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露,范 玮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凉茶,又名青草茶或百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制成的植物性饮料,流行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1]。广东凉茶历史悠久,因其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清热的作用[2],深受老百姓喜欢,2006年我国广式凉茶的销量突破了400万t,超过当年可口可乐在我国的销量[3]。凉茶饮品虽已炙手可热,但还仅限于液体加工层面,而液体茶饮料存在投资成本大、运输成本高等问题[4]。若将凉茶加工成具有“定量、卫生、方便、快速”的袋泡凉茶,则不但可以充分挖掘袋泡凉茶的市场潜力,而且可以提高凉茶的附加值和产业经济效益[5]。笔者参考《本草纲目》配方,选用菊花、甘草、决明子、陈皮、枸杞、淡竹叶、红花7种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具有降火清热、排毒养颜的凉茶,研究不同原料粒度对冲泡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冲泡条件进行探究,促进袋泡凉茶加工的多元化发展。
1.1 材料 原料:菊花、甘草、决明子、陈皮、枸杞、淡竹叶、红花,亳州市国苑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主要仪器:FA1004型分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HG-9240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Z4002型单室真空包装机,上海余特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DXF-400粉粹机,广州昌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袋泡凉茶制备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药材粉粹→过筛→定量配比→添加辅料→混合→包装→封口。
1.2.2 原料干物质含量测定。采用105℃烘干法测定水分,后经计算得出干物质含量[6]。
1.2.3 水浸出物及浸出效率测定。根据GB/T 8305-2002方法测定水浸出物。将包装好的袋泡凉茶按照设定的冲泡条件冲泡后,取茶渣于(105±2)℃下烘干至恒重,算出实际浸出率(浸出成分质量/原料总质量),然后按照下式求得浸出效率:
1.2.4 袋泡凉茶感官评价。评价小组由8名食品专业人员组成,采用加权评分法对样品进行评分,结果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分析[7]。感官鉴定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袋泡凉茶感官鉴定评分标准
模糊数学法模型的建立:以色泽、香气、澄清度、滋味为因素集,以1级、2级、3级、4级为评语集,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建立对应单因素评价矩阵,用模糊数学法进行分析。因素集U={色泽,香气,澄清度,滋味};评语集V={1级,2级,3级,4级},其中,1级(4分),2 级(3 分),3级(2分),4级(1 分);权重集 X={0.15,0.20,0.30,0.35},即色泽 15分,香气20分,澄清度30分,滋味35分,共100分;单因素评价集R:对每一个被评价的因素建立一个从U到V的模糊关系,从而得到单因素评价集R。
综合评判:求出R后,进行模糊变换:B=XR=[b1,b2,b3,b4],XR为矩阵合成,按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运算,再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B',B'=[b1',b2',b3',b4'],B'即为 8 名评价员对袋泡凉茶感官质量的评语集,与原假设相比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结论[8]。
2.1 原料粒度确定 为使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需对原料进行粉碎以增大药材与水的接触面积。将7种药材分别粉碎后,用10、20、40、60的分样筛进行分级,获得不同粒度的颗粒,分别测出原料各级分的水浸出物,确定浸出效果最佳的药材粒度,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粒度原料水浸出物 %
由表2可知,随着原料粒度的减小,其水浸出物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不同原料其最大水浸出物粒度稍有不同。适度破碎提高了药材的比表面积,使其与水接触更充分,水溶性成分浸出更充分,但当粉碎粒度过小时,小颗粒或粉末易结团,阻碍了可溶性成分的溶解,降低浸出效果。为保证袋泡凉茶有最佳的浸出效果,后续均选择其水浸出物最大的粒度。
2.2 冲泡条件对袋泡凉茶饮用品质的影响
2.2.1 料水比对袋泡凉茶饮用品质的影响。将袋泡凉茶按照不同料水比添加沸水冲泡10 min后测定其浸出效率和感官品质,结果见图1和表3。
由图1可知,袋泡凉茶的浸出效率随着加水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冲泡用水量越多,凉茶的浸出效率越高。但料水比增至1∶125 g/ml时,增大水的比例对提高凉茶浸出效率的作用不大,且此时凉茶感官品质也达到最佳,过大的加水比例使得凉茶被稀释,风味变淡。
表3 不同料水比下袋泡凉茶的感官品质
2.2.2 冲泡时间对袋泡凉茶饮用品质的影响。将袋泡凉茶用沸水分别冲泡不同时间后测定其浸出效率和感官品质,结果见图2和表4。
表4 不同冲泡时间下袋泡凉茶的感官品质
由图2可知,袋泡凉茶的浸出效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冲泡时间到10 min后继续延长,对提高浸出效率的作用不大,即冲泡时间为10~15 min均可,且此时茶汤的温度刚好适合饮用。由表4可知,随冲泡时间延长凉茶的等级提高,冲泡时间在10 min以上时,凉茶浸出充分,感官品质较佳。
2.2.3 冲泡水温对袋泡凉茶饮用品质的影响。将袋泡凉茶分别以不同温度的水冲泡10 min后测定其浸出效率和感官品质,结果见图3和表5。
表5 不同冲泡水温下袋泡凉茶的感官品质
由图3可知,水温越高样品浸出效率越高,在100℃时袋泡凉茶有最大浸出效率。由表5可知,冲泡水温越高,凉茶等级越高,品质越好。因而袋泡凉茶最佳冲泡温度为100℃。
2.2.4 茶袋定量对袋泡凉茶饮用品质的影响。取袋泡凉茶分别装入17、22、25 g/m23种不同定量的茶袋中分别进行冲泡,测其浸出效率和感官品质,结果见图4和表6。
表6 不同茶袋定量的袋泡凉茶的感官品质
由图4可知,用定量为17 g/m2的滤纸制成的茶叶袋包装的凉茶浸出效率最大。茶袋定量较小时,茶袋对茶渣的阻挡效果不好,导致茶汤浑浊,感官品质较差。由表6可知,茶袋定量较大时,袋内风味物质较难扩散到水中,口感变差。袋泡凉茶茶袋滤纸定量为22 g/m2时,凉茶感官品质为1级,因此茶袋定量选用22 g/m2较为适宜。
2.2.5 冲泡条件优化。在前述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料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水温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浸出效率和感官评定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7,结果见表8。
表7 冲泡条件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
表8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8可知,料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3个因素对袋泡凉茶浸出效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冲泡温度>料水比>冲泡时间。经浸出效率正交试验优化后的冲泡条件最佳组合为A2B2C3,即按照料水比为1∶125 g/ml,用100℃沸水冲泡10 min袋泡凉茶的浸出效率最大。同时结合感官评定结果,按此条件冲泡的凉茶其感官品质也最佳。因此,确定此条件为袋泡凉茶的最佳冲泡条件。
2.3 成品指标
2.3.1 感官指标。将研制的袋泡凉茶冲泡后,进行感官鉴定,具体特征如下:①色泽。汤色均一、纯正,黄棕色。②澄清度。茶汤透明、无分层和沉淀。③香气。清爽,具有凉茶成分混合后逸出的特有香气。④滋味。较重的菊花药材味,较轻的中药味,略带甘甜。
2.3.2 理化指标。由表9可知,该课题研制的袋泡凉茶水分为8.5%,总灰分为3.0%,水浸出物为37.4%,均符合国标要求。
表9 袋泡凉茶理化指标 %
将菊花、甘草、决明子、陈皮、枸杞、淡竹叶、红花7种中草药粉碎后得20~60目粒度的产物,按照22 g/m2的滤纸定量包装,以料水比1∶125 g/ml加入100℃沸水冲泡10 min,所得凉茶汤色均一、纯正,茶汤透明,具有凉茶特有香气和轻微甜味和中药味。袋泡凉茶水分为8.5%,总灰分为3.0%,水浸出物为37.4%,各项指标均符合袋泡茶国标要求。
[1]柯李晶,郭静科,林希贤,等.1种凉茶饮料预防饮食诱导“上火”功效的人体观察[J].中国食品学报,2012,12(10):34 -39.
[2]王定坤,庄俊钰.分光光度法测定凉茶饮料中总黄酮含量[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6):161-163.
[3]王萍,肖更生,张友胜,等.广式凉茶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10,35(2):77 -80.
[4]薛旭初,康孟利,林海伦.新颖保健袋泡茶现状及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06(7):86-87.
[5]梁天明.复方袋泡茶开发前景及生产加工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3(4):79 -80.
[6]朱华,笪舫芳,滕建北,等.广西不同产地锡叶藤根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测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45 -47.
[7]徐树来,王永华.食品感官分析与试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02 -105.
[8]魏永义,李超敏,李宏信,等.模糊数学法在火腿肠感官评定中的应用[J].肉类工业,201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