的接触最多。
CBR: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李丰:最初我们并没有非常刻意地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有一个缘起是在2013年4月,我们在内部争议很大的情况下投了一个“90后”,就是“一起唱”的创始人尹桑。他是1992年出生的,当时才21岁,所以大家有点担心年龄是不是太小了。尹桑算是我们投的第一个“90后”,但在当时跟我们确定“90后”投资这个方向还没有关系。
后来,在2013年的4~5月份,我们又分别投资了两个“90后”项目。一个是年轻程序员社区Segmentfault的创始人高阳,另一个是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的CEO徐逸。高阳几乎认识圈子里所有的90后创业者,是一个集线器(Hub)一样的人物。徐逸是弹幕的“始作俑者”,他是最早把弹幕做成一种观看方式的人,年轻小孩儿里没有人不知道的。
后来,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就做了一份《90后互联网报告》,将“90后”创业者作为一种现象去研究,并讲给内部所有投资人员听。在那之后,我们就开始系统化地去看这方面的东西。
CBR:后来一度非常火爆的APP脸萌也是你们投的吧?
李丰:对,脸萌的郭列也是非常典型的年轻创业者,1989年的。脸萌符合我们说的“年轻人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定位。郭列当时的逻辑是想在手机上做一款应用,以动漫的形式满足年轻人的情绪表达需求,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CBR:你们也认同这样的方向?
李丰:对。然后我们会判断他讲的事情,与他的经历和能力是不是足够匹配。我很喜欢创业者的品质是,他会考虑更深层次的、更远的东西,而不只是眼下这个事情本身。郭列现在希望朝着一个更有野心、更大的方向去尝试,接下来的这个事儿,跟动漫头像就没多少关系了。脸萌对他来讲只是第一步,至少证明了他可以做一款年轻人喜欢的产品。
CBR:目前为止IDG已经投了十多位“90后”创业者了。他们有什么共性吗?
李丰: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共性就是,都是年轻人去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管它属于哪个领域。另外,这些小孩相比同龄人来说成熟度还算可以,同时也是思考能力比较好的人。
CBR:这个成熟度怎么来理解?
李丰:我们觉得成熟度是创立或者管理企业很重要的素质。说白了,就是你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知道如何听取意见、再去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成熟度低的人很难沟通。尤其是对“90后”来讲,通常比较欠缺的就是成熟度,或者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对这个人群有一个单独的标准,就是需要足够成熟。他们毕竟很年轻,要真的带领足够多的人往一个方向去的话,成熟非常重要。
CBR:作为投资人,你们对这帮年轻人的干涉度如何?
李丰:我们更多的是陪他们一块儿讨论问题,拿脸萌的郭列举个例子,在他要做关键决策的时候,我们只提供建议,基本是完全不干预决策。
CBR:现在已经投的这些“90后”公司是一种什么发展状态?
李丰:都不错。徐逸的B站是一个访问量非常大的视频网站。最早投的尹桑,他的“一起唱”在行业里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了,而且已经不亏钱了。
CBR:你们会陪他们走多远,走多久?
李丰:这些项目都是我们从很早期就开始投的,如果要从头到尾来算,应该有很多年了。早期投资哪怕不是从0,也是从0.1投起的,要等这个公司长到5、6、7、8,那又会是很长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