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容易忽略了儿童的“童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理解属于儿童自己的文化,保护儿童的“童心”。在教学过程中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顺应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童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童心教育;小学语文;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这一生当中最单纯、最纯真、最美好的阶段。然而教师教学的成人化趋势让学生的童真不断流失。因此,小学教师要重视对儿童童心的保护,让他们快乐地度过这一学习阶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本性。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要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进行教学。童心教育的提出,意在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希望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实践来帮助儿童保护自己的本性。
一、童心教育理念
童心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在保护儿童的本性,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童心教育要追溯历史的话,远的有老子,老子曾在《道德经》提出“复归婴儿”这一观点。再至唐朝的禅宗也支持保护儿童的童心。典籍《五灯会元》卷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禅师收养了一名无家可归的小孩儿,可奇怪的是这位禅师却不曾教这个小孩儿学习佛法的礼仪规矩。久而久之,另外一位僧人见小孩什么佛法规矩都不懂,便私下里教给这个小孩。禅师知道后非常生气,对那位僧人说:“我收养这孩子已经数年,天性可爱,谁让你教他学习这些的?”在这位禅师看来,严遵等级制度的佛法规矩只能让小孩子学坏,失去其童心。后期教育家王阳明便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指出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再近则有明朝的李贽在《童心说》中提出“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通过李贽的观点我们能看出,他强调的更多是保护童心的重要性。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到童心教育的观念。
我们都知道,中西方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但在童心教育这一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就曾提出“自然教育法则”,主张以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为主,遵循人的自然天性,教育过程要与儿童身心的发展过程相一致。其次有美国教育大家杜威,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保护儿童的个性发展。
童心教育理念追求“以人为本”,这也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童心教育需要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需要,以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为主要目标,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进行童心教育
(一)做一名有童心的教师
陶行知在其教育观点中曾经提到:“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因此,要进行童心教育,就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自己保有一颗童心,教学时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教师有童心,首先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有效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教师有童心能够帮助教师减少差别对待的现象。然后,教师有了童心,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去感知以及学习。最后,教师有了童心,才能更好地去保护儿童的童心,才能更好地去进行童心教育。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童心教育要求顺应儿童天性,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慎重处理。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做一些模仿的活动和游戏,极富想象力。通过儿童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文进行重点教学,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皇帝的新衣》,这篇课文不光在课文本身之中就强调了儿童天真的特点,并且十分富有趣味性,让儿童体会精神的同时保持自己本身的特性。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要进行有效的童心教育,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方式。只有选择的路径正确,才能成功到达目的地。
1.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指的就是通过“乐”的手段,实现“教”的目的。这其中的重点是“乐”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趣味性的缺乏是一大特点。例如,语文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有的教师选择的是平铺直叙,有的教师选择的是观看一个有意义的视频,有的教师选择的是做游戏……但是从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看来,后两者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第一种。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后两者也明显优于前者。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后两者呈现的是一个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符合儿童的童心认知发展特点。福建名师何捷就提出了一个“游戏作文”的观点,将写作融入游戏当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寓教于乐是童心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2.因材施教
儿童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注重的是理解、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能并不相同,这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课堂提问,对不同学生,提的问题也应该有所不同。儿童在小学阶段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不合适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降低对自我的评价,自信心受到打击。童心教育要求对学生要顺应,要尊重学生的自然状态。所以,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天性。
3.家长、老师的配合
教育不只是老师的工作,更多的情况下,学生在家长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童心教育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现在的家长往往把学习成绩看的最重要,忽略了孩子学习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情感变化,这对儿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开心活泼的状态,积极努力地学习,与同学相处融洽。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我去家访时看到的完全不同。他的母亲和我讲述她的孩子多么的不好,多么的不爱学习,多么的调皮,他就低着头站在我的身后,一言不发,好像我在学校里看见的不是这个孩子一样。事后我和这个孩子进行了交流,他告诉我,他的母亲非常不认可他,当他按老师要求让母亲帮他听写生字或者背诵课文的时候,母亲极其不耐烦地让他走开,所以他在家里非常不开心。孩子得不到学习上的帮助,得不到一个正确的评价,消极情绪占据主导,这不是一个小学生应该有的状态。因此,童心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
三、童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童心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活在自己的年龄段,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语文教学是语言艺术的课程,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打基础的重要时间段。童心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有效率。
3.语文阅读课程强调对文章美的感受,而童心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悟。成人化的审美观毕竟不适用于儿童,童心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去发现我们成人所不能领悟到的东西。
4.“人之初,性本善”,语文课堂往往是学生学习道理的重要场所,从某篇文章或是某段话中就能够明白一个事理。要知道,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而童心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去保护儿童的这份天性。
四、结语
童心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心教育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儿童童心的保护,让儿童顺应自然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胡雪梅. 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J]. 科学之友,2010(16).
[2]王会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J].科技创业家, 2013(21).
[3]卢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作者简介:杨朵朵,女,1986年生,安徽蚌埠人,小教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陈岑)